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在哪里长大?哪里上班的?我总会给出一个让他们愣一下的答案:故宫。随之而来的,通常是惊奇、羡慕以及一连串的追问。1965年,从我出生在角楼下的故宫职工宿舍起,我就在这座古老的皇宫里与历史一同呼吸。这本书,便是我对那些追问的一次漫长而真诚的回答。
我的父亲是故宫的一名保卫人员,家就住在高高的宫墙下。于是,我的人生便与这座六百年的宫城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别人家出了门是大街或小巷,而我出了门,是那沉默的宫墙、是太和殿广场、是御花园的假山和古树。
我高中毕业后就去上班了(20世纪80年代初,能上大学的人,一个班里只有一两个同学)。好在我上班的地方是故宫博物院,在这里,我不知不觉地在文化和历史的长河之中被熏陶着。
![]()
2017年以前,我从来没有过创作一本书的想法,总觉得这是专业人员的事。之后,我想到还有七八年就要退休了,应该学习一些业余爱好。想了想,就学摄影吧,也像故宫资料信息部的主任胡锤、古建部的宗同昌一样,上班之余可以拍拍故宫。于是,我就参加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初、高级班的学习,了解了摄影的基础知识。之后,又认识了李少白、周梅生等摄影名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的摄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我拍的都是故宫的照片,要写照片说明,所以工作之余,就看一些故宫出版的书籍。同事退休不要的书,我捡回去学习。我退休时拉回家中的书装满了两书架。
我后来想想,打算拍“故宫人”的照片。拍摄“故宫人”的照片自然要讲述“故宫人”的故事,而我周边的人都是普通的同事,和平年代也少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想我们虽然是小人物,可也是组成这历史的一部分,讲述小人物的故事也是很有意义的。经过几年的时间,我采访了很多同事,把发生在故宫真实的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同时,也创作了一本以摄影作品为主的《见不到的故宫》摄影集。现在出版的《我在故宫长大》就是在《见不到的故宫》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一个“故宫人”的视角是微观的、感性的。我记忆里的故宫,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坐标,更有四季特殊的味道。春天,海棠花如雪般落在金水河的涟漪上;夏天,慈宁宫墙根下总有最阴凉的一隅,能听到穿透数百年的蝉鸣;秋天,踩在从墙外吹到太和殿广场的金黄银杏叶上,沙沙作响;冬天,第一场雪落下时,整个故宫陷入一种万籁俱寂的庄严,那是我心中最接近“穿越”的时刻。我看见的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文保科技部修复师手中那把温润的玉壶,如何在他日复一日的摩挲下,渐渐焕发出内敛的光泽;我听见的是库房的老管理员在日落时分,那一声悠长的“下——钥——啰——”;我触摸的是神武门城墙砖石上,被风雨侵蚀出的粗糙痕迹。在平行的世界里,在游客散去之后,故宫才展现出它最真实的一面。那是一个由学者、修复师、保卫人员、园艺师和像我这样的行政人员组成的“小社会”。我们共享着它的寂静,也守护着它的秘密。这本书,便是对这个平行世界的一次深情回望。
![]()
《我在故宫长大》的核心在于个人微小的生命历程与宏大永恒的历史遗产之间的交融。它是“成长”与“凝固”的对话——我在不断长大、变化,而故宫却仿佛凝固在时间里。这种对比让我思考起时间、传承与生命的意义。我的成长烦恼与某位小皇子几百年前的寂寞,是否能在某一方宫殿中隔空共鸣?
我所传承的不是皇位或珍宝,而是一种独特的“感觉”,—种对历史的敬畏,对时间的耐心,对美的细腻感知。这种无法言传的“故宫气质”深深地塑造了我的性格与世界观。写下《我在故宫长大》,是故事里的重新发现。我尝试将正史记载与我的个人想象相结合,比如,当我坐在文华殿的台阶上,我会想象几百年前的经筵讲席;当我抚摸着一扇雕花窗棂,我会构想一位公主曾经在此眺望宫外的目光。历史于我,不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可感的、充满人情味的。
恢宏而沉默的紫禁城与我朝夕相伴,将它磅礴的历史与无与伦比的美浸润在我的生命体验中。而像我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在新时代守护故宫的“新故宫人”的经历,也必将与它形成微妙的共振。
写作的过程,是一次漫长的精神返乡。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那种极其私人的感官体验转化为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文字。我反复斟酌,试图找到最准确的词语来描述夕阳照射在琉璃瓦上的色彩,或者雨后青石板路散发出的泥土与古木混合的香气。最终在活字文化编辑马志燕和刘净植的帮助下,我明白,我写的不仅是故宫,更是一个关于“普通人和故宫之间如何相互塑造”的故事。故宫给了我一个无比广阔又极其幽深的童年,它教会我沉默,也教会我倾听。它让我知道,最厚重的历史是由无数个微小的、温暖的,甚至已被遗忘的瞬间构成的。
如果说,《我在故宫长大》这本书能带给读者什么,我希望它不是一份旅游指南,也不是一部宫殿秘史,而是一扇小小的、独特的“窗”。透过这扇“窗”,您能瞥见一个新中国的平民孩子如何在皇家宫殿的红墙黄瓦间,完成了对世界最初的探索;跟随他成长的路径,体会到时代的巨变,窥见紫禁城从皇家宫殿变成“人民的故宫”有血有肉的佐证;同时感受到历史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一缕风、一片瓦、一道光影之中,等待着与每一个来到故宫愿意驻足的心灵的相遇。
我是在故宫长大的,这本书写下的,就是我的故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