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活动(微信:2478970178)
今天咱们不聊装备,不扒路线,来聊一个有点“玄学”但又无比真实的话题:每次骑到兴头上,到底多久之后,身体会悄悄给你发出“大哥,我顶不住啦!”的透支信号?
是半小时?还是一小时?抑或是……当你开始觉得路边卖西瓜的大爷都眉清目秀的时候?
别笑!根据本人数年“作死”骑行经验,以及广大骑友的血泪史,这个“透支临界点”还真不是个固定值。它就像你的对象,心情好坏全看状态。今天,咱们就来科学地(尽量)、幽默地扒一扒这件事。
![]()
第一章:你的身体,不是永动机
首先,我们要破除一个迷信:“我感觉还能再蹬500年!”——这种感觉,俗称“骑嗨了”,是大脑给你的甜蜜陷阱。
当你听着风声,享受着多巴胺的快乐,你的身体正在后台默默燃烧自己。透支感,就是身体管理层终于忍不住,集体给你的大脑总部写的一封血泪抗议书。
这封“抗议书”通常有以下几种递送方式:
1.“腿先告状”型:感觉两条腿不再是自己的,像灌了铅,又像是两台不听使唤的缝纫机,只会机械地上下晃动,但毫无力量可言。这是你的肌肉糖原储备告急的经典信号。
2.“心肺拉闸”型:心跳快得像要跳出胸腔,呼吸急促得像刚跟人吵完架,喘得比家里的破风箱还厉害。这说明你的心肺系统已经超负荷运行,在向你请求降速。
3.“大脑掉线”型:开始头晕眼花,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前方有个小坑你都犹豫要不要绕,甚至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骑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这是身体在告诉你:能量即将耗尽,核心系统即将优先关闭非必要功能。
第二章:“透支时间”猜猜猜?看人下菜碟!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这个临界点到底在哪?
答案是: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主要看以下几张“牌”你手里有什么:
体力底牌(基础体能):刚入坑的“小菜腿”和日均百公里的“大神”,他们的透支时钟能一样吗?新手可能30-40分钟就进入“怀疑人生”阶段,而大神们能轻松巡航2小时还谈笑风生。
节奏王炸(骑行强度):你是在悠闲地遛弯看风景,还是在玩命拉爆队友?“休闲骑,不拉扯”是世上最大的谎言!你用FTP(功能性阈值功率)的80%去骑和用50%去骑,身体的“破产”速度天差地别。
后勤补给(吃与喝):这是重中之重!“空腹爬坡”是勇士行为,但更是“愚公移山”式的自虐。如果你出门只灌了一肚子西北风,那可能20分钟后,身体就会启动“节能模式”。水、电解质、能量胶/香蕉,都是给你身体“续命”的灵丹妙药。
环境Buff(路况天气):顶着六级逆风、爬着望不到头的绝望坡,和顺着微风在平路上溜达,消耗的能量能一样吗?大太阳底下暴晒vs凉爽的傍晚,身体的消耗和水分流失速度也完全不同。
所以,下次别傻乎乎地问别人“你能骑多久”,这就像问“你一顿能吃几碗饭”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第三章:学会“听身体的话”,做聪明骑手
我们骑行的目的是为了快乐和健康,而不是为了把自己送走。所以,学会在“透支”发生前,捕捉那些微弱的“预警信号”至关重要:
微渴vs巨渴:当你感到微微口渴时,就应该喝水了。别等到嗓子冒烟,那已经是严重缺水的警报。
腿沉vs腿废:感觉踩踏稍微有点沉,频率自然下降时,就该调整齿比,或者休息几分钟了。别等到肌肉酸痛到抽搐才停。
心情烦躁vs生无可恋:当你发现看啥都不顺眼,队友的鼓励都让你心烦时,别犹豫,你该歇了!快乐的骑行不该是种折磨。
一个黄金法则:采用“少食多餐”式骑行。长途骑行中,每45分钟到1小时,主动补充一点小零食和水分,远比等到“身体罢工”再抢救要有效得多。
![]()
结语:骑行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朋友们,骑行最美的永远是路上的风景和抵达终点后的成就感,而不是瘫在路边像条“废狗”一样的狼狈。
所以,别再纠结“到底能骑多久”这个数字。真正的高手,是那些懂得与身体对话,能快能慢,收放自如的人。他们会在身体发出第一声抱怨时,就温柔地回应:“好的,老弟,咱们歇会儿,吃根蕉!”
互动时间到!
看了这么多,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透支瞬间”吧!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骑到透支,是当______的时候。”
(比如:当我把前面大哥的背影,看成是我家沙发,特别想靠上去的时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