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的挺快的,犹记得在10月24日,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还办得轰轰烈烈,如今距离杨振宁先生下葬,竟然已经过去了六天。
对于大众来说,这段时间仿佛转瞬即逝,可对于他的家人和爱人来说,也许每时每刻都处于煎熬之中。
![]()
但谁都想不到,随着杨振宁的离开,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并没有就此消失。
有人怀疑杨振宁晚年回国的原因,还有人觉得他这些年的薪资酬劳早就成为了天价,直到了解到真实数据,才恍然大家对他的误解太深了。
![]()
美国的薪资待遇匪夷所思
还记得告别仪式当天,现场的场景至今想起来都让人震撼——灵柩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前来送行的队伍从告别厅门口一直排到几十米外的街道上。
其中有几位教育界的老教授,哪怕年事已高,也特意从全国各地赶过来,就为了送这位物理学界的泰斗最后一程。
![]()
不出所料,这场告别仪式吸引了几十家媒体的关注,摄像机镜头从不同角度记录着每一个感人的瞬间。
可随着报道发酵,网上的讨论风向慢慢变了,大家的焦点从缅怀转向了遗产问题。
有人好奇他这辈子积累的财富到底有多少,遗产该怎么分;也有人开始猜测他过去的收入水平,把他的收入和国内学者对比,各种说法传得沸沸扬扬。
![]()
其实要弄清楚这些疑问,得先说说他在美国时的收入构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那时候他的年薪就已经超过了30万美元。
![]()
除了固定的教授年薪,他还有不少额外收入。
1957 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金;之后,去国内外高校演讲的讲座费;出版学术著作和科普书籍的版权费;另外,上一些访谈节目,也会拿到一些出场费。
更重要的是,杨振宁早在1965年就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院士之后,能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和话语权。
![]()
看起来,杨振宁在美国这些年好似赚了不少钱,但其实他也肩负着相应的责任。
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他每年都需要自掏腰包交200美元会费,而且他还得承担更多政府相关的学术活动责任。
除了每隔几个月就要去华盛顿参加科研政策讨论会,帮政府评估重大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外,还要代表美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这些活动占用了他不少时间,却没有额外的补贴。
![]()
但即便如此,杨振宁在美国的生活过得也相当不错。
他在美国购置了好几套房产,都是地段极好的,这是国内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状态。
大家看到杨振宁在美国的高收入和不错的生活条件后,就想当然觉得他晚年回国肯定也是冲着高薪来的,可事实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
回国后100万年薪的“骗局”
2003年,81岁高龄的杨振宁从石溪分校正式退休,回到了北京。
2004年,清华大学为了邀请他留在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出了100万人民币的年薪。
但在签约当天,杨振宁说的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很意外,他特别认真地表示“我来不是为了钱”。
当时还有人私下嘀咕,觉得这只是场面话,可后来发生的事,彻底打了这些人的脸。
![]()
接下来的十年里,清华大学每年都会按时把100万年薪打到他的账户上,可他一分钱都没取过,每年都会把这笔钱全额捐回学校。
十年下来,光年薪这一项就累计捐出了上千万。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卖掉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那套豪宅,把卖房子得到的100万美元,折算成当时的汇率,差不多有六七百万人民币,也一起捐给了清华大学。
![]()
可能有人会好奇,他捐了这么多钱,到底都用在了哪里?其实大部分钱都花在了支持国内物理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生上。
他用这些钱设立了“振宁物理奖学金”,专门奖励那些在物理领域有潜力、肯钻研的学生。
这个奖学金每年会选出10余个名额,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科研表现,奖金从1万到5万不等。
![]()
从奖学金设立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培养出了超过百名优秀的物理专业学生。
其中不少人后来去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还有一些人留在国内从事科研工作,为我国物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
除了设立奖学金,杨振宁还积极推动姚期智、施一公等顶尖人才回国。
姚期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当时在国外发展得很好,杨振宁知道后,多次和姚期智沟通,跟他讲国内科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潜力。
还帮他解决回国后的一些工作和生活问题,最终说服姚期智回到清华大学任教。
![]()
施一公在生命科学领域也是大咖,杨振宁同样花了不少心思,和他交流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需求,让施一公看到了回国发展的价值。
后来施一公也回到国内,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结语
杨振宁一直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能被世界承认的学子。
从2003年回国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里,杨振宁一直在完成这个心愿,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之前很多人觉得他是“年薪百万的富豪”,可看完这些真实的事情才知道,他其实是“分文不取的慈善家”。
![]()
从美国的30万年薪到清华的100万年薪,从香港基金会的千万资产到卖掉豪宅的捐款,他捐出去的钱加起来早就超过了几千万。
可他从来没把这些钱当成自己的荣耀,反而一直低调做事,默默付出。
![]()
其实真正的大师就是这样,不是靠钱堆砌出来的荣耀,而是用行动点亮未来。
杨振宁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一个科学家的价值,从来不是看他赚了多少钱,而是看他为国家、为学术、为后人留下了什么。
那些曾经对他的误解,在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面前,早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
参考文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