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于苏州主办的“2025绿色低碳交通发展论坛”上,101个“美丽交通建设实践案例”正式发布。四川省南部县“平安渡运”项目从全国公路、铁路、水路等227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并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水路客渡船建设项目。这份荣誉是南部县紧紧围绕“安全、绿色、便捷”水运出行目标,用心织就的一张暖心民生答卷。
![]()
![]()
南部县地处嘉陵江中上游,坐拥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升钟湖,448公里通航水域串联起沿岸十几个乡镇,渡运一直是沿江群众出行的关键一环。然而,曾经的渡运状况却是群众心头的一个“结”:老旧渡船行驶时黑烟滚滚、船身摇晃,渡口设施简陋,仅竖着一块简易木牌。每逢刮风下雨,村民只能在岸边挨冻等待,出行极为不便。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渡船因设备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犹如“悬在头顶的利剑”,严重威胁群众安全。
为破解难题,南部县以《四川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指引,遵循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平安渡运”建设指南,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将民生需求落到实处。
在安全层面,以“五统一”筑牢防线。全县34个渡口统一推行涵盖渡口设施、渡船配置、标识标牌、管理模式及服务规范的标准化体系。候船亭增设座椅与照明,岸边立起醒目的安全警示牌,救生设备全部换新;34艘渡船全部更新为标准化船型,其中新增14艘新能源船,船舱宽敞明亮,并配备智能救生衣感应系统——未规范穿戴,警报即刻响起。更贴心的是,每个渡口均安装智能监控,画面实时接入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平台,如同为渡运装上“千里眼”,可实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响应。
在环保层面,以“零碳”守护生态。以往渡船使用柴油,不仅噪音大还造成污染,如今纯电动渡船几乎静音航行,实现零碳排放。岸边配套建成14套岸电设施,渡船靠岸即可充电,彻底告别“加油依赖”。“‘川南新能源渡008号’已被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评选为安全船型,并在全国推广使用。”南部县地方海事处处长伏勇介绍。
在民生层面,借“渡运”激活增收之路。项目不仅保障安全出行,更结合升钟湖旅游资源,开通“环湖观光渡”“渔村体验游”等特色线路。每逢周末,游客乘渡船前往周边村落,采购村民自产的核桃、生态鱼,不少人家借此开起农家乐,生意日益红火。“以前渡船只是交通工具,现在成了增收帮手,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渡工张尚诗笑着说。
![]()
南部县“平安渡运”项目展示了如何将“安全隐患点”转化为一条生态与发展并重的“民生幸福线”,为全国临江临河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以前赶场坐船,夏天热得很、冬天冷得很。现在的电动船坐起来平稳又巴适,再也不怕晒、不怕雨,没想到还能坐上这么安逸的船!”在南部县升钟湖张家河渡口,签单员张洪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沿江20万群众的共同心声。
如今,嘉陵江与升钟湖上,渡船每日载着村民与游客平稳穿行。风吹湖面,送来的不仅是清新空气,还有老百姓脸上洋溢的笑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