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选错组别”是隐形风险?
国家事故调查报告统计显示:约30%的防爆设备超温事故,与温度组别选型错误直接相关。
常见错误包括:
- 忽视工艺环境温度;
- 室外设备沿用室内型号;
- 误解T-Class顺序;
- 以为T1比T6安全。
依据《GB 3836.1–2021》《IEC 60079-0》标准
温度组别 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可用于自燃点 ≥(℃)
T1 450 ≥450
T2 300 ≥300
T3 200 ≥200
T4 135 ≥135
T5 100 ≥100
T6 85 ≥85
T1 的上限是 450℃,T6 仅 85℃。数字越大,限制越严格,安全等级越高。
二、案例:苯罐雷达液位计“过热”事件
背景
某石化公司使用 Ex d IIB T3 的雷达液位计测苯储罐。 夏季顶棚温度 65℃,壳体实测 192℃。 由于通风不足、积尘厚约5mm,红外测温达 213℃。 苯的自燃点为 280℃——安全裕度只剩 67℃。
整改
改用 Ex d IIC T4 (≤135℃) 音叉液位开关设备,加装遮阳与防尘罩, 表面温度降至 128℃,风险解除。
![]()
三、错误选型的后果
1️⃣ 点燃风险提升:超温可能触发热引爆;
2️⃣ 防爆认证失效:T-Class 与工况不符即违规;
3️⃣ 保险拒赔:事故调查中若发现型号不符,责任自负;
4️⃣ 质检不合格:安监验收必须核对铭牌一致性。
四、如何正确核对温度组别
- 查阅介质 MSDS → 获取自燃点;
- 核对铭牌 T-Class ≤ 自燃点安全限值;
- 评估环境温升 ΔT;
- 定期红外检测外壳温度,留记录。
五、结语
铭牌上的“T3”“T4”不只是标志,而是安全边界。热不是隐患,未知的热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