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平行论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方法”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主办,紧扣“人民城市・智绘未来”的核心主题,聚焦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命题,广邀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为城市面临的绿色低碳转型难题共同把脉,寻找可行路径和实用解决方案。
![]()
活动现场。
一场整治与两大升维
为践行“两山”理念提供“北碚样本”
活动现场,重庆市北碚区分享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路径,以一场系统性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探索,为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北碚样本”。
北碚区副区长吴镜熙介绍,2018年,北碚区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打响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累计拆除违建62万平方米、复绿48万平方米、人工生态修复266万平方米,促进森林质量和生态景观双提升。同时,北碚区创新“退地入城”与“异地迁建”两种生态搬迁模式,顺利完成518户、1328人以及38家企业搬迁工作,实现人退绿进的“战略转移”。
![]()
北碚区副区长吴镜熙。
为了给青山披上坚实的“法治铠甲”,防止问题反弹,北碚区还大力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缙云山等敏感区域划入优先保护单元。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图斑”线索核查,完成155个生态问题整改销号。积极推进《重庆市缙云山保护条例》立法前期工作,筑牢长效保护的制度根基。
![]()
活动现场。
整治不是终点,而是价值转化的起点。北碚创新探索“两大升维”:一方面,以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推动“生态反哺”,通过创新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为缙云山贴上337亿元“价格标签”,并创设“绿票”虚拟证券,让生态资源成为可衡量、可交易的资本。另一方面,北碚区推动“景区孤岛”向“人文生态融合体”蝶变,森林覆盖率升至98.6%,培育温泉度假、文创民宿等32个绿色产业,村民年收入增长9.5%。昔日破败的金刚碑古镇蜕变为网红打卡地,串联起“百馆之城”的人文脉络。
目前,北碚正以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统揽北碚绿色高质量发展,着力将北碚建设成为一个“城景共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命共同体。
一份倡议与未来愿景
共建绿色低碳城市生命共同体
论坛现场,同步发布了《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重庆倡议》,提出以“绿水青山、集约高效、系统治理、特色发展”四大路径构建城市未来。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协同共建15分钟绿色低碳生活圈,推动城市空间、产业与治理全面绿色转型。
![]()
活动现场。
北碚区的实践印证了倡议的核心逻辑:生态治理需坚守红线,但更需以机制创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如今,缙云山已从“生态伤疤”变为“城市绿心”,其经验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成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亮眼名片。
![]()
北碚区委副书记、区长卓大林。
“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关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共识。北碚作为重庆主城关键板块与生态屏障,既得造化厚赐,更蕴人文积淀,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庆实践中书写着精彩答卷。”北碚区委副书记、区长卓大林表示,北碚区正以缙云山为“点”,做实“后半篇文章”转换文章,强化文、旅、康、体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北碚全域,形成生态人文交融、产城共兴的生动实践。
从拆除违建的铁腕整治,到GEP核算的精细运营,缙云山的七年蜕变证明,绿色低碳转型非但不是负担,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这场始于一座山的治理实践,正为全球城市的绿色未来注入重庆智慧。
未来,北碚将以绿色生态为引领,深挖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禀赋,聚力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和康养休闲新高地,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北碚篇章。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王淳 摄影 吴珊 张锦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