8旬道长点破:「寡宿命」是孤星下凡,来人间只为「了前世债」,切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太平广记》和《仙传拾遗》等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终南山深处,有位八旬老道长,人称清虚真人。他常年在山中修行,很少下山,可每逢有缘人登门求问命数,他总能一语道破天机。有年秋日,一位中年女子千里迢迢寻到山中,跪在道观门前三日三夜,只为求解心中困惑——她这一生为何如此孤苦?清虚真人见她诚心,便将她引入静室,只看了她的生辰八字,便轻叹一声:"你这是寡宿入命,乃是孤星下凡啊。"

寡宿命,这个词在《三命通会》《渊海子平》等命理典籍中都有记载,指的是命中带有孤寡煞星的人。这样的命格,注定了此生要承受孤独之苦,六亲缘薄,难得眷属长久相伴。可世人只知寡宿命苦,却不知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前世因缘?为何有人偏偏要带着这样的命数来到人间?清虚真人那日对那女子说的话,揭开了一个千百年来鲜为人知的真相。

寡宿星,在紫微斗数中属于凶星,专主孤独。命中逢之,男克妻,女克夫,老来无子送终,一生难享天伦之乐。这样的命,听起来像是上天的惩罚,可真是如此吗?清虚真人说:"世人只看到了表象,却看不到背后的因果。寡宿命的人,他们来人间,是为了还债的。"



说起寡宿命,就不得不提到唐朝时期的一位女道士,法号清微。她的故事,被记载在《太平广记》和《仙传拾遗》当中,至今读来仍让人唏嘘不已。

清微本是长安城里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生得容貌端庄,知书达理。按说这样的出身,本该有个美满的婚姻,可偏偏她的命运却与常人大不相同。十六岁那年,家里为她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当朝官宦子弟,门当户对,众人都说这是桩好姻缘。可就在婚期前三个月,那男子突然暴病身亡,这桩婚事自然就黄了。

家里人以为只是巧合,过了两年又给她说了一门亲事。这次的夫君是位书生,温文尔雅,两人见面后也算投缘。谁知成亲不到半年,那书生外出赶考,路上遭遇马贼,竟然丢了性命。清微这才二十岁不到,就已经是两度丧夫。

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事情,街坊邻里都开始议论纷纷,说她八字里带着克夫的煞星。她的父母也开始害怕了,再也不敢给她说亲。清微自己心里明白,这命里的孤苦,怕是逃不过去了。

可日子还得过。清微每日在家中礼佛诵经,希望能化解这命中的劫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云游的道姑,那道姑看了她一眼,便说:"施主命中带寡宿星,这一生注定孤苦。不过这并非坏事,你可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命数?"

清微当时年纪还轻,听到这话只觉得心如刀绞:"难道我前世做了什么恶事,今生要受这样的报应吗?"

那道姑摇摇头:"不是恶报,是还债。你前世身为男子,乃是一方富豪,妻妾成群。可你贪恋女色,不仅冷落了正室夫人,还纳了无数小妾,让那些女子在深宅大院里争风吃醋,度过了一生最好的年华,却得不到真正的陪伴。那位正室夫人,守了你一辈子空房,最后郁郁而终。你那些小妾,有的被冷落一生,有的早早病逝,有的被你随意送人,可以说你负了太多女子的情分。"

清微听得目瞪口呆。道姑接着说:"天道有轮回,因果不虚。你今生转世为女子,便是要体会当年那些女子的痛苦。寡宿入命,让你尝尽孤独之苦,这就是在偿还前世的债。你克夫,是要让你明白失去伴侣的痛苦;你孤独终老,是要让你体会被冷落的滋味。这一生的苦,都是前世种下的因。"

这番话说完,清微整个人都呆住了。她忽然想起,自己从小就常常做一个梦,梦里她是个男子,住在高门大宅里,身边有许多女子,可她总是觉得那些女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哀怨和无助。原来那不是梦,而是前世的记忆。

道姑看她悟性不错,便说:"既然明白了因果,你可愿意跟我入道修行?道门清净,正好适合你这样的命格。在修行中偿还宿债,在孤独中修炼心性,这也算是一条出路。"



