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白云山老和尚,为何对毛主席说:别人能游黄河,唯独主席不行?

0
分享至

“1947年深秋的午后,方丈忽然抬头提醒:‘主席,黄河谁都能下水,您却万万不可。’”一句看似随口的劝告,把刚刚取得沙家店胜利、准备登高赏景的毛泽东拦在白云山寺外的台阶上。

战争正炽,延安周边兵荒马乱,毛泽东难得吁口气,他本想顺着寺旁栈道俯瞰黄河。黄水滚滚,浪头拍岸,令人胸臆生风。“湘江我少年常游,长江也渡过多次,这条母亲河改日试上一回。”他平静道。李银桥在旁边点头,没料到方丈立刻摇起手。



老和尚捻珠,语速并不快,却字字分明。“黄河属土,主席五行亦重土,土重则沉,黄河的急流与泥沙会将您拖入深涧。”理论带着玄学味,现场却没人敢笑场。毕竟正逢战局关键,任何安全隐患都得掐灭。

毛泽东望着河心若隐若现的乱石,唇角一挑,说了句“多谢提醒,且记下”便作别寺门。事后李银桥悄声问他到底信不信。毛泽东没有正面回答,只留下一句:“凡事以人力可为,不必拘神鬼。”随后翻身上马奔赴米脂。

表面上一场插曲就此结束,实际上,这番交谈像一粒沙子,悄悄嵌进毛泽东心里。几年后新中国成立,治理黄河被正式摆上中央议程。一纸命令,水利专家、部队官兵与沿岸群众陆续集结,勘测、打桩、筑堤一气呵成。

资料显示,1950—1952年间,中央直接拨付的治理经费超过20亿元,那是全国财政收入三分之一还多。有人回忆,会议室里刚讨论预算时,部委干部掰着手指数零,气氛紧张。毛泽东只说一句:“黄河不安,中国难安。”话落,资金拍板。

工地一线常见主席的脚印。茫茫风沙里,他蹲在土埂边捻起黄泥,半开玩笑:“看上去是祸害,其实都是肥。”水利队员将细沙倒进量筒,讲解含沙量,主席时而插话:“沉降区该不该留作淤地?一年能长多少土?”一句句追问,让在场工程师暗暗叫苦,却也逼出后来的导洪分流方案。



1954年夏汛,黄河花园口水位逼近警戒线。堤内百姓望着漫天浊浪惴惴不安。电报飞进中南海,毛泽东批示:“人退一步,水进两步;人进两步,水退一步。”防汛大军连夜顶上。洪峰过境,花园口没失守,沿岸仅零星漫溢。民众说,这仗打得不见硝烟,却同样凶险。

历次视察,毛泽东都想跳进河里一游。1956年秋,他站在三门峡初步选址点,望着仍自由奔腾的黄水,两次推脱警卫递来的防水靴。队伍里有人打趣:“主席又想‘中流砥柱’了。”终因技术人员报告水下旋涡,计划被叫停。

1966年夏,他借武汉畅游长江之际,再次提起黄河。那年气候反常,黄河多年未遇的凌汛提前,安全部门不敢松口。毛泽东听完汇报笑言:“黄河我迟早要下去,不急这一时。”语气平淡,却不掩失落。

对黄河的情感,并非兴之所至。延安时期,毛泽东亲眼见到黑龙港一带的漫滩荒芜:麦苗刚出土即被泥水埋没,牛羊躲在高坡哀叫。老百姓抄着木盆刮泥找粮。那情景深植脑海,后来“要让黄河成为真正的母亲河”这句话,多次出现在他的谈话、文件和诗稿里。

有意思的是,与其说他畏惧老和尚的“五行相冲”,不如说顾虑另一个现实——时局。黄河两岸是北方交通要冲,一旦安全工作稍有疏漏,不仅个人安危,国家指挥中枢也可能陷入被动。李银桥晚年回忆:“主席水性好到惊人,可凡事牵连太大,他常主动克制。”



1974年重阳,毛泽东身体已不比当年。黄河治理基本告一段落,三门峡、刘家峡、青铜峡梯级发电站正在并网。他在书房里听完水利部汇报,轻声念了句“九曲十八弯终被制服”。身边医生提醒要休息,他却要求再看一张黄河治理示意图,目光停留良久。

