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公报》没提金融,那“十五五”规划背景下的银行业发展何去何从呢?

0
分享至

“十五五”规划的《公报》没有直接提及“金融”一词,引发了不少市场人士的关注甚至是担忧,比如有知名人士指出“依然不是C位,算不及预期”。但这种“未提”并不等于“不重视”。其实早在《公报》发布前,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京举行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金融体系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方向的重塑

面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银行业的发展思路需要跳出传统“规模增长”和“周期博弈”的旧框架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在两大维度上进行战略发展升级。

一是从“存管中介”升级为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资源调配枢纽;二是从“盈利主体”升级为“稳健运营的基石”。

过去,银行主要扮演资金存管与信贷中介的角色。而在“十五五”背景下,银行被赋予更高的使命——成为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资源调配的关键枢纽。那如何来做呢?主要是包含了3点:首先,持续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次,紧跟“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深耕跨境金融;最后是助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是首位,银行需要建立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信贷审批、风险定价和投贷联动机制,但目前大多数银行仍处于探索阶段。

第二个维度强调了金融系统安全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在平衡“让利”与“盈利”方面, 银行需要在积极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保持自身的健康性和可持续盈利能力。这倒逼银行必须从粗放式的规模增长转向精细化的管理和风险定价,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来创造价值。当然,一切一切的前提都要将金融安全置于首位。

那么从投资者视角来看,银行板块的配置价值凸显!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有利于稳定银行资产质量改善预期、同时也释放后续信贷稳定增长和信号。考虑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制度层面推动银行后续仍有增量资金;另外作为官方定调的“稳健运营的基石”,红利策略中途未半,银行中长期投资价值持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界面新闻 incentive-icons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958401文章数 13265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