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满夕阳金辉的道路上,他们银发如雪,却步履生风。虽已年过花甲,他们依然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人生新篇章:在网络世界里,他们是玩转短视频的“时尚博主”;在老年大学的课桌前,他们是徜徉于知识海洋的“资深学子”;在服务居民的社区一线,他们是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南昌的“银发一族”积极投身“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广阔天地,在各自热爱的领域里持续探索、发光发热。
重阳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近英雄城这些充满活力的银发群体,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老有所乐:银龄生活多姿多彩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10月29日上午,市老年大学2025年重阳节系列活动在市老年大学碟子湖校区一楼演艺厅举行,60多岁的老年学员姜小平用一段南昌方言朗诵《滕王阁序》,吸引了台下观众的注意力。“为了今天的演出,我们已排练好几个月,大家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姜小平说。
诗剧《滕王阁序》是市老年大学朗诵表演艺术团匠心编排的节目,融合朗诵表演、大鼓、民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演员们以饱满的情感、精湛的演绎,展现了豫章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魅力。
“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南昌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九龙湖场馆内热情洋溢。“银龄展拳韵 太极焕金秋”全市老同志太极拳展演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市各地的21支太极拳队伍齐聚一堂,以拳为媒展现银发风采。
“我打太极拳已十多年了,这样的赛事我每年都参加,希望通过比赛和全市各地的拳友交流。”今年70岁的刘大爷一招一式舒展连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有九龙湖和阳明楼两个场馆,涵盖健身、围棋、象棋、乒乓球、台球等活动项目60余个,每年参加活动的老同志达7万人次。
“银发旅游专列助我们安心游玩,在每个景点的停留时间都很充裕,体验感很棒。”60多岁的刘女士坐在“赣闽风华”号银发旅游专列的卧铺车厢里,看着行程单,语气满是期待。南铁银发旅游专列“赣闽风华”号自今年4月开行,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开行67列,运送旅客超3.2万人次,从赣闽风光到西北大漠,从历史古迹到自然景观,让银发族饱览祖国山河。
“‘家门口’有了这么美的公园,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边走边看,心旷神怡。”清晨的鱼目山公园,晨曦洒落林间,乌沙河畔微风拂面,孔目湖湖面波光粼粼,72岁的李志国在崭新的步道上,踏着细碎的步子慢跑。
“秋高气爽,今天天气好,我们要去蟠龙顶把南昌城市美景拍下来。”蟠龙峰景区步道蜿蜒,林木苍翠,67岁的赵韵花和她的“老摄友”扛着相机向蟠龙顶攀登。虽然大家都已过花甲之年,但他们仍保持着年轻、快乐的心态。
“孺子书房就在我家附近,走路5分钟就到了。书房环境舒适,书籍类型丰富,坐在这里看书,特别惬意。”93岁的谷大极几乎每天都要到孺子书房隆泰苑分馆看书。遍布南昌各个角落的孺子书房,已成为“银发族”阅读休闲的好去处。同样,象湖湖心岛上的豫章书院自今年9月28日开放以来,也受到了银发群体的青睐。
近年来,我市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用于民生领域,高标准、高品质打造了一批景区景点、公园、书房、天然泳场、打卡点等公共文化休闲空间,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旅活动,持续激发城市活力,为银发群体乐享多彩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更多好去处。
老有所学:老年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点开菜单里的‘想象’,选择‘视频生成’,在文本框输入‘帮我生成一个老年男性骑着老虎在森林里奔跑的视频’……”10月29日,在市老年大学碟子湖校区AI课程教室里,教师魏斌峰幽默风趣的教学,引得学员们开怀大笑。
“上个学期学校开设AI课程,我第一时间报名,现在学了两个学期,已经能熟练制作AI视频,我发布的视频作品还获得了数十万转发。”老年学员黄玲一边说,一边在手机屏幕上点击操作,不一会儿,一个精彩好玩的视频作品就生成了,引得其他学员纷纷凑过来欣赏。
“除了AI课程,手机摄影、声乐、时装、舞蹈、瑜伽、八段锦等专业也深受老年学员欢迎。”市老年大学校长邾更亚介绍,市老年大学目前有阳明路校区、碟子湖校区、九龙湖校区三个校区,共开设了152个专业,2025年秋季在校学员23056人;另外开设了12个线上教学班级,在线学员607人。
“在老年大学一学就是30年,像滚雪球一样,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今年84岁的贠淑真从1995年开始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舞蹈、英语、戏曲……30年来,她在市老年大学学过许多不同的课程。
