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注意]本周夏令时结束!加拿大人这天可以多睡一小时!

0
分享至

啥时候废除?

加拿大人又要准备调时间了。每年两次的“折腾时刻”又要来了——11月2日凌晨2点,时钟将往回拨一小时,夏令时正式结束。

虽然这早已是个“传统项目”,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受够了这种一年两次的时间切换。有人形容这像是强制性的“集体时差实验”,每次都得花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这次,终于有人决定认真“掰扯”一下这事。

本月初,自由党议员玛丽-弗朗丝·拉隆德(Marie-France Lalonde)提出了一项名为C-248的私人议员法案,呼吁联邦政府召开全国会议,与各省、地区和原住民代表一起,讨论彻底停止这种春秋两次调表的做法,并为全国确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

拉隆德在接受CTV采访时说,她希望邀请专家、受影响行业代表,以及普通加拿大人——尤其是父母和青少年——一起讨论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谈谈这件事。每次调表都会影响生活节奏,影响健康。我们希望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结束这种折腾。”

她特别提到,像医护人员、农民以及24小时轮班工人这类群体,每次时间切换都会受到冲击。企业也抱怨这种变化带来的成本和混乱——连排班都要重新算,效率更别提了。

其实,加拿大从1918年就开始实行夏令时制度,最早是为了在战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制度还在继续,但质疑声也越来越高。

生物学教授帕特里夏·拉金-托马斯(Dr. Patricia Lakin-Thomas)来自约克大学,她在采访中直言不讳:“每次你把时间往前或往后挪一个小时,其实就是让全体国民同时经历一个小时的时差反应。”

她解释说,人体内有个“生物钟中心”,位于大脑下丘脑底部,通过视神经与光线直接相连,调节我们的睡眠节律。你一旦打乱这个节奏——比如突然比平时早起或晚睡一小时——整个身体系统都得重新调整。

短期来看,这种调表可能造成睡眠不足、交通事故、工作场所伤害增加,甚至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上升。长期影响则更可怕——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可能提高。

一项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究指出,无论全年保持标准时间还是全年使用夏令时,都比一年两次切换要健康;但从公共健康角度来说,全年标准时间才是最优解。

“身体其实渴望标准时间。” 拉金-托马斯说,“因为那才是真正符合我们生理节奏的时间。”

不过,这个问题在加拿大并没有全国统一的答案。各省和地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切换。目前,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和育空地区(Yukon)早就退出了“调表俱乐部”。前者在1966年就立法固定时间,后者则在2020年通过公众咨询后彻底取消了切换。

安省其实也动过心。2020年,省议会通过法案,同意只要纽约州和魁北克省也同步,就取消调表、永久保持夏令时。结果——到现在都还在“观望”。大西洋省份那边也态度类似:要改可以,但大家得一起改,否则全国时间乱成一锅粥。

这也是拉隆德提出C-248法案的原因之一。她说,这项法案的目标不是强迫全国统一成哪一种时间,而是希望建立一个协商机制,让各地能基于证据和共识,统一决定。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艾琳·肖恩(Irene Shone)的安省居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动改变。她六年前因为厌倦频繁调表,在网上发起请愿,呼吁停止这项做法——结果收到了将近9万份签名。

她一开始并不在意到底保留标准时还是夏令时,只想“别再改来改去了”。但随着研究深入,她发现问题并不简单:“后来我才明白,我们的身体其实更适应标准时间。那是我们天生的节奏。”

从民众到议员,从医生到专家,越来越多的声音汇聚到一起:是时候停下来了。

“每次调表,都会有人受影响,有人受伤。这给医疗系统带来了额外成本,也让全国人的生活节奏变得更乱。” 拉隆德说,“这事该好好谈一谈了。”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就能真正告别那个深夜半睡半醒、拿着手机查“到底要拨前还是拨后”的尴尬时刻。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沈伯洋祸害全家!家族海内外资产被冻结、面临破产,子女留学被拒

沈伯洋祸害全家!家族海内外资产被冻结、面临破产,子女留学被拒

杜鱂手工制作
2025-11-10 15:53:09
夫妻“性福”手册:10个让彼此都舒服的体位,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夫妻“性福”手册:10个让彼此都舒服的体位,新手也能轻松掌握

精彩分享快乐
2025-11-11 00:10:03
医院17分钟视频瓜后续,疑似因吃醋被偷拍,女方与前夫合影被扒

医院17分钟视频瓜后续,疑似因吃醋被偷拍,女方与前夫合影被扒

大双
2025-11-09 22:52:39
台风+冷空气+6级大风!广州又要降温...

