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统一率先打响2026年夏季冰柜大战,将“冰柜行动”启动时间提前至10月,不仅拿出200元每台的投放激励,还明确把运动场馆、网吧、两工一园、台球厅、电竞馆列为核心攻坚场景。据统一内部规划,此次行动计划在2025年10月开始,明年4月结束,其中运动场馆、网吧这类高动销场景的目标覆盖量占比超60%。
这一提前布局的背后,是饮料行业长期存在的终端管理痛点:企业花大价钱投放在外的冰柜,经常被门店偷偷混入其他品牌产品;到了夏天高温旺季,又总因为补货不及时断货。
有行业数据显示,夏季核心终端缺货率平均高达18%,而超过八成的消费者会因为饮品没冷藏就换品牌。终端冰柜本应是提升销量的“利器”,可低效的管理让多数企业只能看着资源浪费。统一这次的提前布局,能不能帮渠道总监们破解这个难题?
![]()
一、冰柜管理困局:核心资源浪费的三大痛点根源
1.终端陈列失控:利益驱动下的“鸠占鹊巢”
终端门店最看重短期收益,要是其他品牌给的陈列补贴更高,就会悄悄把统一冰柜里的产品换成竞品。以某县级市场的社区便利店为例,一家店每月能收到竞品500元的额外陈列补贴,远高于统一原有的200元季度奖励,导致该店统一冰柜的竞品挤占率高达45%。
可品牌方很难实时监管:靠业务员定期巡检,一个业务员要负责200家终端,每月最多巡检2次,每次发现问题后,门店整改还需要时间,这期间损失的销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更棘手的是人力成本,想靠增加人手提高巡检频率,根本不划算。
2.补货响应滞后:旺季缺货的致命影响
夏天天热,饮料需求能比平时翻几倍,可传统补货全靠业务员手动盘点库存,数据又滞后又不准。更严重的是,缺货会让消费者养成换品牌的习惯。
比如某网吧门店曾因碳酸饮料缺货3天,常来的顾客开始买其他品牌,后来即便补了货,这些顾客里也只有三成改回购买原品牌。这和行业内“消费者一旦因缺货换品牌,复购率会下降50%”的规律完全吻合。
3.场景匹配失衡:资源错配的隐性浪费
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冰柜投放数量,却不管场景和产品搭不搭。比如在写字楼大堂的冰柜里放1.5L装的家庭装果汁,这类产品在单人消费为主的写字楼,月销量可想而知;可换成500ml装的低糖茶饮后,月销量直接涨到80瓶,差距达16倍。还有在景区游客中心投放玻璃瓶装饮料,旺季时因携带不便,动销率比塑料瓶装低35%。
更麻烦的是,传统冰柜没有数据反馈功能,投了之后不知道销量有没有涨,渠道总监想调整都没依据。比如某区域曾在10家学校周边门店投放功能饮料冰柜,半年后才发现,这些门店的功能饮料月销量还不到普通社区店的一半,可投入的冰柜成本已经花了8万元,陷入“投了没用,撤了可惜”的困境。
![]()
二、统一破局样本:200元激励背后的三维布局逻辑
1.激励差异化:精准引导资源聚焦核心场景
统一没搞“一刀切”的激励,而是推出阶梯政策:在之前没放冰柜的“空白点”新投,每台奖励200元;把小冰柜换成大的,或者在一个点位多投几台,每台奖励100元。这种设计就是要引导业务员优先攻克高价值场景。
这次重点聚焦的五类场景,动销能力突出:运动场馆的单冰柜日均销量比普通社区店高出75%;产业园区因人员集中,旺季单冰柜日均销量能突破50瓶。
而且统一早有成功经验,2024年底类似的激励政策,曾让次年夏季销量增长20%,2025年上半年其饮品营收就达107.88亿元,同比增长10.6%,这也给这次行动加了“定心丸”。
2.考核强绑定:压实终端管理责任链条
光有激励不够,统一还配套了严格的考核:每个业务员必须负责30-40台冰柜的投放任务,完不成的直接调离核心岗位。华东某经销商透露,实施后业务员的心态完全变了:以前是“领导催了才去跑门店”,现在会主动每周回访1次,不仅检查陈列,还帮门店整理冰柜,把核心单品挪到前排。
效果也很明显:该区域统一冰柜的合规陈列率从之前的60%提升至85%,竞品挤占率从30%降到15%以下,动销率随之增长18%。而且业务员还会主动收集门店反馈,比如某网吧老板反映“碳酸饮料不够卖”,业务员马上上报,提前调整了该门店的补货量。
![]()
3.数据早积累:为2026旺季补货打基础
提前8个月启动行动,本质是为了攒数据。统一会监测冬季和来年春季的冰柜陈列率、产品动销曲线,比如发现网吧场景的夜间(20:00-次日2:00)销量占比达60%,运动场馆的高峰时段集中在14:00-18:00,这些数据都会用来调整2026年夏季的补货策略。针对网吧在傍晚提前补货,针对运动场馆在中午前完成补货,避免高峰时段断货。