“抬头、挺胸、收腹,三二一走……”在南昌县老年大学走秀班的课堂上,学员们身着传统服饰,伴着舒缓的音乐款款走着“猫步”。虽然队员们的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但她们个个都活力四射。
“加入走秀班以前,我们的生活比较单调。现在多好,每个星期都去不同的地方排练、演出,穿上漂亮衣服化上妆,感觉自己又年轻了一回!”走秀班学员曹水兰告诉记者,自从加入走秀班后,她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还经常一起相约出去旅行、拍美照等,退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共有老年大学(学校)672所。其中,市级1所,县区级12所,覆盖率100%;乡镇(街道)级99所,覆盖率78%;村(社区)级560所,覆盖率29.6%。县区级、乡镇级、村级基层老年大学共开设969个专业。全市2024年参加线下学习的老年人达8.9万人次,参加线上学习的老年人达15.8万人次。随着老年教育优质资源的辐射与覆盖不断扩大,南昌银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实在、更具体。
老有所为:让“银发力量”绽放光彩
“小张,我家电饭煲坏了,帮我看一下吧。”家住戴家巷社区的黄奶奶今年90多岁了,是一名独居老人,遇到什么难事她总爱敲隔壁邻居家的门。隔壁家住着74岁的张明群,用黄奶奶的话说:“小张很能干,找到她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信得过她。”
张明群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洪城红·乐龄先锋”志愿服务队伍中的资深成员。退休十多年来,她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解决困难问题,还发动社区老党员协助做好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工作,并通过创作、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弘扬文明新风,融洽邻里关系,为基层治理工作默默贡献力量。
“空灵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音质空灵悠远,能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78岁的王武是南昌市老年大学晨曦女子合唱团的成员之一。她2006年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并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坚持用所学技能回馈社会,回忆起“心星相连向未来”视障儿童空灵鼓义教服务的经历,王武说:“我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拿起鼓槌、触摸音符的位置。经过四个月时间学习,他们学会了《我和你》这首曲子。现在,他们不仅学会了多首曲目,还能自信地登台表演。”
除了朗诵表演艺术团、晨曦女子合唱团,市老年大学还成立了舞蹈队、京剧团、越剧团、民乐团、军乐团、书画研究院、老兵突击队、志愿者女子突击队等20余个学员团体,这些团体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女子突击队。这是一支由一百多名女性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她们大多是党员,虽然早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却选择以志愿服务为新的事业,不仅丰富了退休生活,也为社会奉献力量。
作为女子突击队的指导员,今年73岁的常定生告诉记者,女子突击队常以群众身边的实际变化为素材,将政策方针融入表演中进行宣传,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书面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把“大道理”转化为有烟火气的“小故事”。她们的表演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员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深耕‘乐龄先锋’志愿服务品牌,以‘百班千人进万家’为载体,将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邾更亚告诉记者,市老年大学“乐龄先锋”志愿服务总队已拥有5个特色支队,吸纳志愿者2000多人。此外,市老年大学还与孺子书房合作共建,“乐龄先锋”志愿者们发挥专业特长,在孺子书房举办了书法、国画、戏曲鉴赏、诗词赏析等特色文化沙龙公益课,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
助老、关爱儿童,宣传文明创建、服务社区……这些银发志愿者积极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不仅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成了传递文明新风、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美“夕阳红”。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的真正意义,用默默奉献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