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的灵魂遭到了深深的伤害。”
“国家的衰败要到什么程度了?”
这是法国民粹右翼领袖玛丽·勒庞和乔丹·巴德拉的推文。当地时间10月19日的5个小时内,法国发生了两宗博物馆盗窃案:
法国著名文化地标卢浮宫,盗贼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去盗走珍贵皇冠,耗时7分钟,如探囊取物一般。
![]()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在法国巴黎,警察聚集在卢浮宫博物馆外,旁边是劫匪用来进入博物馆的梯子/图源:新华社
卢浮宫失窃当晚,法国东北部的启蒙运动博物馆,2000枚金币和银币被盗走。
两起博物馆失窃案,呈现这样的规律:跟过去目标指向名画不同,如今盗贼明显是冲着金银和宝石而来。盗取成功后,马上切割出售,销赃容易,钱也来得快。
有专家估计,原本放在卢浮宫的皇冠,可能已被盗贼大卸八块,皇冠上的钻石和宝石,已化整为零进入黑市了。
卢浮宫,称得上法国文化的门面,竟然如此轻易被盗,引发了法国朝野乃至社会的一片哗然。
![]()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资料图)
卢浮宫被盗,有着特殊的时空背景:
资金不足的抱怨,已持续发酵数月之久,政府在资金投入上的言行不一、预算拨款的收缩、安保的溃败、罢工频发……工会代表们“反复且坚决地”向政府警示,这将引发严重问题,但均未获得回应。
另一边,目前正在议会审议的2026年预算案,还将进一步缩减文化资金。与此同时,马克龙任期内的法国政府,深陷预算缩减和债务的僵局,国家崩溃的风险,越发逼近。
卢浮宫,正是法国的缩影。这就是为什么,一起博物馆失窃案,竟让法国人切身体会到一种末日感。
7分钟,攻破“最坚固的堡垒”
一边是游人如鲫,另一边,盗贼已架好翻墙梯,众目睽睽下,把藏在展厅中的欧仁妮皇后皇冠抢掠出来,再逃回墙外停靠的小货车里。
从架梯子到逃走,盗贼只用了7分钟。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在偌大的卢浮宫,7分钟内能找个方向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在这个庞大宫殿,要看完所有3.5万个展品(每个展品看30秒)得花一个月。但是这群盗贼,却行动利索,一步到位,如入无人之境。
很有可能,他们已经踩点多时,对脆弱的安保系统了然于心。
![]()
卢浮宫被盗的时间线
卢浮宫被“闪电攻破”,也让法国文化精英破防。可以说,这是自从2019年巴黎圣母院失火以来,法兰西著名民族文化和历史地标的又一次厄运。马克龙今年刚高调庆祝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马上又被卢浮宫失窃案打脸。
当年,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在卢浮宫原址上修建一座城堡,初衷是把国库中的珍宝,放在戒备森严的堡垒中,免遭战火的摧残。几个世纪过去了,卢浮宫从最初的堡垒,变成占地36万平方米的巨型宫殿,也是当下规模最庞大的博物馆。
但现在,这座豪华的宫殿,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戒备森严。在法国国会,卢浮宫博物馆馆长Laurence des Cars接受质询时,人们才知道,卢浮宫展厅的窗户,竟然没有任何防盗措施。
![]()
小偷进入的窗户/图源:Google earth
此外,法国审计法院的报告也显示,卢浮宫内有超过260个展厅,没有安装有效的监控摄像头,且部分设备已严重老化。
围墙外的监控摄像头也是屈指可数,甚至拍不到盗贼作案的画面。
现任卢浮宫馆长不是第一次抱怨设施的陈旧了。早在去年,卢浮宫内部报告就援引馆长的话,指卢浮宫的多个展厅出现渗水问题,室内温控系统陈旧,对展品造成伤害。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指向了预算的紧张。卢浮宫68%的资金,由自主筹措,而政府承诺的拨款,迟迟未能兑现。
![]()
卢浮宫的The Cour Puget/图源:卢浮宫
不仅馆长对卢浮宫的管理颇有微词,预算紧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让卢浮宫员工大为光火。
今年6月,卢浮宫员工就曾举行罢工,抗议薪资问题、难以管控的游客人流、年久失修的建筑物,以及人手不足给工作带来的压力。这次罢工中,导游、售票员和保安员,一律停止工作,让卢浮宫对外停止了10天营业。
其中,安保岗位的削减,是卢浮宫内部早有共识的致命缺陷,名叫伊莉斯的安保人员对媒体指出: “过去十年里,卢浮宫裁撤了190个安全和监控岗位。”
![]()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9日,法国巴黎发生抢劫案后,警察站在卢浮宫博物馆金字塔附近
在伊莉斯看来,卢浮宫与法国文化部在文化遗产保护岗位上的削减开支,是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背后,也折射了法国更深层的预算困局。
目前,正在议会重新审议的2026年预算案如果通过,文化资金将被削减2亿欧元,法国博物馆及其藏品安全,将更加岌岌可危。
死亡螺旋
卢浮宫安保漏洞导致失窃案发生,背后指向法国政府在瘫痪无能中艰难维持的现状。
眼下正值法国政府和国民议会在来年预算案展开拉锯战的高潮。马克龙领导的党派,在国民议会没能获得多数议席,因此,必须经过朝野协商敲定的政府预算,成了双方政争的焦点。
2022年5月获得连任后,马克龙就一直在寻求政府开支的缩减,以阻止债台高筑的国家财政崩溃。此前的总理贝鲁,因政府预算无法通过国民议会,在信任投票中倒台。
3年间,马克龙被迫更换了5名总理,最新一任勒科尔尼在9月份接受任命,到了10月,已经被国民议会逼得走投无路。
![]()
马克龙和勒科尔尼/图源:新华社
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体系中,纷争之下的最大受害者,就是总理。预算案这种重要法案都通不过,相当于政府总理没有在任的合理性。