另外,统一还会记录不同场景的产品偏好:比如产业园区门店,500ml装的冰红茶销量占比达40%;台球厅门店,柠檬味饮料更受欢迎。这些数据能帮渠道总监优化产品配比,避免“有的产品卖断货,有的产品放过期”的情况。
三、冰柜管理落地:“一物一码+陈列有礼”双驱动的三大关键动作
1.一物一码筑防线:消费者扫码反馈动销数据
统一给每款终端销售的产品都贴了唯一追溯码,消费者买完扫码,既能参与积分兑换、新品试用抽奖,还能帮企业收集动销数据。系统会自动记录扫码时间、产品规格,再通过产品出库时绑定的“经销商-门店”链路,精准定位到具体门店。
比如某网吧门店,周末晚间的扫码量比工作日高80%,系统会标记这个时段为“高动销期”;某运动场馆门店,500ml装电解质水的扫码量占比达70%,说明这款产品在该场景更受欢迎。有了这些数据,企业不用再等业务员手动盘点,就能实时知道每个门店的库存消耗速度。
要是某门店的扫码量突然下降,比如连续3天同比减少20%,系统会马上提醒区域主管上门排查。可能是冰柜坏了,也可能是被竞品挤占了。之前某社区店就因为扫码量骤降,主管上门发现冰柜里一半都是竞品,及时整改后,三天内销量就恢复了正常。
![]()
2.数据驱动补货:AI模型实现“提前备货”
统一以扫码获取的动销数据为核心,搭了“终端扫码-库存可视-智能补货”的全链路体系,还引入AI模型优化补货决策。这个模型不只是看动销数据,还会结合气象信息、节假日、区域活动等变量:比如高温天扫码量会日均增25%,就把补货频次从2天1次改成1天1次;学校周边门店开学前,补货量会提前1周提高30%。
在试点区域,这个模型的效果很明显:补货准确率从原来的65%提升至90%,核心终端的缺货天数从每月4天减少到1天,单店月销量平均增加1500元。而且经销商也省心:以前要靠经验猜“该补多少”,现在系统会直接给指令,不用再担心补多了压库存,补少了断货。
3.陈列有礼强绑定:阶梯奖励激活门店主动维护
在200元每台的投放激励基础上,统一还搞了“陈列有礼”的阶梯奖励,而且所有奖励都要通过扫码数据验证才能拿到:门店每周按标准陈列(冰柜前排100%放统一产品、没有竞品),扫码提交陈列照片,系统审核通过后,就能拿一定的现金奖励,或者等值的货物补贴。
针对不同场景,奖励还不一样:运动场馆、网吧这些高频消费门店,每周达标奖励是50元;社区便利店等低频门店,奖励20-30元,但连续达标3个月能额外拿新品试销资格。试点区域实施后,门店的主动维护积极性明显提高:主动陈列维护率从70%提升至92%,竞品挤占率从30%下降到10%以下。
![]()
结语
统一提前启动“冰柜行动”,用200元激励锁定核心场景,再靠“消费者扫码反馈动销数据”和“陈列有礼”构建管理体系,不仅为2026年夏季市场抢了先机,也给饮料行业提供了破解冰柜管理难题的思路。
对于渠道总监来说,2026年夏季冰柜大战的关键,已经不是“投多少台”,而是“能不能管好”。只有靠消费者数据掌握真实动销、靠精准奖励调动门店积极性、靠AI模型提前补货,才能让冰柜从“成本负担”变成“增长引擎”。
随着数字化工具的普及,未来冰柜管理还会进一步升级,比如用AI图像识别实时监测陈列,用区块链技术追溯产品流向。而统一这次的尝试,告诉我们:从“靠人管”不如“靠数据管”,单纯的“规模投放”不如“更精准的运营”。
关于米多
米多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营销领域致力于以企业业务能力(EBC)为核心,构建基于“立体连接、数据共通、流量共享、全景共鸣、全域赋能、全链共赢”的产业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赋能企业通过“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双螺旋引擎,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累计服务酒类行业、快消行业、日化家清行业、化工建材行业、茶叶行业等品牌类企业逾3000家,包括茅台、可口可乐、宝洁、高露洁、维达、立白、雪花啤酒、劲牌、绿箭、嘉士伯、美涂士、华新集团等。
如想获取“营销数字化解决方案”,请私聊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