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连锁酒店究竟“卷”到什么地步?最近闺蜜宋女士去成都出差,订了东站新开的亚朵,喊我去同住两天。一推门,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酒店。
沙发旁的茶几,一束明黄色花束,一个慕斯蛋糕,一盘时令水果,外加装了伴手礼的拎带,外加一个装着伴手礼的提袋。还有一个手写贺卡:“Dear宋女士,山野路漫漫,很荣幸能跟您共度如此多的时光。特为您准备了一份礼物,代表我们对您最诚挚的祝福。希望您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
我虽不是亚朵常客,但同为天涯出差人,对连锁酒店的常规操作也算熟悉。可眼前这阵仗,着实让我开了眼。“这贵宾级阵容啊,难道你是亚朵在逃千金?”我开玩笑调侃。宋女士一脸淡定:“哦,我上午刚升了铂金会员。不错,亚朵是懂服务的。”
宋女士说说自己“最巅峰”的经历,是今年年初在宁波一家亚朵。因为吃早餐发现银耳汤里有不明黑色物,随手扫码吐槽了一下,结果离店差点收到亚朵的“跪式服务”“工作人员一直道歉,差点没当场跪下”,硬塞给她两套定制茶具和零食礼盒。“去时一个箱子,回来双手提满。”她表面吐槽,实则藏不住那点小得意。差评?自然没写。反倒从此路转粉,成了忠实客户。
![]()
一二线城市的亚朵,房价很少低于600元。我所在公司的出差报销标准,永远微妙地卡在比亚朵最低档略低一点的位置。对此,我只能默默羡慕。但转念间,我又想起去年底在云南保山全季的经历:因为到店晚,顺口提了句还没吃饭,前台立刻送来泡面、水果、小蛋糕,热情得仿佛生怕我饿倒在酒店。
两段经历一碰撞,我不由得感慨:中端连锁酒店是真的变了,尤其在300-600元这个价位区间,“宠客”程度堪称夸张,简直像要把成年人重新宠回“胚胎”状态——那些在成长中逐渐稀薄的关照,酒店正变着法子给你补回来。
那晚,我和宋女士在房间里认真交流了一番彼此被“过度厚待”的体验。不聊不知道,一聊才发现:这届中端酒店,真可谓是“甜蜜上瘾药”呀。
![]()
升级为亚朵铂金会员后,最吸引人的特权之一,就是能理直气壮地“挥霍”那些过去在五星酒店里想做却不敢点的服务。
晚上九点多,房间电话轻声响起:“您预定的宵夜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方便为您送进来吗?”打开门,服务员已安静等在门口,亲手将两碗红油抄手和当日鲜切水果端上桌。夜宵每天不重样,连摆盘都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绝不是随便应付。
![]()
“这种服务,我还以为只有洲际、希尔顿那个级别才会有!”谢过服务员,我边感叹边把抄手放到桌上。另一边,宋女士早已换上质感柔软的酒店睡衣,麻利地打开两罐冰啤酒,招呼我赶紧开动。那碗抄手味道算不上惊艳,但这份深夜送餐到床边的“管家式”服务,却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待遇。“我还记得年轻时第一次住五星酒店,看到客房服务菜单上培根煎蛋加咖啡要98块,真是心头一颤。”
“你咋没说不少五星酒店wifi也要另外收费呢。”宋女士边吃边打开酒店app,又让机器人送来两片补水面膜,也是“亚朵锦囊”的一部分。“一会儿咱俩一人一片。”虽说不是高级美妆大牌,但9块钱,能立刻送到面前,还是精准拯救了都市丽人出差深夜急需拯救的疲惫脸。
![]()
宋女士职业金融牛马,能申请到出差报销额度比我这个文职牛马高:一二线城市不高于1000元,三四线城市不高于800元 —— 这个额度定洲际万豪捉襟见肘,定亚朵全季绰绰有余的范围。宋女士充分使用动用公司“福利”,各酒店品牌地“货比三家”,最终因宁波那次意外成为亚朵系死忠。今年端午三天假期,她更是直接躲进北京郊区一家新开的亚朵,说很多都市女孩都用这样的方式“度假”充电,毕竟飞去国内任何城市的机票来回都要2k+,花同样的钱在自己城市住酒店吃外卖,享受的也是一样的放假快乐。
那三天的宋女士,算是彻底体验了一把躺平回血。睡眠自然是核心享受,床垫和枕头向来是亚朵的强项,每晚还能伴着赠送的安睡喷雾的香气入眠。睡到自然醒,优哉游哉去楼下吃早餐,现烤华夫饼,摆盘精致的的沙拉杯,蔬菜水果咖啡小吃无限量供应,完全实现“早午餐自由”。
![]()
上午在房间刷剧打游戏,中午定一家附近口碑爆棚的外卖——不用排队,更不用考虑收拾,只需要在差不多阿姨要打扫的时候,出门散个步,或者去一楼的图书馆空间看会儿书,“可惜我不健身,不然连健身房都能白嫖一回。”。
换下来的衣服拿去,偶尔忘记及时取回的,还有阿姨会帮忙叠好送回房间。晚上9点,准时下楼领宵夜,银耳羹和暖心粥从不缺席。回房后用“亚朵锦囊”定的泡脚桶泡脚,敷面膜,再冲个水压超稳的热水澡,顺便高歌两曲,。“我还特地跟前台说了,我就是专门来放松3天的。她们每天看见我就给我送冷泡茶和水果。简直被惦记上了”
三天总花费1800块钱,“比什么特种兵旅行回血多了。”
宋女士并非如此深度开发亚朵服务的第一人,网络上早已流传着各类“亚朵铂金会员使用手册”:房间内几乎所有一次性物品均可带走;冷泡茶、挂耳咖啡最多可一次性索取6包;没吃完的早餐甚至可以打包带走;夏季能从前台领取防蚊贴;离店时有机会获得本地特色伴手礼;甚至在一楼书吧借的书,没看完也支持异地归还。当然具体可能因店而异,可当我翻看宋女士收藏的那一串“薅羊毛攻略”时,一种复杂的情绪还是浮上心头:美好到不真实,真的不存在陷阱么?