10月6日这一天,勒科尔尼宣布辞去总理职务,但仅仅过了几个小时,他又被马克龙重新任命。未来,他的前景并不乐观,很可能会因为相似的问题,在国民议会不信任议案再次被赶下台。
政局纷乱的背后,是法国越发严重的债务问题。在2024年,法国公共债务总额已创下历史新高,相当于GDP的113%。法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2024年占GDP的5.8%,在欧元区算是最严重的。
进入2025年秋天,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法国政府在短期内能否克服债务问题开始存有疑虑。9月,惠誉将法国主权信用评分自AA-降至A+; 10月标普全球也作出下调,从 AA -下调至 A+;穆迪选择维持法国“Aa3 ”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
巴黎国民议会大厦
可以说,法国正在走上欧债危机前希腊和西班牙这几个“欧猪”国家的老路。而相比后者,法国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地位大得多。在欧债危机期间,欧盟出资拯救“欧猪五国”已经尽显疲态,要是法国这样被视为“欧盟双引擎”的大国也暴雷了,难以收拾的欧债危机,将会全面爆发,甚至有直接导致欧盟解体的风险。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法国不及时扭转公共开支问题,法国的爆雷时刻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到来。面对严峻局面,马克龙不得不祭出多项开支缩减措施。
但偏偏因其议会不占多数的死局,马克龙在民意上没有彻底推进政策的合法性。延迟退休年龄这样的方案一经推出,大街小巷就是持续不断的游行和抗议。
政治陷入僵局,让公共开支问题难以取得共识,缩减开支又触发更多社会矛盾,从而加剧政治僵局。这就是第五共和国在马克龙第二任期的死亡螺旋。
极限试探
此时发生卢浮宫盗窃案,对马克龙政府来说,又是一个新的爆点。
左翼力量批判马克龙把钱花在精英文化上,而没有投入实际民生议题,右翼力量则指责马克龙任内法兰西文化地标接连出事,放任全球主义精英让整个法国变得面目全非。
在出事前,马克龙阵营内部,让其主动辞职的呼声已经开始出现。在卢浮宫失窃这样让法国人自尊心破防的事件发生后,马克龙的政治资本也被进一步蚕食。
法国国内的最新民调显示,70%的人希望马克龙辞职,高达90%的人认为法国正走向衰落。
![]()
马克龙
法国人向来热衷抗议、罢工和走上街头。但近些年来,法国社会的愤怒与暴力的程度,令许多人猝不及防,社会氛围已然改变,敌意之声不仅来自极端右翼,更源于普通法国民众。
法国历史学家Andrew Hussey在2018年返回巴黎时遭遇骚乱,他被催泪瓦斯袭击,被警察驱赶,他在现场目睹跟自己同阶层的体面中年男子,朝着警察辱骂和扔石子。他开始好奇,这些表面平和的人,为何会怀着如此赤裸的仇恨攻击自己的治安力量?
怀着这个疑问,他从后工业化的北部出发,深入南部的荒芜之地,写成了《支离破碎的法国》(Fractured France)一书,他试图勾勒整个国家的社会脉搏,揭示那些不断加深扩散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断层线。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听到这样的说法:法国社会正在分裂;“法西斯分子”正在抬头;极端左翼反资本主义的Casseurs(破坏者)正在巴黎和其他城市纵火;工人阶级充满了愤怒。
![]()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0日,法国多座城市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前任总理贝鲁此前提出、旨在削减财政支出的预算草案。图为法国巴黎街头,示威者用垃圾桶封锁道路/图源:新华社发(奥雷利安·莫里萨尔 摄)
愤怒的根源,首先在于被边缘化的感受,在于被国家与傲慢的社会精英(马克龙完美地体现了这两点)所抛弃,而非源于对国家与社会组织形态的根本性分歧。
“第五共和国气数将尽!”不少人开始耳语。
如今,马克龙的政权的确岌岌可危,玛丽·勒庞距离权力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勒庞一旦当上了法国总统,很可能意味着修改宪法,第五共和国将会被“第六共和国”取代。正如第四共和国,也是在政局动荡中,被戴高乐修宪后成立的第五共和国取代。
而法国政治一大传统在于,每次现存体制“宕机”,就有各种力量出来试图“一键重启”,然后从零开始。
“启蒙运动的语言是首先用法语写出来的!”从启蒙运动开始到法国大革命,从卢梭到孟德斯鸠,再到20世纪的萨特,公共知识分子引领的法式社会风潮,总是希望一切能够从零开始,试图用自己理想的蓝图改造法国,再通过法国“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理念”。
![]()
法国巴黎总统府爱丽舍宫(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法国人是怎么思考的?》一书作者Sudhir Hazareesingh认为,法式公共知识分子素来喜欢围绕抽象的理念争辩,乃至制造各种乌托邦。一边在巴黎左岸咖啡厅里喝着咖啡,一边“指导革命”,这是萨特试图让法国“换一片天地”的方式。
从“第一共和”到“第五共和”,法国的政治制度的确经历了多番混乱与休整。但目前为止,让总统和国会相互制衡的第五共和国,还是续航时间最长,最能经受危机冲击的体制。
如今,马克龙权力面临分崩离析,法国再次陷入“宕机”风险。社会各种力量都跃跃欲试,试图让法国归零、重启。法国究竟正走向暴力灾难,还是仍属常规危机?也许答案并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马克龙正对第五共和国的韧性进行极限试探。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作者 |远游
编辑 |阿树
值班主编 | 吴擎
排版 | 菲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