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在硅谷,很多CEO都在讲创新,但真正敢在关键时刻“逆风操作”的,没几个。
而苏姿丰,就是那个例外。她不仅带领快倒闭的AMD重新崛起,还在美国对中国科技越来越紧张的背景下,把最核心的技术开放给了中方。
2016年,一纸授权协议在中美科技圈里掀起惊涛骇浪,苏姿丰顶着美国的骂名坚持自己的决定,她为什么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
从泥潭里走出来的CEO
苏姿丰不是一开始就走上成功的,2014年,她接手AMD那会儿,公司几乎已经被市场边缘化。产品没有竞争力,市占率被对手压得喘不过气,业务线一多半都在亏损。说白了,就是谁接受谁头疼。
但她接了,而且没退缩。她的第一步,就是把那些不重要的业务一刀砍掉——什么不赚钱的产品、没有未来的项目,统统精简,只保留最核心的技术研发。
裁员、重组、压预算,基本上把公司“瘦身”到只剩下能打仗的骨干。
![]()
接着,她把所有资源都压在一个新架构上。这种做法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失败,公司基本就没退路了。
但她认准了方向,也认准了技术。她亲自带队,参与到研发和生产的每个环节,甚至到工厂去盯着生产流程,确保每一环都能跟得上。
几年下来,AMD的产品线重新站稳脚跟,性能不输同行,价格还有优势。公司开始赚钱,市场也重新给了它机会。苏姿丰也从一个“临时CEO”,变成了硅谷最受关注的公司掌舵人之一。
![]()
但真正让她成为焦点的,不是带AMD翻身,而是她后来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技术交给了中国。
不顾争议把技术带进中国
2016年,AMD和中国海光公司签了一份技术授权协议,主要就是技术实打实地“共研”。她将AMD的Zen架构授权给中国的公司,中方有参与权,也能在原始设计上做修改。这一步,在美国科技圈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不少人当时就说,这是把美国芯片技术“送出去了”。美国有人质疑这笔交易,媒体也开始盯着她,甚至有人给她贴上了“出卖技术”的标签。
![]()
公司内部也是各种争议声不断,有高层认为这样做会惹上麻烦,影响企业声誉。
但她并没有退缩,苏姿丰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公司当时还没完全脱困,现金流紧张,研发投入大,需要新的资金来源来维持技术推进。而中国市场大、机会多,有合作共赢的可能性。
与其等着被市场淘汰,不如主动打开局面。
她清楚,中国是未来技术发展绕不开的一环。如果AMD想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中国有落点。这一点,她比别人看得更早、也更清楚。
![]()
合作后,中方获得了所需的技术支持,而AMD也拿到了急需的资金和市场份额,但在美国国内对苏姿丰的批评声却越来越大。
科技战之下的灵活应对
这些年,中美之间的科技关系更加紧张。美国对中国的芯片技术限制越来越多,尤其是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相关的芯片,基本上是“说封就封”。
2023年,美国限制AI芯片对华出口,苏姿丰又一次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她没有彻底退出,而是调整产品策略,把一些高端芯片做了“特别版本”。
![]()
换句话说,就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符合限制规定的“定制版”。虽然性能略有调整,但仍能满足大部分实际需求。
更重要的是,AMD因此没有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她没有硬碰硬去挑战政策,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和产品策略,找到了平衡点。
同时,它还加大了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在多个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招聘更多本地工程师,让一部分设计和调试工作直接落地中国。这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增强了本地团队对产品的理解和反馈能力。
![]()
通过这些操作,AMD在全球的业务布局更加稳定,也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在别人都在收缩的时候,它却在慢慢扩张,只不过方式更加隐蔽、也更加灵活。
她的底气,来自哪里?
苏姿丰之所以敢做这些“冒险”的选择,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手里有什么。
她是工程师出身,技术判断非常清晰。她知道哪些技术是可以共享的,哪些是核心命脉。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让步。
她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市场、技术和政策多维度的理解之上。苏姿丰也很清楚,现代芯片的研发、生产、测试、封装,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彻底“脱钩”不仅不现实,也会让企业陷入自我封闭。
![]()
她的做法,是在保护公司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延续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在她看来,技术是用来推动进步的,而不是被美国政治锁死的。她不喜欢谈立场,更不愿意被贴标签。
苏姿丰的选择在美国不被所有人理解,但在全球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没有靠美国政府扶持,也没有依赖单一市场,而是通过技术和策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
争议背后,是一种坚持
当然,她做的这些事,不是没有代价的。在美国,有人始终认为她的做法有争议。
但这些声音,她似乎一直没太在意,而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芯片设计、产品优化和团队管理上。
她没有把自己打造成什么“英雄”形象,也没有刻意去争取谁的支持。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把一家公司从危机中救出来,然后带着它,在全球科技大潮中继续前行。
![]()
外界怎么看她,其实她并不太在乎。如果仔细分析她的每一个动作,会发现她其实非常现实。
在商业世界里,技术必须落地,产品必须卖出去。苏姿丰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现实条件下做出的最优解。
苏姿丰的选择
苏姿丰做的事,注定不会被所有人理解。在中美科技博弈拉锯的背景下,她的每一个决定看起来都像是在“走钢丝”。但她从来没有掉下来,反而越走越稳。这不是因为她幸运,而是因为她比别人更早看清了规则,也更敢面对风险。
![]()
而在今年,苏姿丰来到中国又再次承诺,AMD中国区的团队会有超过4000名的工程师,可以看出,苏姿丰仍然坚持加强与中国市场的合作。
她的做法,也许不能复制。但她的思路,或许会在未来,成为更多科技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
![]()
毕竟,真正能推动技术往前走的,从来不是口号,而是那些在风口浪尖上,还能冷静决策的人。
参考信息:
AMD Zen架构授权给了中国?Intel怎么看?——环球网
苏姿丰,来北京交朋友了——新浪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