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9日讯 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仁里集镇东张村,有一位名叫李兆友的七旬老人,用60年光阴书写了一部跨越血缘的亲情史诗。他先后照料父母、姨父姨母、岳父岳母以及大哥大嫂共8位老人,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2024年第四季度,李兆友荣登“中国好人榜”,他的故事不仅感动乡邻,更成为新时代孝道精神的生动注脚。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平凡老人的不凡人生。
“娘,今天天气挺好,我带你出来转转。”
视频中这个老人,名叫李兆友,今年80岁。他搀扶着的老人,是他的养母,也是亲姨母,今年103岁。每天陪姨母散步聊天,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是李兆友夫妇每天必做的事。这样的场景,已持续了整整30年。而在此之前,李兆友还先后送走了父母、岳父母等7位高寿离世的至亲。60载寒暑,他用单薄的肩膀扛起8位老人的晚年,将“孝”字刻进了生命的年轮。谈起这些,李兆友总是淡淡一笑,说:“老人养我小,我养老人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齐河县仁里集镇东张村村民李兆友说:“我做这事情,是应该做的,并不是为了成名。我父亲和母亲活到83岁,岳父84岁,岳母87岁。大哥去世早几年是84岁,大嫂也是87岁。我觉得伺候他们是应该的, 多活一天是一天,不考虑累的事。”
提起每位至亲的寿数,李兆友如数家珍。在他看来,长寿的秘诀不仅是悉心照料,更是“让老人心里头暖和”。面对“中国好人”荣誉,李兆友却摆摆手:我也有孩子,怎么做他们都看着学呢。能把孝心传下去,比啥奖都强。”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质朴的情感,李兆友的言行,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在他的影响下,这份孝道早已浸润家族血脉。
李兆友儿子李明忠说:“之前觉得照顾这些老人是理所应当的,得到这份荣誉我觉得也是对我们全家人的一个鼓励。将来对我们的孩子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言传身教,可能更好一些。”
通过采访李明忠我们了解到,这份孝心善举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坚守的身影,她就是李兆友的妻子张桂香。她用柔弱的双肩分担家庭重担,与丈夫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背后的付出从不比李兆友少半分。
李兆友妻子张桂香说:“每天给他们打扫打扫卫生,做好了饭,都过来吃,不能动弹的就去送。说起来也是怪麻烦,但是成一家人了,也有大人也有孩子的,就得支持他,支持他把日子过好了。咱是一家人,再苦再累也得把他们都照应好。”
这些年李兆友照顾八位老人事无巨细,天天如此,一干就是几十年,也成了街坊邻居口口相传的道德模范,大伙儿都说他一家人人美心善。
齐河县仁里集镇东张村村民田秀英说:“像他的也少,照顾老的这么难,他可是一轮一轮地照顾,可苦了那时候。再后来,照顾他大哥跟大嫂,比照顾老的还费劲,你说老的吧还应该,大哥大嫂的,换做别人真送到养老院去了。你去打听,这边没说他不好的,一直都很全面,他俩这脾气很长远。”
在李兆友的影响下,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风气蔚然成风。李兆友的家,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也被一遍遍传颂,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践行孝道,去关爱身边的老人。60年的孝心长跑化作润物无声的家风,在鲁北平原的村落里,续写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答卷。
仁里集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建锋表示:“我们将以李兆友同志为榜样,深入挖掘身边好人,让更多的榜样涌现出来,在全镇乃至更大的范围,形成孝老敬亲的良好社会风气。”
闪电新闻记者 周树茂 赵宇 编辑 杨鲁海 齐河融媒 朱琳 陈珊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