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2011年至2015年,冯兆荣/锺锦江分别担任《新报》的社长/副社长。冯/锺二人是传媒老行尊,八十年代已是玉郎集团的传媒部门揸弗人,管理全港第二畅销的报纸《天天日报》,以及三成左右的杂志市场,当时年薪几百万元,到了今时今日,砖头身家十亿八亿元吧。
![]()
当时,《新报》的销量正在下跌,原因是其社长(姑讳其名)企图把报纸转型,改革成为高一档次,以吸引更高级的广告,首当其冲是色情内容,以及马经版。结果不消说,当然是跌纸啦。
于是,老板杨受成礼聘冯/锺二人重为冯妇,两人当收租佬已久,不甘寂寞,于是重出江湖。而我,则被他们聘为主笔,负责写社论,以及吹水。
当时已是网上世界,大家都深知,未来必然是网媒世界,纸媒不会存在,而纸媒的销量整体下跌,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打这下风牌,我们应如何面对、如何应付、如何自处?
不消说,其中一招当然是节流,冯兆荣熟悉印务编务程序,在这方面是专家。至于开源,这些年来,我们交游广阔,揼心口,找朋友支持,两三年的广告量,不成问题。
至于销量,大势不可变,但可小打小闹,把马经、股票贴士这些拳头产品搞好,换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专栏,我写社论,当然是品质保证:不致于太左,但也不会得罪政府。所以我是连编辑会议也不用开,直接交稿的,可知对我的信任程度。
我们的基本策略是:这是一场胜不了的下风仗,因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升纸,总之跌纸比较慢,就是赢了。不求赚钱,总之蚀得比前任少,就是赢了。
结果在那5年,我们超额完成任务。直至有一天,会计部打电话给冯兆荣,说他年纪太大,买不了员工保险,冯爽快地辞职不干,免得麻烦,反正他大把钱,唔志在。
两人辞职后,很快地换了两任社长,都是满怀雄心壮志,大事改革报纸,我发觉形势不对,很快也劈炮了。
没几个月,《新报》停刊。我想,如果冯锺二人继续下去,也玩不到今日,但多撑几年,却应不成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