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一年重阳时。这个承载着“登高望远、敬老怀亲”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国人对长辈的深情惦念,更藏着家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密码。在南怀瑾先生之子南一鹏撰写的《南怀瑾家风家教》一书中,从“家道”与“家风”的视角,揭示了国学大师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培养子女的品格与格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怀瑾先生的家教世界,在《南怀瑾家风家教》中,感受家风家教的重要意义。
![]()
重阳节与家风传承
重阳节承载着中国人深厚的文化记忆,其核心是“敬老”与“传承”。登高望远,寓意立足高远、不忘根本;敬老孝亲,则是对生命经验与文化积淀的尊重。这种精神,在南怀瑾先生倡导的“家风教育”有着充分的体现。
在《南怀瑾家风家教》中,南一鹏以家道、家风为主题,讲述南怀瑾先生如何教育子女修学传统文化,如何通过家教、身教、言教及开明自由的家风来对儿女进行人格教育和生活教育。南一鹏先生笔下的南怀瑾,不仅是一位国学大师,更是一位深谙教育之道的父亲。尤为可贵的是,南怀瑾先生将小家庭的孝道扩展为对中华文化命脉的接续,视"天下人为子女"。这种博大的胸怀,让人钦佩。
![]()
父亲与姐姐和我的朋友们合照
南怀瑾的家教智慧
南一鹏先生在书中深刻阐述了家风家教的定义与作用,并通过父亲的教育实践,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家教图景。
所谓家教,既然是教化,就必须有内容可以教。教什么?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不出礼义廉耻的自我规范,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行为态度。谁来教?父母亲族皆可,历史人物亦可,为子女找到一个榜样去学习亦可。效果最好的当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诚所谓教育子女先教育自己;为人父母应该与子女共同学习,视教养子女为自我成长的缘分,而不是责任,这才是最好的家教观念。
"教育子女先教育自己",这种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建立起亲子共同成长的新型家庭关系。在他的家中,传统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经典,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智慧;家教不是刻板的训诫,而是春风化雨的浸润。正是这种理念,让南怀瑾先生的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大获成功。
![]()
南怀瑾像
重阳节的实践
读《南怀瑾家风家教》,不仅是为了仰慕大师智慧,更是为了引发我们对自身家风的思考,进而将这种思考融于在家风教育实践中。这个重阳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件事做起:
做一名倾听者:静心聆听父母讲述家族故事,从他们的经历中提炼家族的精神内核。
做一名提问者:与家人共同探讨:“祖辈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做一名行动者:将书中的智慧转化为日常实践。
这个重阳节,让我们以《南怀瑾家风家教》为镜,在感悟传统智慧的同时,重新审视“敬老”的意义——我们尊崇的,不仅是长辈的年岁,更是他们身上承载的文化与精神。而最好的敬老,莫过于将他们珍视的价值观接续下去,让好家风成为家族最珍贵的“传家宝”。
![]()
编辑|王蕾雅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