那一年,白云山老和尚早已圆寂。寺院新任方丈重修经楼,在旧纸堆里发现当年招待中央首长的茶盏。盏底墨迹犹在,写着“土可孕生万物,亦可吞人”。消息传到北京,知情者笑道:“和尚其实在劝主席敬畏自然。”



黄河仍在奔腾。泥沙依旧,每年携带量超过十亿吨,但决口次数大幅减少,沿岸百万亩农田稳产高产。站在今日的数据面前,世人才渐渐理解,那场关于“能不能下水”的对话并非迷信与理性之争,而是国家领袖对自身责任的权衡。

毛泽东终究没有游过黄河,却让更多人得以在母亲河畔安家落户、放歌劳作。对许多上了年纪的北方汉子而言,这远比看他纵身一跃更解渴、更踏实。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磅签约!27+25+13!湖人正式收获新巨头

重磅签约!27+25+13!湖人正式收获新巨头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3 15:01:58
演员王紫璇与导演李鸿其官宣结婚,男方曾在2023年威尼斯电影节领奖时公开恋情

演员王紫璇与导演李鸿其官宣结婚,男方曾在2023年威尼斯电影节领奖时公开恋情

鲁中晨报
2025-11-03 14:59:03
60岁“网红书记”高洪波卸任后参加马拉松,同荣昌跑友合影

60岁“网红书记”高洪波卸任后参加马拉松,同荣昌跑友合影

极目新闻
2025-11-03 11:12:15
扇耳光大赛赵鸿刚输了,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扇耳光大赛赵鸿刚输了,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

新民周刊
2025-11-03 09:07:53
“昨日开门迎客,今日关门打狗”就是饮鸩止渴的玩法

“昨日开门迎客,今日关门打狗”就是饮鸩止渴的玩法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2 23:52:05
突传噩耗!王国斌离世,公司官网已变黑白

突传噩耗!王国斌离世,公司官网已变黑白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5:30:07
苏丹爆发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尸体堆积如山

苏丹爆发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尸体堆积如山

亚太观澜
2025-11-02 21:27:06
南京大学食堂推“999元帝王蟹”,负责人回应:系新开海鲜档口常规菜品,比市场价便宜

南京大学食堂推“999元帝王蟹”,负责人回应:系新开海鲜档口常规菜品,比市场价便宜

上游新闻
2025-11-03 14:59:07
烦不胜烦!网友质问广州地铁“穷疯了吗”?花钱坐地铁须先看广告

烦不胜烦!网友质问广州地铁“穷疯了吗”?花钱坐地铁须先看广告

星河也灿烂
2025-11-02 20:59:17
黄金大消息!工行宣布,今起暂停

黄金大消息!工行宣布,今起暂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2:17:24
退休后3年必办3个证,少1个可能少拿万元

退休后3年必办3个证,少1个可能少拿万元

白浅娱乐聊
2025-11-01 12:22:04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南宫一二
2025-11-03 10:50:43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

“要把最坏的时代变成最好的时代”,郑丽文就任,承诺缔造两岸和平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07:01:21
军事 | 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行之际,国防部长董军对小泉进次郎怎么说?

军事 | 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行之际,国防部长董军对小泉进次郎怎么说?

新民周刊
2025-11-03 09:06:39
【汽车人】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汽车陷信任危机

【汽车人】市值蒸发2800亿,小米汽车陷信任危机

汽车人传媒
2025-11-03 10:45:30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蔡奇在人民日报撰文

蔡奇在人民日报撰文

澎湃新闻
2025-11-03 09:04:04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市委书记女儿去县财政局工作,局长处处为难她,某天书记来探班

市委书记女儿去县财政局工作,局长处处为难她,某天书记来探班

秋风专栏
2025-10-23 11:23:56
窜访纽约的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宴请美国官员,最终无一人到场

窜访纽约的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宴请美国官员,最终无一人到场

三湘都市报
2025-11-02 18:42:53
2025-11-03 15:43:00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1845文章数 15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纪委"三连发" 三"虎"同日被开除党籍

头条要闻

中纪委"三连发" 三"虎"同日被开除党籍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游戏
手机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景德镇陶瓷大学就业好不好?全国唯一+政策兜底,就业创业都吃香!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玩家发文请愿暗黑4新装备常驻:数值的魅力!

手机要闻

华为 Mate 70 Air 真机曝光:居中单孔等深四曲屏、居中大圆镜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