清微当即跪下磕头:"弟子愿意。"

她就这样跟着道姑离开了长安,进了终南山的道观。从此以后,清微每日打坐修行,诵读《道德经》《清静经》等道家经典。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叫做《寡宿悟因记》,记录了自己从不解到领悟的过程。

在修行的日子里,清微逐渐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她发现,像她这样命带寡宿的人,其实在世间并不少见。有些人虽然不像她这样克夫,但也是一生孤独,六亲缘薄,就算结了婚也总是聚少离多,感情淡薄。这些人,其实都是背负着前世的债来的。

清微在道观里遇到过不少有着类似命运的人。有个男子,名叫陆远,他从小就没有父母,在孤儿院长大。后来虽然成了家,可妻子却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去世了,留下他和孩子相依为命。孩子长到十岁,又得了重病夭折了。陆远一个人活到五十多岁,最后也是孤独终老。

陆远临终前来到道观,找到已经六十多岁的清微,问她:"我这一生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痛苦?"

清微为他推算了一番,然后叹道:"你前世是个将军,打了许多胜仗。可你好大喜功,为了立功,屠过一座城。那城里的百姓,老弱妇孺加起来有数千人,都死在了你的命令之下。你虽然立了功,封了侯,可那些冤魂不散。今生你投胎转世,便要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要让你明白生命的可贵,让你体会失去亲人的哀伤。"

陆远听完,老泪纵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我欠了那么多条人命,怪不得今生要受这样的苦。"他在道观里住了最后的三个月,每日为那些冤魂诵经超度,临终时脸上反而带着平静的笑容。

清微把这些故事都记录了下来。她发现,凡是命中带寡宿的人,往往前世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有的人前世负了别人的情,今生就要尝孤独之苦;有的人前世拆散了别人的家庭,今生就要体会家破人亡的痛苦;有的人前世冷漠无情,对亲人不闻不问,今生就要感受被冷落的滋味;还有的人前世杀孽太重,让太多人失去亲人,今生就要自己承受失去至亲的悲痛。

清微在修行中越来越明白,寡宿命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孤独,让人静下心来反思;通过失去,让人明白珍惜;通过痛苦,让人生出慈悲之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得道高僧和真人,他们的命格里都带着孤寡之相,可他们反而能在孤独中证道,在清净中开悟。

《太上感应篇》里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寡宿命的人,他们的孤苦并非无缘无故,都是前世种下的因,今生结出的果。可这个果,不是用来折磨人的,而是用来度化人的。

清微修行到七十岁那年,终于参透了寡宿命的真正含义。她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题为《孤星度世说》。在文章里,她说:"世人皆怕孤独,可不知孤独也是一种福报。寡宿命的人,虽然要承受今生的孤苦,可也正是通过这份孤苦,能够更快地还清前世的债,了结尘缘,走上修行之路。"

她还说:"凡是命带寡宿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生的安排自有深意。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觉得命运不公。要知道,能够带着这样的命来到人间,说明你前世虽然犯了错,可也还有善根,还有机会弥补。要珍惜这份孤独,在孤独中修心,在痛苦中觉悟,这才是真正的了债之道。"

清微的文章在道教界广为流传,很多命带寡宿的人看了之后,都放下了心中的怨恨,转而开始修行。有人问清微:"既然寡宿命是来还债的,那还完了债,是不是下辈子就能有个好命了?"



清微笑而不语,只是指了指天上的星辰。那人不解,追问道:"真人这是何意?"清微这才缓缓开口:"寡宿星入命,看似是凶,可若能悟透其中的道理,反而能..." 话说到这里,清微忽然停住了。她看着那人,眼神里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深意。那人等了许久,见清微不再继续,只好怏怏而去。可那个没说完的答案,却成了困扰他许久的疑问。直到多年后,他才明白清微当年为何不肯说破。

旁边的小道童见师父欲言又止,忍不住问道:"师父,您为何不告诉他真相?"清微叹了口气:"天机不可尽泄。有些事情,要靠他们自己去悟。我若说破了,反而害了他们。寡宿命背后的真正秘密,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