![]()
![]()
![]()
我第一次意识到连锁酒店开始“卷”服务,是三年前在太原全季。同行男生特别能喝水,房间标配的4瓶完全不够,他又不好意思多要,下楼的时候提出顺路去隔壁小卖部买水。这话恰好被前台听到了。
“您是要水是嘛?两瓶够吗?” 前台小姐姐叫住我们。“不够再给您拿。”
我们开玩笑说,以他的“水牛”体质,两瓶只够润喉。前台二话不说,拎出一个布袋,直接塞进八瓶水,还记下房号说会再补。晚上回来,他拍下照片发到群里:冰箱外八瓶常温水,冰箱里六瓶冰的。“酒店大概是怕你渴死在这儿。”我们打趣道,却也惊讶于这家350元一晚酒店的慷慨——这些水至少能值回30块。那天之后,男生房间每天都配备了非常充足的瓶装水。
![]()
当然,体贴的服务也附带一点“代价”。离店时,面对前台小姐姐诚恳的好评请求,这个几乎从不写评价的男生,破天荒在App上留下了80多字的留言,还附上了之前发群里的照片。
另一段记忆,是在上海老弄堂里的橘子水晶。房间因电压问题持续发出嗡嗡声,影响睡眠。我提出换房,但已满房。前台小姐姐大概担心差评,从那天起,每次见到我都要塞点东西:早上是纸袋装着的橘子饼干和牛奶,晚上是茶包和水,每天还在床头放一副降噪耳塞。离店时我自然没写差评,但几天后竟接到回访电话:“能否麻烦您给个好评?”
唉,好评。我想起平时离开酒店后,两天内必接到的前台“骚扰电话”,几乎毫无例外的就是要好评。顺手打开小红书,想求证我的猜想,果然在评论区窥见了酒店人的业绩考核命门:好评率。
一篇求助帖下面,有同行分享经验:“想让客人点评,首先得给实惠,比如升级房型、送早餐或小礼物;其次,最好把点评内容和照片直接发给客人,他们复制粘贴就行,大多数人都会帮的。”
![]()
没想到真诚的背后,竟然还是酒店的“千层套路”,我们不过是一个个KPI,顿时有点叛逆心地不服气。毕竟,好评理应不是要来的,而是对方真对你好,你发自肺腑想给的。
“你收到过那种求好评的电话吗?”我问宋女士。她正敷着面膜躺平,含糊不清地说:“没有,我都是当场解决,当着前台的面把好评写完发布。就是随手的事儿嘛,牛马何必为难牛马。牛马就是应该携手的!”
“她们可喜欢我了,恨不得再送我点伴手礼。”
倒也是没毛病。
![]()
我记得几年前蓝莓测评有一个爆贴,说的暗访得知五星级酒店工作人员偷懒不更换床单,循环使用一次性拖鞋,清洁后的枕套细菌总数超标等各种负面信息…民宿更是夸张,不卫生是其次,偷拍的针孔摄像头防不胜防。这导致有一阵,我身边很多人出差要带很多东西:一次性脚套,一次性马桶垫,一次性浴缸袋,针孔摄像头探测仪,便携加热水壶。工作东西不多,“求生级装备”的行李箱却已经满了。
![]()
也难怪亚朵华住这样的连锁酒店这几年得以快速崛起:标准化的服务和配套设施,提供了旅客在陌生城市里对可预期的酒店空间的熟悉感和安心感;不断升级的内部考核机制,成功让不同岗位的服务员们,开始争相卷起工作手册外的个性化服务,让每一份为客人的“卷”都有所回报,最后有了现在皆大欢喜的局面
我最近的某个经历,或许可以说明连锁酒店“卷”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前阵子成都阴雨连绵,我家离成都市区很远。上周的某个清晨,我需要去市区里的口腔医院做检查,下午4点又约了朋友吃饭。中间有近6个小时的空档。我完全没考虑去找咖啡厅,而是直接预订了华住会旗下的海友酒店钟点房,4小时仅需80元。我的想法很直接:这里有暖气、电视、床、独立淋浴间、稳定Wi-Fi和充足的饮用水……俨然一个私密的休憩站。在室内26度的温暖环境中(要知道,四川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集中供暖,这种温暖尤为珍贵),我可以跟着视频运动,安心点外卖,不受打扰地休息。对比外面18度的阴冷,这份专属的温暖与自在,是几年前的我不敢想象的“奢侈品”。
![]()
我也没想过人到中年后,竟然在连锁酒店找到了城市里的最好慰籍:在恰到好处的服务与绝不打扰的分寸感之间,他们成为最懂得我奔波后的疲惫,最尊重我不想花太多钱但是有需要有体面自由的心。或许真应了那句,牛马最懂牛马。在这趟永不停歇的旅途上,每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都值得拥有这样一个安心回血的角落。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们才能重新披甲上阵,继续在各自的生活里,小小地拯救一下世界。
本期作者|梅姗姗
编辑|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小红书@纾綦、@Passerby、@今天不想吃火锅、@euphori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