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关键?

分享至

日本明治维新,作为世界近代史上“后发国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典范,其成功的原因一直是历史学界经久不衰的议题。

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三大旗帜下,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得以推行。

其中,明治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战略性、系统性、乃至近乎“慷慨”的大力扶持,无疑是贯穿这场社会大变革的一条核心主线,是其成功实现国家崛起的关键所在。

这并非简单的经济政策调整,而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国家战略,它成功地将国家意志与民间活力相结合,将有限的国有资本转化为无限的民营动能,最终催生了日本产业革命的奇迹,使其迅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强国。


日本明治天皇

一、 从“官营主导”到“民营优先”: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刻转变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国内百废待兴的局面,采取了以“官营模范工厂”为核心的殖产兴业政策。

工部省的设立,重点发展矿山、钢铁、军工等重工业,其初衷在于由国家充当“开拓者”和“示范者”,快速建立起近代工业的骨架。

这一阶段,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试图自上而下地拉动工业化。

然而,这一模式的弊端很快显现。

首先,官营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严重等问题,导致多数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其次,偏重重工业的产业结构,与日本当时资源稀缺、劳动力丰富的国情存在一定脱节,难以迅速形成国际竞争力,也无法有效满足国内民生需求。

政府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国家权力的直接干预,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一认识的转变,催生了于1873年11月设立的内务省。

内务省的职责明确转向发展农业、产品加工和海运业等更贴近民生的产业,这标志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第一次重大调整,即从片面追求重工业的“高大上”,转向更为务实、更具市场潜力的轻工业和基础服务业。

而真正的战略转折点出现在1880年代。

明治政府审时度势,毅然决定实施“官产拍卖”,标志着其经济政策从“官营主导”彻底转向“民营优先”。

政府明确宣布,除军事、铁道、电信等关乎国家命脉的核心领域外,其他官办企业全部向私人资本开放。

这一决策并非简单的“甩包袱”,而是具有深远战略意图的制度设计:

一是卸下财政包袱,优化资源配置。将长期亏损的官营企业出售,政府得以摆脱沉重的财政负担,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更集中地投入到军事、教育等纯公共领域。

二是激活民间资本,培育市场主体。通过将现成的、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工厂交给私人经营,极大地降低了民间资本进入现代工业的门槛,催生了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雏形的民营企业。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提升经济效率。民营企业天生对市场信号敏感,以利润为导向,其经营决策远比官僚机构灵活高效。产权的明晰化,又保证了经济效率的提升。

这一战略转变,是明治政府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表明,政府的角色不应是永远的“运动员”,而更应是“裁判员”和“孵化器”。

当民间力量具备成长潜力时,国家明智地选择退居幕后,为其让渡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国舰队入侵日本催生日本明治维新

二、“近乎馈赠”的官产拍卖:财阀崛起的制度性第一桶金

明治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决心,在“官产拍卖”的具体操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处理方式之慷慨,条件之优越,在世界经济史上也属罕见,堪称一场由国家主导的、面向特定群体的“资本大转移”。

根据史料,1880年至1893年间,政府出售的官营企业共计25处,涵盖矿山、造船、纺织、玻璃、水泥等多个行业。

而其出售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出售价格连原价格的1/4都不到,还可以不计息缓付。”具体案例触目惊心,比如:

总投资62万日元的长崎造船厂,连同4.4万日元的库存,仅以9.1万日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三菱。

投资59万日元的兵库造船厂,被打了一折,以5.9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川崎。

投资18.9万日元的品川玻璃厂,以8万日元、25年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了西村。

这种“近乎馈赠”的转让,其本质是国家资本对私人资本的直接注入。

它使得像三菱、三井、川崎、住友等少数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政商”集团,几乎在一夜之间获得了发展重工业所必需的巨额固定资产和技术基础。

他们无需经历漫长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便直接站在了现代工业的起跑线上。

这批未来将主宰日本经济的“巨无霸”财阀,其起步发展的“第一桶金”大多来源于此。

这一政策虽然在后世引发了关于“权贵资本主义”和社会公平的争议,但从当时“赶超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来看,这么做的效果无疑是显著的。

一是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将资源集中授予少数有能力的经营者,政府迅速培育出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避免了资本分散、重复建设导致的低水平竞争。

二是加速技术吸收与扩散: 这些受让企业继承了官营工厂从西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出于竞争和盈利的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加速了技术在整个产业界的扩散。

三是奠定产业格局: 此次官产拍卖,基本确立了日本在重化工业、矿业和造船业等关键领域的市场格局,为后续的产业升级和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