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角,是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
1975年,他出生在广东梅州农村,大学毕业后就到中兴通讯做了一名工程师。在那个电子产业野蛮生长的年代,他白天泡车间,晚上到华强北帮朋友做手机主板方案。靠着这些经历,很快把整个电子产业链的门道摸得一清二楚。
2006年,张学政揣着10万元积蓄辞职下海,创立了“闻泰通讯”,专门做手机主板方案,也就是业内所谓的IDH(独立设计厂商)。那时全国有几百家类似的小公司,竞争激烈到拼命。张学政也不例外,为了拉到客户,他背着电脑和样机,在华强北一家一家的搞推销。好在那是一个画张图纸就能挣钱的年代。闻泰设计的第一个手机主板就一炮而红,首月出货20万片,他也因此一战成名。
![]()
一年后,他和展讯合作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单芯片“双卡双待”主板,直接干掉了市场主流的“双芯方案”。闻泰也借此成为国内最大的IDH厂商。
但风光没持续多久。联发科推出Turn-key方案后,IDH的毛利率从70%直线跌到3%,整个行业几乎一夜之间被缴了械。张学政那时才30出头,他意识到:靠卖图纸赚钱的时代结束了,往更高的产业环节走才能活下去。
于是他开始了第一次转型。
2008年,他投资7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厂,正式进入手机ODM领域。也就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从设计、采购到整机一条龙交钥匙生产。那一年,闻泰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ODM能力的手机制造商。
2013年,小米主动找上门,希望推出一款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机。随后,定价799元的“红米手机”横空出世——单款销量破千万部。闻泰的出货量也一飞冲天,成了名副其实的“隐形机王”。此后几年,华为、联想、魅族等也都成为了闻泰的合作客户。
2015年,闻泰借壳上市,彻底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可这时候,张学政又陷入了新的焦虑:ODM利润率已经不到1.5%,风险高、议价权低,哪怕出货再多,也不过是赚辛苦钱。
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最终,张学政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更具技术深度与产业控制力的赛道:半导体。
恰在这时,北京建广资产与智路资本从恩智浦手中收购了“标准产品事业部”,并成立了“安世半导体”。在外人眼里,那是一家快要被淘汰的老公司;可在张学政看来,那却是一只潜力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拥有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全球化的销售网络,买下这家公司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张进入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入场券。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收购安世半导体。
![]()
可问题是,当时闻泰的市值才200亿元,而安世的估值高达350亿。为了完成收购,张学政设计了一场复杂的“蛇吞象”行动。2018年,闻泰联合格力等企业组建联盟,以现金加债务融资拿下约20%的股权。2019年,再通过发行股份与现金结合的方式,将持股比例提升至80%。2020年,完成剩余股份收购,总耗资331亿元,成为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最大跨国并购案。同年3月,张学政出任安世CEO。成为第一个掌舵全球一线半导体公司的中国老板。
从纯粹的商业角度看,闻泰对安世的收购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在闻泰的主导下,安世不仅没有水土不服,反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学政接手安世后,就将安世在欧洲积累多年的车规级芯片潜力,与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车产业深度绑定——欧洲技术+中国市场,为安世的业绩飙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短短几年,安世就成为了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一匹黑马。2024年贡献了147亿元营收,净资产收益率从1.71% 飙升到19.51%,堪称奇迹。
与此同时,安世的战略发展也焕然一新。为了顺应全球电气化和绿色能源的趋势,安世在碳化硅、氮化镓等前沿领域全面布局,三年间研发投入翻了1.5倍,新增了近千项全球专利。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闻泰科技也完成了从低端制造向高科技核心产业的华丽转身。然而,正当张学政沉浸在商业成功的喜悦中时,安世半导体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地缘政治棋盘上一颗敏感的棋子。
![]()
闻泰收购安世的时间点,恰逢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科技围堵战愈演愈烈之际。那时的西方舆论已经将“中资收购欧洲高科技公司”视为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而闻泰不仅有国资背景,张学政本人还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这在西方眼中,等于直接贴上了“中国国家力量”的标签。于是,一家原本靠技术与市场起家的企业,被政治化为地缘对抗的象征。换句话说,中国身份让安世从一开始就背负上了“原罪”。
而这正是后来安世遇到一系列麻烦的根源。
闻泰并购安世半导体后,曾一度拥有英国最大的晶圆制造厂——新港晶圆厂。但在2022年,英国却以国安风险为由,强迫要求中资出售该晶圆厂86%股权给美国的威世公司。到了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再度出手,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理由同样是“国家安全风险”。虽然这时安世还没有被波及,但它显然已经成了下一个目标。
就在闻泰被列入实体清单后不久,一名荷兰官员就致信安世欧洲高管,要求公司必须要“独立运作”。紧接着,今年6月份,美国政府直接点名要求必须“换掉张学政”。随后,就发生了荷兰政府出面接管的“安世之乱”。
事后,荷兰政府否认接管安世是屈从于任何国家的压力,并给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张学政涉嫌将产能与知识产权转移至中国;二是公司存在“治理缺陷”。那么如何看待荷兰方面的这种说法呢?
