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耗资23亿,审批7年无果:中国驻英使馆竟成了英国“政治筹码”?

0
分享至

一栋计划中本该成为中英关系象征的宏伟建筑,却在伦敦塔的阴影下,沦为了英国政治短视、战略迷茫与对美依附的“耻辱柱”。一场拖延了七年的审批闹剧,最近又被英国首相斯塔默添上了一出荒唐至极的“政治碰瓷”。这背后,远不止是一栋楼的故事,更是一面照妖镜,映出了大不列颠日渐褪色的“大国成色”。



七年拖延史:英式“效率”如何沦为国际笑柄

2018年,中国斥资2.5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买下了伦敦塔附近、已空置三十余年的前皇家铸币厂旧址。这块地,承载着英国的历史,更被寄予了承载中英未来的厚望。规划中的新馆舍,将成为欧洲规模最大、设计最先进的外交馆舍之一,是中方重视对英关系的实实在在的投资。

当时,英国政府欣然同意售地。中方面对此项目,展现了最大的诚意与专业精神,提交的设计方案不仅完全符合英国所有的建筑规划政策,甚至获得了当地专业机构的高度认可。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项合规、合法、合情的正常外交基建项目。

然而,谁能料到,这条合规之路,竟变成了一场长达七年的“审批马拉松”。



这七年间,我们见证了英方官僚系统与政治操弄的“完美”结合,其拖延借口犹如“川剧变脸”,一茬接一茬:

  • 第一幕:“破坏历史风貌”——当专业机构的评估都认为设计和谐时,这种指责便显得苍白无力,更像是本地保守势力抗拒变化的惯用托词。
  • 第二幕:炒作“间谍风险”——一些反华分子开始编造耸人听闻的剧本,声称中国使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间谍中心”。对此,中国驻英使馆多次提交详实材料,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澄清,所谓“安全隐患”纯属子虚乌有的政治诽谤。然而,英方始终“装糊涂”,对事实视而不见。
  • 第三幕:无休止的程序游戏——今年8月,英方将决策推迟至10月21日。到了10月,期限再次被毫无悬念地推迟至12月10日。所谓的“正常程序”,早已沦为一块掩盖其真实意图的遮羞布。

七年,足以让一栋建筑拔地而起,也足以让一个国家的信誉在旷日持久的拖延中轰然倒塌。



斯塔默的“甩锅”与“碰瓷”:国内政治困局的外溢

如果只是官僚系统的低效,或许尚可理解。但首相斯塔默最近的亲自下场,则将这场闹剧彻底升级为一场恶意的政治对抗。

面对中方合情合理的不满,斯塔默非但没有任何歉意,反而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声称“不会因外界施压批准项目”。这话术,堪称“甩锅”界的经典——明明是自己无理拖延,却反过来把中国塑造成“施压者”,试图占领道德高地。

他为何突然如此“强硬”?答案藏在他的国内困境里。

前不久,英国检方因证据严重不足,撤销了对两名所谓“中国间谍”的英国男子的指控。这一依法办事的正常司法程序,却立刻被他的政治对手——保守党——抓住了把柄。保守党猛烈抨击斯塔默政府“对华软弱”、“国家安全上的懦夫”,甚至荒诞地宣称撤案是“怕激怒中国损害经济”。

尽管斯塔默试图将责任推给前任政府的法律滞后,但面对国内汹涌的指责声,他急需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对华强硬”。于是,那个拖延了七年、已是囊中之物般的中国使馆项目,就成了他刷亮自己“强硬人设”最廉价、最便捷的工具。

更荒唐的是,他还玩起了“政治碰瓷”。 他竟然话锋一转,对中国抛出一个与使馆项目毫不相干的要求: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流氓逻辑”——“你想让我批你的项目?可以,先答应我在另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上按我的意思办!”

这种将不同议题恶意捆绑的行为,彻底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短视与无赖,是把严肃的国际交往当成了可以随意敲诈的菜市场。



看不见的手:来自大西洋对岸的遥控器

斯塔默的强硬,真的仅仅源于国内压力吗?恐怕没那么简单。在这场纠纷的背后,始终晃动着一个熟悉的影子——美国。

有消息指出,白宫曾明确警告英方不得批准中国的这个项目。甚至,刚与斯塔默通过电话的特朗普,也曾亲自敦促他拒绝中方的申请。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斯塔默要在通话后急匆匆地对中国展示“强硬”。

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英国早已失去了其独立外交的传统智慧,心甘情愿地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通过在对华议题上展示忠诚,斯塔默政府希望向华盛顿“表忠心”,换取跨大西洋联盟中的一点残羹冷炙和价值。批准中国使馆项目,在美国看来是“对华缓和”的信号,这是当前英国政府绝对不敢触碰的“政治不正确”。

于是,中国驻英使馆的建设,这个纯粹的双边事务,就这样可悲地成了英美特殊关系的“祭品”。



耗尽的耐心与明确的警告:英国终将自食其果

七年的等待,早已耗尽了中方的耐心。中方发出的严正警告,绝非虚言。

英方这种毫无契约精神、将商业和外交事务全面政治化的做法,与其口头宣称的“希望改善中英关系”完全背道而驰。它损害的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

  1. 英国自身的国际信誉: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敢放心地在英国进行大规模、长周期的投资?
  2. 英国的经济利益:在脱欧后亟需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深化合作的当下,主动恶化对华关系,无疑是经济上的自杀行为。
  3. 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中英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应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责任,如今英方却主动选择了一条破坏互信、制造对抗的道路。



结语:

斯塔默政府或许以为,在对华强硬上“踩油门”,是国内政治的成本最低的选择。但他们打错了算盘。中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实力,应对任何挑战。今天你将为讨好国内民粹和迎合美国而窃喜,明天就不得不面对中英关系全面遇冷后,英国企业失去市场、民众承担通胀的苦果。

我们奉劝英方:别再扮演没落帝国的旧梦,是时候睁开眼看看现实的世界了。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政治碰瓷”,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否则,当矛盾彻底激化,大厦倾覆之时,再想回头,恐怕连门都没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听风50
听风50
听风,捕细碎捉暗影!
42文章数 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