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初,山东日照的山风带着海腥味掠过孙家庄,几辆吉普在村口扬起尘土。县里统战、民政几个部门要在这里调研劳务生产,村支书忙得团团转,连夜把祠堂收拾成临时招待所。
![]()
第二天上午,简易会议散场,干部们口干舌燥。支书随手一指,就把正在场院里铡草的王延周叫来:“老王,快把水壶拿进去,给领导们倒杯热茶。”褪色上衣、草帽、胶靴——标准庄稼汉装束,可谁也没注意到他裤子上的那条暗绿色金属拉链。
茶杯刚端上桌,统战部长夏良柏抬眼扫了一下,眉头轻轻一挑。这种拉链飞行裤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部队才配发,民间买不到。夏良柏随口问:“大叔,当过兵?”王延周先是掖了掖裤腿,随后点头:“当过几年,早就退了。”一句朴实回答,却像石子落水,激起圈圈涟漪。
![]()
午饭后,夏良柏借口“散步”,跟王延周挨着田埂聊了半个多钟头。对话不多,关键信息却一条条蹦出来:黄埔十六期、滇缅航线、飞虎队、抗美援朝二等功……这些词像加了火的铁钉,让人坐不住。“您真是飞过P-40?”“嗯,打过一架零式,这条命算捡的。”两句简短对话,让夏良柏几乎没合眼地写材料。
材料一路呈报,很快越过省里,送到北京。档案比对后,事情水落石出。原来,王延周1938年进黄埔,1941年转空军,在美国受训后加入陈纳德飞虎队。1949年济南起义时,他驾机投向人民空军,被安排在东北航校授课。朝鲜战场上,他掩护轰炸大和岛,击落F-84,立二等功。1955年授衔前夕,他因历史身份复杂被转地方,后又因“内部审查”进了看守所。1979年获释后,只想回老家种地,主动交回所有证件,从此村里人再没听他提过天空与战火。
![]()
中央很清楚,像王延周这样既参加过抗战、又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立功的飞行员,全国已经不多。1983年9月,他收到一封盖着八角红章的请柬,内容简短:邀请参加次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抗日战争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交通、食宿由军委办公厅统一安排。
请柬一到,孙家庄炸了锅。有人半信半疑:“老王能进人民大会堂?”王延周却淡淡一句:“组织让去,就去一趟。”他拎着仅有的灰色帆布包,上面补丁比原布还多,连换洗衣服都没带齐。村支书实在看不下去,硬塞给他一身新中山装:“到北京得体面点。”
![]()
10月,北京天空湛蓝。人民大会堂西门口,身穿新中山装的王延周站在队伍里,肩膀仍微微前倾,像在驾驶舱随时准备拉杆。迎接他的,是曾一起在朝鲜作战、如今已位居将星的老战友。“老王,你可算回来了!”那位中将紧紧握住他的手,眼圈有些发红。
纪念活动结束,军委领导专门同他谈了半小时,希望他留下口述材料,为空军史补缺。王延周答应配合,却婉拒了进京安置,理由很简单:“家里还有十亩地要秋翻,误了墒,来年收成就砸锅了。”会场里响起轻轻的笑声,没人再劝。
![]()
回到村里,王延周把请柬、纪念章和在北京拍的大合影锁进旧木匣,继续种麦、施肥、修渠。农忙休息间,他偶尔给孩子们讲航校故事:夜航训练如何靠星光定位,发动机熄火怎么滑翔迫降……声音低沉,却比广播剧更惊险。听得小辈们目瞪口呆,他只是摆手:“过去的事,记着就行。”
2000年代,多部纪录片寻找飞虎队老兵,王延周坚决不露面。有人问原因,他笑了笑:“仗是许多人一起打的,不缺我这一张脸。”闲暇时,他仍穿那条洗得发白的飞行裤改制工作裤,在田间弯腰拔草。裤腿上的拉链早已锈迹斑驳,却牢牢锁住半个世纪的风与火。
![]()
王延周这一生,从高空犬斗到黄土地耕耘,轨迹看似断裂,实则一气呵成——都在做一件事:对得起心里的那抹蓝天。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