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G2时代来临!中美会晤前,特朗普发文,主动承认中国的实力和地位

0
分享至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午,中美领导人在韩国釜山会晤正式开始。

此前一天,中国外交部介绍称,此次会晤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长远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会晤意义重大,有望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许还会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总之这场会晤的成果可能将决定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

一条推文引发的全球解读

2025 年 10 月 30 日中午,韩国釜山的中美高层会晤正式启动,这场时长超 90 分钟的对话被全球舆论视为中美关系的 “风向标”。此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已明确披露,两国元首将聚焦中美关系的战略性议题及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预示着会晤对双边关系走向的决定性意义。



会晤开始前数小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条推文引发广泛关注。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的推文内容显示,特朗普以 “THE G2 WILL BE CONVENING SHORTLY!” 预告会晤即将召开。

“G2” 即 “两国集团” 的缩写,这一概念并非首次出现,早年间国际社会曾有 “中美 G2 共治” 的提法,但彼时的构想始终以美国为主导,试图将中国置于从属地位,因不符合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原则从未落地。



在中美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特朗普此时抛出 “G2” 概念,被视作美方对此次会晤态度的直接表达。不同于以往外交场合的强硬措辞,这条推文透露出明显的积极信号,也让外界捕捉到美国对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认知调整。

从 “霸权施压” 到 “正视对等”

特朗普对会晤的积极姿态,源于中美近期博弈中美国遭遇的现实困境。2025 年以来,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与科技战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陷入被动。在贸易领域,美国对价值 32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实施对等反制,导致美国农业出口遭受重创,2025 年第三季度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量同比下滑 37%,中西部农场主抗议活动持续发酵。



科技领域的限制措施同样反噬自身。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实施后,中国加速推进国产芯片替代,同时加强稀土资源管控。稀土作为芯片制造、新能源设备的关键原材料,其供应调整直接影响美国高科技产业产能,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三季度美国芯片企业产能利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18%,高通、英特尔等企业季度营收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这些现实压力让美国不得不承认,通过压制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的路径已走不通。特朗普的态度转变还体现在外交礼仪的对比中。会晤前,特朗普曾访问日本,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为巩固同盟关系,不仅承诺采购美国福特皮卡车、大豆等产品,还罕见与特朗普共乘 “海军陆战队一号” 直升机前往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极尽示好之能事。



但面对中国,美国却无法延续这种不对等的交往模式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4 年 GDP 总量达 19.4 万亿美元,在工业制造、5G 通信、航天科技等领域已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这种体量上的对等性,让美国必须以平等姿态对待。

从 “美国主导” 到 “双向对等”

特朗普用 “G2” 定义中美会晤,本质上是对中国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被动承认,这种承认催生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 “G2” 格局认知。过去的 “G2” 构想以美国的霸权逻辑为核心,试图让中国接受 “次级伙伴” 角色,而当前中美势力的此消彼长,彻底打破了这种单向主导的可能。



如今的中美关系中,中国已具备影响全球议题走向的能力。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2024 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占全球 75%,美国若缺乏中国合作,《巴黎协定》减排目标将难以实现;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从朝鲜半岛局势到中东和平进程,没有中国参与的解决方案均难以落地。

特朗普政府在内部报告中曾坦言,“全球重大议题的解决已无法绕过中国”,这种认知正是 “G2” 概念被重新提及的核心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并不认同 “中美共治” 的二元格局。中方在会晤前明确表示,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同美国沟通合作,但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导与阵营对抗。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抛出 “G2” 概念,未来的中美互动仍将基于对等原则,而非复刻以往的霸权模式。

从 “被动形成” 到 “合作共赢”

当前以中美为核心的大国互动格局,并非主观设计的结果,而是实力对比自然演进的产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全球治理体系已从 “单极主导” 向 “多极并存” 转型,中美作为前两大经济体,其互动模式深刻影响世界秩序走向。



2024 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 6890 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11.7%;在全球治理领域,两国在公共卫生、反恐、核不扩散等议题上仍有广泛共同利益。

这种利益交织决定了新的 “G2” 格局必须以合作为底色。在经济领域,中美产业互补性依然显著:美国在高端制造、农业技术上的优势与中国在中低端制造、市场规模上的优势形成互补,若能取消不合理关税壁垒,预计可使两国贸易额在三年内增长 20%。



在全球议题上,中美合作更是不可或缺 —— 仅在气候变化领域,两国若能加强新能源技术共享,可使全球碳减排进程加速 5 至 8 年。

当然,新格局的稳定运行仍面临挑战。美国内部的霸权思维尚未完全消退,部分政客仍试图推动 “脱钩断链”,这种矛盾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反复。但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在科技自主、经济韧性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美国将不得不持续调整对华认知,平等合作终将成为中美互动的主流。



在对等基础上探索互动新路径

特朗普的 “G2” 推文,可视为美国对中美关系定位的一次重要调整,但其最终效果仍取决于会晤后的实际行动。中方已明确释放信号,愿同美方一道,推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一立场既符合中美两国利益,也顺应全球发展潮流。

对于美国而言,真正接受 “对等” 需摒弃双重标准:在贸易领域应取消对华不合理关税,在科技领域应停止技术封锁,在国际事务中应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将 “G2” 概念蕴含的积极信号转化为实际合作成果。



此次会晤与特朗普的推文共同表明,一个以实力对等为基础的中美互动新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一进程中,多边主义仍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中美 “G2” 的意义不在于主导世界,而在于为大国相处提供 “平等对话、合作共赢” 的范本,这既是两国的责任,也是全球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泠泠说史 incentive-icons
泠泠说史
煮一壶茶,折一支白梅花,撑一把青伞听泠泠雨落下……
2700文章数 6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