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王江波 张帆 文/图)近日,在洛南县三要镇,一座桥的变迁,正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也温暖着人心。曾经,新建的沙河川大桥因桥面未硬化,每逢雨雪便泥泞难行,成为群众口中的“烦心桥”;如今,机器轰鸣,沥青铺就的平坦路面即将通车,它已然成为连接党心民意的“连心桥”。这背后,是三要镇党委政府用实干与担当,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故事。
![]()
一桥之困:民生痛点就是工作起点
“以前过这桥,真是提心吊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骑电动车摔过好几次。”回忆起过往,家住桥边的村民李阿姨仍心有余悸。2022年底,沙河川大桥主体虽已竣工,但桥面及引线的硬化工程却因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而搁置,成了当地群众一块沉甸甸的“心病”。
群众的痛点,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起点。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三要镇党委政府没有回避,而是主动“接招”。他们深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乎群众出行安全,更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
双向发力:架起沟通与服务的“立交桥”
如何破解困局?三要镇选择了“双向发力”的策略。向上,他们积极扮演“协调员”角色。镇领导多次往返于县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等相关单位之间,一次次沟通方案,一遍遍跟进进度,用诚意和韧劲推动项目审批与落地,为工程的顺利启动扫清了障碍。
向下,他们用心当好“服务员”。在项目推进期间,镇里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群众通报工程进展,解答疑惑,消除顾虑。施工前,更是安排专人进行日常养护,填补坑洼,最大限度保障群众临时出行安全。这种“事事有回应”的细致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多亏了镇上这么上心,咱们反映的问题真给解决了!”看着即将完工的崭新桥面,沿线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机制创新:让“有事你找我”成为常态
沙河桥的成功解决,并非孤例,而是三要镇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的一个缩影。为了让群众的诉求“有处说、有人管、有回应”,该镇全面推行“有事你找我”联系服务机制。
一张小小的“连心卡”,印着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手机号,被张贴在村公告栏,发到村民手中,广传于微信群。北司村的王大爷感慨道:“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就能直接联系上镇领导,心里踏实多了!”
不仅如此,镇党委书记、镇长坚持每周接访,包村干部主动“下访”,怀揣民情记录本,走进田间地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构建镇、村、组三级调处网络,三要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和谐局面。据统计,今年以来,该镇通过“有事你找我”机制受理的60个群众问题,全部得到及时解决,满意度高达100%。
民心所向:从“路通”到“心通”的升华
硬化的是路面,连接的是民心。从一座桥的畅通,到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解决,三要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深刻内涵。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环境整治……一批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
“我们要以沙河桥的改造为契机,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操心事。”三要镇党委书记胡明的话语坚定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