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峡大学上了热搜,今天,重庆工商大学也上了热搜:#大学法学老师被学生吐槽称将起诉#。
10月29日,重庆工商大学的校园账号“工商秘密”上出现了一则匿名投稿:
“法学院胡老师上课特别刻薄,把没礼貌当幽默。”
![]()
看似一句普通吐槽,却像一枚火柴,点燃了整个微信群。
没多久,截图满天飞——“某女老师刻薄、媚男”“上课羞辱学生”之类的指控,开始在学生圈流传。
然而,这次被点名的老师——胡霞——不是个会忍气吞声的人。
她教的是法学。
![]()
胡霞看到帖子后,第一反应不是沉默,而是固证。
她在班级群里发言:
“请这位同学拿出证据来,否则我会起诉你侵犯名誉权。我已联系‘工商秘密’后台,要求提供发信人信息。每一句话,都要你自己负责。”
![]()
最后,还精准的@匿名的那位叫李林倍的同学。
群里瞬间安静。
胡霞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起诉李同学。
![]()
![]()
还说李同学只敢私信不敢说。
![]()
这是李同学发的私信,她承认:“老师,是我发的。”
![]()
原来,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胡老师课堂上提问“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区别”,李同学回答不上来,被点名批评。
下课后,她心生怨气,把情绪写成匿名投稿,顺手加上几句“上课刻薄、媚男”,想宣泄一下。
没想到,这一贴直接炸锅——从“被骂20分钟”到“人格侮辱”,只差一层传播滤镜。
胡霞没有选择和解。
她一条条质问:“哪一项我说过?谁听到的?证人是谁?证据在哪?”
![]()
![]()
![]()
![]()
她甚至在群里点名辅导员、班长共同见证,明确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
这下,李同学彻底慌了。
连夜在群里公开道歉:“对不起老师,是我冲动了。”
![]()
但胡老师没有接受:“我不是为了自己面子,我是要给你上一堂法律课——诽谤与情绪宣泄,不是一回事。”
![]()
![]()
李同学是真的被吓傻了。
![]()
但老师并不打算就这样轻易放过她。
![]()
只是其他学生就被这个女生连累了。
![]()
就这样,这位女生真的被老师全方位教做人了。
![]()
李同学的朋友圈也被人截图发到了网上:
![]()
![]()
只能说,有点嘴欠的李林倍真的惹到了不该惹的人,连自己老师的学术资历和研究方向都不知道。
![]()
胡老师还是重庆市有名的教学能手,获得过二等奖。
![]()
胡霞的反击,也让不少同行拍手称快:“现在的老师,终于有人敢站出来了。”
这起事件在校园内外引发了热议。
很多老师在私下感叹:“现在上课都得如履薄冰,不知道哪句话就被截屏举报。”
过去几年,“学生举报老师”的新闻屡见不鲜。
有的出于理念分歧,有的源于课堂冲突,但越来越多的案例,成了情绪出口。
匿名投稿的“爽感”,往往只持续几分钟,留下的却是信任的崩塌。
有人评论:“法学院学生遇到的不是胡老师,是现实版《法律的温度》。她用一场反击,让学生知道——表达自由不是造谣自由。”
10月30日,涉事李同学所在班级的辅导员何老师告诉《正在新闻》,相关的事情正在由相关的部门在处理,还请公众理解下,具体情况不方便说。
舆论仍在发酵,但无论结局如何,这场风波都给出了一个冷静的注脚:
网络时代,匿名不是隐身,情绪不是真相。
每一次“发泄”,都可能变成一次“取证”。
尤其当你面对的,是一位懂法、也懂底线的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