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属于美军的C - 46型运输机,正在朝鲜北部的一个山谷上空飞行着。这时指示灯亮起了绿光,到了该跳伞的时候了。
张文荣排在最后,慢慢走向舱门。就在那一瞬间他猛地转过身去,顺手扔出一颗手雷精准地落进了机舱里面。“拜拜啦!”
喊完这句话后他便纵身一跃消失在了漆黑的夜空中,身后随即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巨大爆炸声。
![]()
张文荣
195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在朝鲜半岛上的巨济岛战俘营里,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
美军士兵粗暴地剥掉新抓来的战俘们的衣衫,掠走他们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人驱赶到用五层铁丝网严密包围起来的集中营内。
明亮的探照灯把黑夜照得跟白天似的,战俘们只能直接睡在地上,每天仅靠一点点发霉的米来维持生计。这里便成了志愿军排级报务员张文荣的“新住处”。
在这片被称作“死亡之岛”的区域,战俘们承受着多重苦难:既要对抗饥饿与严寒,又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作,同时还遭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一些战士即便只是患上普通感冒或脚部轻微受伤,也会被美方以所谓“医疗救治”的名义实施截肢手术。相关历史资料显示,战争结束后重返部队的志愿军战俘中,有近半数人员因伤致残。
![]()
战俘营
张文荣生于1926年,老家在辽宁辽中县。1948年8月他顺利考进了国民党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的第23期通讯科,属于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批黄埔学员。
到了1949年11月,随着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挺进,张文荣彻底认清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状况,于是果断做出选择,起义加入了人民军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张文荣因通讯特长加入志愿军,被分配在第60军180师担任报务员。
1951年,在经历志愿军前四次战役的重大打击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扭转战场颓势,采取了双线作战策略。
一方面继续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反复争夺的消耗战,另一方面紧急抽调兵力筹划在中国战略侧翼实施两栖登陆行动,企图通过控制朝鲜半岛蜂腰部区域,构建新的防御体系以稳定战局
![]()
陆军军官学校
在战役后期阶段,张文荣所属的一八○师已推进至三八线以南百余公里处。该部队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战略掩护撤退任务后,突遭敌方五倍兵力合围。
这支由地方武装整编而来的队伍存在明显短板:作为解放战争末期才升级组建的新锐部队,既缺乏大规模作战经验,又面临指挥体系转型挑战。
师长刚从政工岗位转任军事主官,多数干部骨干尚未积累独立指挥实战的经历,基层士兵则以新兵和投诚不久的原国民党官兵为主。
被包围后,师长沿用游击战术思维下达分散突围指令,导致部队未能形成有效战斗力。
最终仅有不足4000人成功突围,而包括张文荣在内的近5000名官兵因负伤、断粮或失散等原因不幸被俘。
![]()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张文荣被俘后,敌人先在前线进行了审讯,然后被关进了釜山战俘集中营,不久又被转到巨济岛战俘营,其编号为710482,在“恐怖”战俘营中。
特务采取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逼迫志愿军战俘屈服。“灌辣椒水、挖心、铁钉钉脑门”,这些酷刑每天都在上演。张文荣的战友阳文华就因为拒绝屈服,被敌人秘密杀害。
面对如此残酷的环境,538团政委张佐端、539团副参谋长魏林等200多名干部秘密组建了党组织,共同反抗美蒋特务的残酷屠杀。张文荣也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张文荣是黄埔军校毕业且精通话务业务,美蒋特务早有拉拢之心。在党组织的授意下,张文荣开始假装叛变,“投靠”特务。
![]()
美国人将张文荣收拢帐下后,决定对他进行间谍培训,以便让他潜回志愿军后方充当间谍。
张文荣随即被送往日本东京涩谷地区的特务学校,接受日本教官伊藤正一的训练。
培训第一天,伊藤正一就给张文荣来了个下马威:“这里是情报机关,用你们中国话来说就是特务机关。
