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运用手中的科技利器,将‘危旧桥’的隐患扫进历史,让一座座坚实的‘安心桥’连通祖国山河。”重庆交通大学“智慧桥梁团队”成员、90后青年学者夏润川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表示。
![]()
夏润川介绍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月28日,“青春华章·青春红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访了重庆交通大学“智慧桥梁团队”。“智慧桥梁团队”扎根西部30余年,由重庆交通大学周建庭教授领衔,青年教师占比达50%-60%,汇聚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该科研团队秉持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始终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参与港珠澳大桥、进藏高速公路、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技攻关。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全国2000余座桥梁的建设与运维,包括世界最大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德余乌江大桥、世界在建跨径最大的双跨连续拱桥⸺双堡特大桥等标志性工程。
"德余乌江大桥的'全栓接'工艺要求容许误差不超过3毫米。"夏润川讲述攻坚故事时提到,团队将工地变为实验室,在合龙阶段实现8根弦杆对齐偏差均小于2毫米,22万颗螺栓通孔率达100%的精度奇迹。
德余乌江大桥合龙前正值春节,团队在已吊装完成的结构中发现了重大技术难题。春节后复工,原有方法始终无法适用,导致整整一个月进度停滞。重庆交通大学迅速组建攻关组,运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仅用两天便化解危机。
![]()
夏润川介绍桥梁"听诊器"——智能拉吊索检测机器人
桥梁建成后,如何确保其“健康安全”运行是重中之重。“就像医生给病人做CT,我们要给每座桥梁建立健康档案。”夏润川说,在桥梁运维领域,团队正研发桥梁"听诊器"——智能拉吊索检测机器人。该装置通过磁场变化诊断钢丝健康状态,将人工检测升级为无损智能检测。"希望它能早日守护更多桥梁的安全。"夏润川说道。
“红岩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传承红岩精神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忘初心,坚守初心,坚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学习新的技术,解决新的桥梁工程问题。”夏润川表示,未来,重庆交通大学“智慧桥梁团队”将继续攻坚克难,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为中国桥梁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