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看着92岁的老母亲在养老机构走廊上笑得灿烂,65岁的张勤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四个月前,他还为独自在怀化生活的母亲忧心不已,如今,母亲在湖南湘江新区一家养老机构过得舒心自在,张勤如释重负。
在湘江新区,一顿热乎饭,守护着老人“一碗汤的距离”。上午9点,85岁的熊长工习惯性地点开“银龄餐厅”微信群,查看当日菜单。“一个人做饭总是凑合,现在吃得好了,人也热闹了。”他笑着说。
这样的银龄餐厅和助餐点,新区已建成154处,覆盖全域的助餐网络正悄然织就。
从2023年起,湘江新区启动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以“一户一策”为463户家庭安装了防滑扶手、淋浴凳、紧急呼叫器等。
面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难题,专业力量正在介入。在泰康之家·湘园,36岁的养老服务师朱干为90岁的退休教授李爷爷定制康复计划。九个月后,原本卧床的老人已能在搀扶下行走,脸上也有了笑容。
“每位老人的情况都不同,照护方式也得量身定制。”朱干说。2025年7月,“养老服务师”被人社部正式认定为新职业,标志着这个行业正向专业化、年轻化迈进。
与此同时,科技正重新定义“孝心”的边界。在晚安家居的展厅,一张能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的智能床垫,已成为许多独居老人的“隐形护工”。
在湘江新区大学生创业园,更前沿的探索正在发生。长沙慕意分身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谢东安与团队研发的“AI子女分身”机器人,不仅能陪伴老人,还能通过姿态识别算法预测摔倒风险。“我们做的不是冷冰冰的设备,而是有温度的家庭成员。”谢东安强调,AI不是取代亲情,而是成为亲情的补充与延伸。
截至2025年,湘江新区60岁以上长者有20.95万人,约占全区人口十分之一。
“养老已不再是单个家庭的私事,而是事关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共服务。”新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正从基础性的“养老”向更有温度、更有质量的“享老”系统性转变。(朱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