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被俘前,41岁熊绶春战死双堆集,蒋介石:他比黄维更忠心党国

分享至

1948年12月11日,国军第十二兵团第十四军军长熊绶春,死在了安徽濉溪双堆集的农田里。

熊绶春死前,他胸前的弹孔还在往外冒血,手指紧紧攥着半截没写完的电报,上面只潦草的写着“战况危急,速援”六个字。

此时,距离淮海战役开始已过去41天,而十二兵团被华野战、中野层层包围在双堆集已近两周。

作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民党中将,熊绶春没有死在抵御外敌的战场上,而是倒在了内战的硝烟中。

那么,熊绶春是谁?他都有哪些傲人的战绩?他是怎么死的?而他又是如何在淮海战场走向败亡的呢?



黄埔精英

熊绶春,江西省南昌人。

熊绶春的父亲是小有名气的私塾先生,家中虽不富裕,可却能维持温饱。因此,在父亲的影响下,熊绶春自幼就诵读四书五经,文化水平颇高。

不过,清末的私塾已无法满足熊绶春的需求。

当时,华夏正处在清末民初的动荡中。而作为江西首府的南昌,尽管没有直接经历战火,却也是各种先进思潮的涌入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久,新思想、新文化开始向各地传播,南昌的新式学堂也逐渐兴起。

13岁的熊绶春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私塾的旧式教育,转而考入南昌县立高等小学。

此时,他接触到民主、科学,也读到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逐渐萌生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现象的想法。

不久后,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号召有志青年投身革命。

此时,熊绶春刚刚从南昌省立第二中学毕业,正为以后的出路发愁呢。因此,当他从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时,立刻下定决心前往报考。

然而,黄埔军校可以说是无数青年心中的革命圣地,报考竞争十分激烈。

当时,熊绶春带着家中凑的路费,一路南下,历经一个多月的跋涉,方才抵达广州。好在凭借着先前积累的功底,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1926年,熊绶春从黄埔军校毕业时,恰逢北伐战争爆发,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北伐军,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



初露锋芒

此后,北伐军从广州出发,分三路向北进军。熊绶春所在的第一军第三师隶属于东路军,主要任务是进攻福建、浙江等地的军阀孙传芳部。

值得一提的是,刚进入部队时,熊绶春只是普通的排长。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他在战斗中屡屡受挫。

在攻打福建永定的战斗中,熊绶春带领的排负责正面进攻,却因战术不当陷入敌军包围。

好在,危急时刻,他沉着冷静,利用地形组织反击,最终带领全排突围,还缴获了敌军的两挺机枪。

1927年1月,北伐军进攻浙江杭州,熊绶春所在的营负责攻打杭州外围的萧山阵地。

当时,敌军在萧山部署了重兵,还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战斗开始后,北伐军多次进攻都没有能突破敌军防线。

战况焦灼时,熊绶春主动向营长请战,提出率尖刀班夜袭敌军阵地。他带领12名战士,趁着夜色悄悄绕过敌军的火力点,从侧翼突袭敌军指挥部。

经过激战,他们成功的摧毁了敌军的指挥部,打乱了敌军的部署。北伐军趁机发起总攻,最终攻克萧山。

此战后,熊绶春被提拔为连长。

然而,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北伐战争的性质也发生改变了。熊绶春虽对斗争感到困惑,可作为国军将领,他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继续参与对军阀残余势力的战斗。

而在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军进行整编,熊绶春因在战争中的功绩,被晋升为团长,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在派系斗争中挣扎

不久后,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削藩”,试图削弱其他军阀的势力,却引发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不满。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军内部陷入大规模混战。

此时,熊绶春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隶属于蒋介石的中央军。中原大战中,他也跟随着第一师,参与了对冯玉祥的战斗。

在开封的战斗中,冯玉祥部凭借兵力优势对国军发起猛攻,第一师的防线多次被突破。熊绶春带领第二团负责防守开封外围的杞县阵地,面对敌军的轮番进攻,他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始终没有后退一步。

最终,援军赶到,冯玉祥部被迫撤退,熊绶春再次立下战功,被提拔为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而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围剿”工农红军上。

当时,熊绶春率兵进入江西,参加第三次“围剿”。不过,和对付军阀部队不同的是,红军的游击战术,却让国军屡屡受挫。

在江西宜黄的战斗中,熊绶春带领的第二旅遭到了红军的伏击,损失惨重,他本人也在战斗中受伤。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