台风+冷空气+6级大风!广州又要降温...

羊城攻略
2025-11-10 23:32:54
这5位老将,还是没收到NBA球队的合同,可能真的要退役了

这5位老将,还是没收到NBA球队的合同,可能真的要退役了

篮坛扒客
2025-11-10 21:41:47
集体溃败!中国人,为啥不买BBA了

集体溃败!中国人,为啥不买BBA了

说财猫
2025-11-09 11:59:50
蔡正元重磅批郑丽文,称中国国民党以后改名为“中国国民投降党”

蔡正元重磅批郑丽文,称中国国民党以后改名为“中国国民投降党”

沧海旅行家
2025-11-10 14:26:47
花24万买的准新车竟是“融资租赁”车,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三,瓜子二手车回应

花24万买的准新车竟是“融资租赁”车,消费者要求退一赔三,瓜子二手车回应

半岛官网
2025-11-09 20:29:03
德转统计巴萨队史射手榜前20:梅西断崖领先,莱万108球第13位

德转统计巴萨队史射手榜前20:梅西断崖领先,莱万108球第13位

懂球帝
2025-11-11 04:13:04
仅仅是在KTV上班一周,女朋友就跟换了个人一样,为什么?

仅仅是在KTV上班一周,女朋友就跟换了个人一样,为什么?

新时代的两性情感
2025-10-21 02:15:25
最高检公布典型案例:生理盐水和蛋白粉配制成的液体,假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最高检公布典型案例:生理盐水和蛋白粉配制成的液体,假冒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被告人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15:23:05
中央重磅文件!国家踩刹车,未来10年财政格局要变天,什么信号?

中央重磅文件!国家踩刹车,未来10年财政格局要变天,什么信号?

史行途
2025-11-10 12:56:17
率重庆冲超!66岁韩国名帅庆典磕头跪谢球员,名记质疑:大可不必

率重庆冲超!66岁韩国名帅庆典磕头跪谢球员,名记质疑:大可不必

我爱英超
2025-11-10 21:20:54
全球首创!以色列发明突破性小分子药,终结癌细胞不死金身!

全球首创!以色列发明突破性小分子药,终结癌细胞不死金身!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8 19:19:02
荷兰记者质问首相:你认为荷兰这做法蠢不蠢?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荷兰记者质问首相:你认为荷兰这做法蠢不蠢?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科技处长
2025-11-10 14:27:16
孙杨泪崩!34岁大白杨落下英雄泪,全运会2个项目全进决赛太难了

孙杨泪崩!34岁大白杨落下英雄泪,全运会2个项目全进决赛太难了

嘴炮体坛
2025-11-10 18:27:22
反诈,正在被滥用扩大化

反诈,正在被滥用扩大化

黑噪音
2025-11-10 15:52:22
离世爱猫托梦已投胎,主人发帖寻新主人,与“转世”小猫奇迹重逢

离世爱猫托梦已投胎,主人发帖寻新主人,与“转世”小猫奇迹重逢

Magic宠物社
2025-11-09 21:35:04
小鹏天塌了,机器人“胸部造型”冲上热搜!

小鹏天塌了,机器人“胸部造型”冲上热搜!

互联网品牌官
2025-11-10 18:16:35
台湾赖岳谦教授被开除了,失去教职后计划搬到大陆,绿营仍在网曝

台湾赖岳谦教授被开除了,失去教职后计划搬到大陆,绿营仍在网曝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0 10:04:37
2025-11-11 06:47:00
笔墨V
笔墨V
追踪地球的呼吸,倾听各国的心跳。我用笔尖绘制未曾触及的深度,带您领略思想的广度。
99文章数 28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旅游
健康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19 个名字藏六朝风云!南京玄武湖:藏着中国最鲜活的千年时光!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教育要闻

高中英语应该是多做题,还是系统的学语法?目前分数三四十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