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使用BLU-114/B石墨战斗部瘫痪伊拉克85%电网;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用CBU-102炸弹使塞尔维亚70%电力系统失效—证明石墨炸弹在现代战争中的有效性;中国作为石墨烯生产强国,同样不会落后:研发多款空射石墨烯炸弹,但是它们的射程和威力较小,为了统一大业,中国研发了地面发射的碳纤维火箭弹!(导电纤维火箭弹弹)
![]()
中国WS-600L的设计明显参考美军经验,但是在射程、精度和环境适应性上实现超越:中国央视2025年6月发布的动画视频展示名为“卫士600”(WS-600L)的火箭弹系统,搭载的导电纤维战斗部内含90枚子弹药,可释放经化学处理的碳纤维细丝,通过短路破坏电力设施 。尽管碳纤维与石墨烯同属碳材料,但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结构,而碳纤维是微米级的多晶石墨纤维,两者在制备工艺和导电性能上存在本质区别。碳纤维经过流体能量研磨和化学清洗,导电性比普通石墨高100倍以上,并采用纳米级涂层工艺解决了传统石墨炸弹在高湿度环境下失效的问题(在80%湿度下仍能保持98%效能);
![]()
视频明确提到,该战斗部的最大抛撒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约2.47英亩),这一数据是指子弹药在空中爆炸后碳纤维的散布范围,实际对电网的破坏效果受地形、气象条件(如湿度)及电力设施布局影响显著。例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虽覆盖伊拉克85%电网,其效能依赖于干燥气候和密集的架空输电线路;
![]()
中国WS-600L的战斗部重490千克,内含90枚圆柱形子弹药。子弹药落地后弹起至半空爆炸,释放出直径0.01毫米的碳纤维细丝,这些细丝通过黏附在输电线路、变电站变压器等设备上引发短路,导致电力系统过载跳闸;
![]()
WS-600L导弹最小射程80千米,最大射程290千米,可覆盖台湾海峡最窄处(约130千米),具备对台岛电网实施跨海峡打击的能力;它整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风偏修正弹药布撒器(WCMD),实现1.5米级命中精度,可对敌方变电站、输电走廊等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
![]()
它的单次攻击成本约75万美元,却可瘫痪价值4.2亿美元的电力设施,战损比达1:560,远超海湾战争中美军1:428的水平。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瘫痪敌方C4ISR网络(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碳纤维在强风或降雨天气下易失效,需与气象情报紧密配合;且电网修复通常可在24小时内完成,需重复攻击以维持压制效果;
![]()
WS-600L导弹拥有多种发射平台:陆军型采用8×8轮式运输发射车,具备高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可在公路网密集地区灵活设伏;海基型通过055型驱逐舰或076型两栖攻击舰搭载,利用垂直发射系统实现远海机动打击,拓展战略威慑范围;
![]()
更加灵活的是,WS-600L导弹系统可根据任务需求换装多种战斗部:
它还可与无人机蜂群、巡航导弹配合使用。例如,无人机预先侦察电网节点,随后WS-600L实施精准打击,再由巡航导弹对残余设施进行补充破坏,形成“发现-定位-摧毁-评估”的完整杀伤链;
![]()
它的主要战场还是在统一大业上:中国台湾省电网结构脆弱,备转容量率长期低于10%,且80%的输电线路为架空设计,易受石墨攻击影响。WS-600L的290千米射程可覆盖全岛,理论上,3枚火箭弹即可导致85%区域断电,配合电磁脉冲武器还可进一步破坏地下掩体的备用电源。这一能力对“以武拒统”势力构成重大威慑;
此外,一旦南海周边国家发动对中国侵略战争,部署在南海岛屿的该型导弹可以立即还击,迅速瘫痪入侵国家的电网供应,取得低投入、高产出的回报率;
而且这种模块化弹头技术可能具备极强延展性:除了这款火箭炮,他可以在其他类似技术平台投入使用,性能可随用户需求增减—例如出口阿联酋、巴基斯坦的通用大口径火箭炮;出口的外贸榴弹炮等……所以,中国WS-600L火箭弹是一种基于碳纤维技术的战术武器,具备远射程、高精度和强环境适应性,主要用于瘫痪敌方电力系统和指挥网络,是中国“区域拒止/反介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