![]()
下面我们就从张学政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恩智浦在把“标准产品业务”卖给中国买家的时候,设置了很多限制性的条款。
在管理方面,规定不得改变安世的经营架构和管理体系,闻泰仅拥有“引荐与协助权”。也就是说,收购方在管理层没有实际话语权。在技术方面,虽然把一万多项专利一次性永久地转让给了安世,但同时也规定“专利注册地不得迁出荷兰”,“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再许可,不得用于安世及其子公司以外场所” 等条件。
换句话说,张学政花了330亿买来的是一个没有绝对话语权的公司。从经营到管理,从技术到专利处处都要受制于人,就好像是在戴着镣铐跳舞。加上西方对中国技术封锁愈演愈烈,你要说张学政没有一点担心是不可能的。所以,闻泰完成收购之后没有走“贸工技”的路线,躺在荷兰的专利和技术上数钞票,而是采用了“技工贸”的模式。而正是这一点惹恼了荷兰人。
安世的摊子分三块,一是研发中心,二是晶圆厂,三是封测厂。这种从设计到产品全流程控制的模式,是半导体分立器件厂商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在闻泰收购安世以前,安世的研发中心一直在荷兰奈梅亨,晶圆厂在德国和英国。
但在完成收购安世后不久,张学政就在上海黄浦设立了“安世中国总部”和“安世中国研究院”,成为继荷兰总部外第一个区域总部。此后,又相继在深圳、香港设立了“车规芯片开发中心”,依托原闻泰通讯硬件团队,专注模块封装、SiP与车载摄像头电源管理IC设计研究。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了几十位国内专家到荷兰核心工厂考察,了解安世运作和产品技术的情况。紧接着,闻泰就在上海临港新建了一座12英寸晶圆厂。该厂于2024年底开始量产车规级芯片。不仅完成了技术攻关,原材料也都全部替换成了国产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具备与安世同代的车规功率器件前道产能,打破了“前段只能欧洲做”的局面。
至此,一个“区域总部+研究院+晶圆厂”三位一体的新架构初步成形。张学政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将安世从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封测的整个产业链完整复刻到国内。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掌控局面。
![]()
但是,这却让荷兰人感受到了危机。中国上海的晶圆厂比欧洲工厂先进得多,上海的研发中心取代荷兰总部也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们就指控张学政是在向中国转移技术。
不过,荷兰有阻止知识产权转移的法律法规,这一次他们没有动用这方面的法律,而是使用了一个古老的“敌国”法案,这从侧面说明闻泰没有转移技术。他们对张学政的指控,只是在泼脏水。
而至于公司存在“严重治理缺陷”的罪名,则是管理方式的问题。
荷兰法院的文件中,将张学政的管理行为描述为“鲁莽”。他们指控说,张学政今年曾要求安世将2亿美元的晶圆订单给上海临港的工厂,认为这是在搞“关联交易输血”。另外,张学政还被指计划在欧洲裁员40%,关闭位于德国慕尼黑的研发设施,并解雇三名欧洲高管,违背了收购时约定的核心技术、财务人员必须留在荷兰境内的要求。
不过,这些都只是荷兰人的一面之词。退一步说,即使存在上述事实,那也只是企业内部的事务,并不足以成为荷兰政府出面干预的借口,更上升不到欧洲安全。
张学政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科技创业者,他从一无所有到创立闻泰科技,做到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之一,然后又收购了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半导体企业,这种成功固然很了不起。但是做为最高决策者,他却不能放松警惕。
从商业逻辑看,张学政可能只是想整合资源、提升效率、规避风险。在以前,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放在一个撕裂的全球化时代,他的这些行为就是“中资渗透”的象征,很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而荷兰政府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有了强行出手进行政治接管的口实。
除了外部原因,张学政在收购安世后,坚持“外行不干涉内行”的理念,没有对安世的核心管理、财务与IT系统进行深度整合,这种放任,也为后来内部叛变埋下了隐患。
![]()
在安世内部,首席财务官、首席法务官和首席运营官,这三个核心高管,不像是张学政的团队伙伴,而更像是对立面。一方面,他们害怕美国制裁,时刻想与中资切割,来进行自保。另一方面,张学政的强势作风,也让他们有了夺权的动机和借口。所以,他们私下与荷兰政府串通,配合上演了一场“公司政变”的闹剧。
事件爆发后,闻泰科技股价一度连续跌停。就在许多人以为中方只能被动挨打,通过漫长的国际诉讼等待局势好转时,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来自北京的反制措施不仅迅速、精准、果断,而且层层递进,雷霆万钧。它既不是笼统的外交抗议,也不是泛泛的贸易报复,而是直击安世半导体运营体系中最脆弱的七寸。
【“安世之乱”背后的隐秘真相(三):来自东方的雷霆一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