摆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跟着我们干就是活路,不跟我们就是死路。”
说话间,伊藤正一突然抓住张文荣的手,强行按在早已准备好的反动材料上。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张文荣震惊,但他明白,从假意投敌的那天起,就意味着今后的人生道路将是误解重重。
![]()
在经历了短暂的思想挣扎后,张文荣非常“顺从”地学习了跳伞、兵器识别、朝鲜语等各项间谍科目。他仔细记录着训练内容,同时也在笔记本上悄悄记下了战俘营虐囚的罪证。
训练持续了约两个月,张文荣因“表现优异”被当作重点对象培养。1952年2月,训练结束后,他被送往汉城郊外的德生堂药房,这里是美军搜集志愿军情报的据点。
1952年2月18日夜间,美国情报部门安排张文荣等5名人员身着志愿军制服,配备包括微型电台、苏式制式步枪、美式小型手榴弹在内的特种作战装备,并携带地图、指南针及应急口粮等物资。
在美军武装人员的押送下,他们搭乘C-46型运输机执行秘密任务。机上堆满了伪造的志愿军证件、炸药和微型电台。
美军计划将他们空投到铁原以西地区,潜伏进志愿军后方,刺探弹药库和粮食库的位置。
![]()
临行前,训练他的伊藤正一用不流利的中文说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实是您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只要完成了自己的规定任务,安全返回,定然有重赏。”
张文荣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他早已在心中盘算好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飞机在夜色中向目标区域飞去。张文荣坐在机舱里,表面上平静如水,内心却波涛汹涌。他偷偷在棉手套的遮掩下,藏匿了一颗美制手雷。
跳伞的绿灯终于亮起,哈里森中尉大声喊道:“移动!移动!” 5名志愿军战俘依次走向舱门。这时张文荣故意动作缓慢,拖延至最后一个跳伞。
当轮到张文荣时,他先是走到跳伞口,突然回头看了看,然后迅速从手套中掏出手雷,拉开拉环用力扔进机舱深处,最后大喊一声:“拜拜!”随后他纵身跃出舱门,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紧接着,一声巨响划破长空,C-46运输机瞬间变成一个火球,摇摇晃晃地坠入深山老林中。机上的10名美军全部丧生。
![]()
张文荣投出手雷后,被爆炸气浪掀出舱门。他迅速打开降落伞,不料伞衣却被机身碎片割破。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勇气,他抓着半幅伞衣急速下坠,落地时右腿骨折。
但危险并未解除。张文荣强忍身体的剧痛,艰难地爬行了两公里之远,只为寻找志愿军部队的身影。与此同时,志愿军的地面队伍注意到天空中的爆炸闪光后迅速展开搜救行动。
最终他们成功找到了身负重伤的张文荣,并在同一区域俘获了同样通过跳伞试图逃脱的美军中尉哈里森。
![]()
当张文荣回到部队时,战友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原本以为张文荣已经叛变投敌,没想到他竟然以这种方式归来。
哈里森被俘后交代:“我驾机飞临谷山郡上空,志愿军五名战俘准备离机跳伞,忽然一名战俘扔出一颗手雷,我赶紧跳出机舱求生。” 他的证词证实了张文荣的说法。
尽管如此,按照程序,张文荣仍需接受组织的审查。他将自己在战俘营的所见所闻以及在特务学校的经历如实报告给上级。
张文荣的壮举和归队后的证词,让志愿军详细了解了美军惨无人道的虐俘政策。这些情况被公之于世后,美军颜面扫地,在国际舆论上备受谴责。
在当时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谈判中,美方一直设置障碍,阻挠战俘遣返工作。张文荣描述战俘真实生活的证词,为中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打破了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
![]()
历经长达6年的严格审查后,张文荣终于恢复了名誉,并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800元奖金。
2000年3月,这位曾浴血奋战的志愿军老兵在沈阳与世长辞,终年74岁。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在黑暗中独行的勇士。在巨济岛战俘营里,共有2.2万名志愿军战士不幸被俘。面对困境,绝大多数人始终坚守信仰、宁死不屈,而张文荣更是其中的典范人物。
他凭借着过人的勇气与智慧,在绝境之中展开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抗争,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击。
真正的忠诚不是嘶吼着去死,而是沉默着等待照亮黑夜的火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