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正着力打造“4+4+1”产业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这片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的发展热土,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笔,以招商引资为墨,在优化营商环境与改善民生的画卷上,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
基础设施“硬支撑” 铺就发展“快车道”
走进北海经济开发区,一条条新建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滨州北海城市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邵鹏告诉记者:“为提升北海全区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区党工委、管委会投资3.47亿元建设总长度23.8公里的园区道路14条,道路建成后将完善园区路网架构,提升交通便利性,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北海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从北海一路连通滨港三路与滨港四路,为居民就医提供便利;到北海二路解决北海中学周边交通出行难题;再到东港六-3路及桥梁工程加强工业园区与G228国道连接,盘活国道北侧工业用地……每一条道路的延伸,都是北海发展脉络的拓展。
![]()
“以前园区道路不通,企业原材料运进来、产品运出去都得绕远路,现在经十四路西延段通了,直接连到G228国道,物流成本降了不少。”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道路网络的完善不仅激活了工业用地,更让“港园城”一体化发展有了坚实支撑。滨州港5万吨航道建设稳步推进,泊港铁路并入国铁网络,“海河公铁”多式联运格局逐步形成,为企业打通了物流“大动脉”。
在能源保障方面,渤中19-6凝析气田滨州天然气终端工程的投产意义非凡。该项目总投资23.8亿元,2024年3月天然气正式外输,高峰年产天然气18亿立方米,可年产9.9万吨丙烷和6.8万吨丁烷,直接隔墙供应滨华新材料,补齐了碳三碳四上游产业链。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预计年可压减煤炭消费量约200万吨,既优化了能源结构,又守护了蓝天碧水,让民生福祉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
招商引资“软环境” 引来产业“金凤凰”
北海经济开发区还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审批、便捷服务、智慧政务的期待为目标。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道臣曾指出,建设宜业、宜创、宜居、宜乐、宜商、宜游的“六宜”现代化新北海,需要我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之力引领改革发展破局。只有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才能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
![]()
新路子靠什么闯?那便是基础设施的“硬实力”,叠加营商环境的“软优势”。“软硬并举”,筑巢引凤,让北海经济开发区成为投资洼地。总投资37亿元的山东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丙烯60万吨、丁烷80万吨等产能,成为北海绿色化工产业的龙头。“北鲲计划”未来4年将投资726亿元,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01.29亿元,为新能源装备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铝水高价值提升产业化项目客商的实地考察,更是开发区招商引资“强磁场”的生动体现。北海经济开发区以丰富的土地资源、“两港一铁”的物流成本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要素保障,赢得了客商的高度认可。“这里的招商服务很专业,从项目洽谈到落地,都有专人帮办代办,让我们省心又安心。”山东滨能电力有限公司客商的评价,道出了众多投资者的心声。
“4+4+1”产业体系的构建,让高端铝、绿色化工、新能源装备、经略海洋支柱产业集群成势,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1-9月,全区签约项目20个,签约金额102.85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3个,三类500强项目3个,新能源招商经验获全省推广。这一串串亮眼数据,是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同频共振的最佳注脚。
民生福祉“暖成效” 绘就幸福“新图景”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铺路石”,更是民生改善的“暖心桥”。北海一路的建成,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居民就医提供了便利;北海二路的通车,解决了北海中学周边交通出行问题,让学生上学路更安全、更顺畅。“以前接送孩子要绕很远,现在路通了,几分钟就到学校,太方便了。”一位学生家长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真切感受。
道路网络的完善,也让公共服务更普惠。全区聚焦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全力实施民生改善专项行动,滨医附院北海医院建成开诊,并由滨医附院全面托管,为辖区5万人口带来全市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辐射周边40万群众。医院开诊以来,累计接诊患者4.3万余人次,抢救、转诊急危重症 210 余人次,开展义诊、讲座30余场惠及万余名群众,赢得老百姓广泛认可。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同时,安全生产与社会治理齐抓共管,刑事、行政立案分别下降22.68%、31.74%,实现命案“零发案”,为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更是让民生“底气”更足。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天然气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更通过清洁替代,让群众取暖、做饭更清洁、更便捷,年压减煤炭消费量约200万吨,生态环境与民生品质同步提升。
政企同心“新机制” 凝聚发展“向心力”
在北海经济开发区,“亲清”政商关系不是一句空话。“益企同行·渔樵茶事”政企对接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政府部门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现场解决发展难题。年处理30万吨赤泥综合利用项目、北海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等企业的诉求,在活动中得到快速响应,这种“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
帮办代办服务的深化,是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利器”。现代海洋园区公司与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党建联建,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队聚焦企业行政审批难点,实现“企业少跑腿、服务多跑路”。这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营商环境优化的模式,为项目快审批、早落地提供了红色动力。
![]()
从道路建设到产业落地,从民生改善到服务升级,北海经济开发区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以招商引资为引擎,在优化营商环境与改善民生的双向奔赴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北海答卷。未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必将吸引更多“金凤凰”筑巢栖息,绘就更富生机的发展新篇。
记者 张贵英 通讯员 樊福军杭玉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