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关系。一度被不少人追捧的“日系汽车天花板”,就此跌落神坛。
但其实早在东安三菱的股份被长安汽车全盘收购时,这家曾经养活了大半个中国自主品牌的车用发动机企业,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
曾经,国内每10辆自主品牌车中就有4辆装着三菱的“心脏”,那句“买发动机送车”的调侃背后,是这家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长达二十年的技术统治。
就是这个被国产车企尊称为“技术奶爸”的三菱,却在短短几年内从年销十几万辆跌至不足万辆,最终黯然离场,只留下维权无门的消费者和被迫失业的员工。
![]()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鹤城晚报】【BT财经】【极目新闻】(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汽车圈的“技术教父”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才刚刚起步,而三菱已经凭借其发动机技术,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日系车企之一。
那时候的国产车,最缺的就是一颗“可靠的心脏”。三菱提供的发动机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众多自主品牌的燃眉之急。
![]()
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公司成立,专门生产4G6系列发动机,这些产品迅速成为了当时自主品牌争相采购的“香饽饽”。
当时的汽车媒体这样描述:“长城、比亚迪、江淮等品牌的第一代车型,几乎都是靠着三菱的发动机才得以存活。”
![]()
特别是比亚迪F3,在装上了东安三菱的1.5升发动机后,一举成为当时的销量黑马,年销量突破五万辆,创造了自主品牌轿车的销售奇迹。
在越野车领域,三菱更是传奇般的存在。1996年,北京吉普国产化的帕杰罗Sport(V31、V33车型)凭借其卓越的越野性能,迅速成为政府采购和武警部队的首选用车。
![]()
那个年代,能开上一辆帕杰罗,是许多人的梦想。
那时的三菱帕杰罗,在越野圈里被誉为“海拔5000米以上也无高原反应的神车”,连最艰苦的可可西里科考队都选用它作为保障车辆。开着帕杰罗的人,脸上都带着一种技术优越感。
![]()
那时的三菱,根本不需要费力推销自己的整车产品,仅靠发动机业务就能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它像一位严厉的家庭教师,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上了关于发动机技术的第一课。
傲慢与偏见
就在自主品牌如饥似渴地学习三菱技术的同时,三菱却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它始终把自己定位为“技术供应商”,而非“市场参与者”。
![]()
这种思维导致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在它看来,中国车企会永远依赖它的发动机技术,因此无需投入太多精力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当时日方高层始终认为,只要掌握着发动机核心技术,中国市场的大门就会永远向他们敞开。他们对中国同事提出的本土化建议常常置若罔闻。
![]()
这种傲慢直接反映在了产品上。当其他品牌纷纷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调整时,三菱却始终我行我素。
以主力车型欧蓝德为例,这款车在国内市场长达九年没有进行彻底换代,内饰设计落后,科技配置匮乏,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
有车主在论坛上吐槽:“2022年买的欧蓝德,坐进车内还以为穿越回了十年前。那个小尺寸中控屏幕,反应慢得能泡杯茶;内饰的塑料感强得像是低配版的出租车。”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却在默默积蓄力量。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一边使用着三菱的发动机,一边大力投入自主研发。
当比亚迪推出热效率高达40%的骁云发动机时,意味着三菱的技术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
更让三菱措手不及的是中国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快速布局。2015年,当三菱还在为中国市场推广燃油版欧蓝德时,比亚迪已经推出了第二代双模混动技术。
等到三菱终于在2022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阿图柯时,比亚迪已经实现了月销20万辆新能源车的规模。
三菱就像那个在课堂上打瞌睡的老教授,等醒来时发现学生们都已经超越了自己。
![]()
错过时机的无奈退场
等到三菱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战略调整期。
2012年,三菱与广汽集团合资成立广汽三菱,试图通过本土化生产挽回颓势。然而,此时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一片蓝海了。
不仅咱们自己的品牌强势崛起,不少其他国家的合资品牌也早已完成了市场布局。
![]()
接下来这家公司的表现始终不尽如人意。由于产品线单一、更新速度慢,其销量一直未能达到预期。2020年后,随着国产品牌在SUV市场的全面发力,三菱的最后阵地也失守了。
2023年,广汽三菱宣布停产整顿,员工或被裁员或被分流,公司负债超过14亿元。
同年,公司更名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曾经带着辉煌的那两个字正式从合资公司名称中消失。这一系列动作,被业界视为三菱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号。
![]()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他们的动作更是令人失望。其首款纯电动车阿图柯上市后,因定价过高、续航一般、智能化程度落后而饱受诟病。
有媒体测试后指出:“阿图柯的智能化水平甚至不如国内同价位车型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产品力如何参与市场竞争?”
![]()
反观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们,在这一时期那真是憋着一股劲搞成绩。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和DM-i技术实现了销量爆发,蔚来、小鹏、理想等在智能化领域树立了新标准。
就连同为日系的丰田、本田,也加快了在中国的电动化布局。
三菱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对中国市场缺乏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它始终以老师自居,却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成长为拥有自己特色的“优等生”。
![]()
结语
如今,那些曾经依赖三菱发动机的自主品牌,早已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平台。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长城的柠檬平台、吉利的雷神电混,各项参数均超越了当年的“老师”。
![]()
或许,三菱的故事最能印证那句话:市场从不亏待认真的学生,也从不宽容傲慢的老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鹤城晚报】【BT财经】【极目新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