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的专机即将降落东京,日经新闻与东京电视台联合抛出的民调数据,提前引爆了日本政坛——高市早苗内阁支持率飙升至74%,不仅远超岸田文雄执政末期的25%、石破茂内阁的34%,更跻身20年来日本内阁支持率前三甲,仅次于小泉纯一郎的87%和鸠山由纪夫的75% 。这个诞生仅数日的新政权,为何能瞬间俘获日本民众的心?在特朗普访日的外交大考面前,这看似坚挺的支持率背后,又藏着多少随时可能破裂的泡沫?
![]()
日本首位女首相
一、74%支持率的真相:不是高市太优秀,而是前任太拉胯
日本民众对高市内阁的热烈追捧,本质上是对前两任政权失望情绪的集中爆发。2023年底,岸田文雄内阁因“黑金丑闻”和经济政策失效,支持率跌至21%的历史谷底,“青木率”跌破50%的倒台警戒线,成为自民党2012年执政以来最弱势的政权。紧随其后的石破茂政权更显短命,作为“少数派政府”,其执政联盟在众议院议席未过半,试图推动的政治改革因自民党内部阻力胎死腹中,34%的支持率创下新内阁成立最低纪录之一。
![]()
两任政权留下的“烂摊子”,为高市早苗铺垫了完美的崛起土壤。经济上,日本实际工资已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核心CPI连续49个月上涨,2024年GDP增速预期被IMF下调至0.3%,创疫情以来新低 。政治上,自民党“黑金文化”持续发酵,岸田派、安倍派等多个派阀接连曝出资金丑闻,民众对“老人政治”的厌恶达到顶点。当高市早苗以“打破陈规”的姿态登场时,哪怕只是提出方向性政策,也足以让渴望改变的民众看到希望。
![]()
这种“前任衬托效应”在民调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支持高市内阁的理由”中,20%的受访者直言“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这一比例创下近10年新内阁民调纪录 。日本政治评论家高野孟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众投票给高市,不是因为她的政策多完美,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对旧政治体系彻底失望。”
二、高市的“吸粉三板斧”:性别牌、平衡术与民生牌
如果说前任的失败是“天时”,高市早苗的精准施策则抓住了“人和”。这位日本宪政史上首位女首相,用三套组合拳精准击中了日本社会的痛点。
![]()
性别与人事的“新鲜感革命” 是其首要杀招。日本18-39岁年轻人对高市的支持率高达81%,核心原因在于她打破了自民党长期的“男性精英垄断”格局。新内阁中,她不仅将竞争对手林芳正、小泉进次郎等纳入核心团队,消解党内派系矛盾,更首次任命80后女性担任经济安保与外国人政策担当大臣,这种“老少搭配、男女均衡”的人事安排,让56%的受访者给予好评 。在年轻人看来,高市的出现终结了“一群老头决定国家命运”的荒诞场景,这种“变革象征”的价值甚至超过政策本身。
民生议题的“精准绑定” 让她进一步巩固支持基础。民调显示,56%的日本民众将“解决通货膨胀”列为最优先议题,33%关注“经济成长”。对此,高市在施政演讲中直接喊话:“汽油税、电费补贴将立刻落地,不让民众为物价上涨买单。”尽管政策细节尚未明确,甚至被专家指出存在“减税与增支自相矛盾”的漏洞——一边承诺减税减轻民生负担,一边计划将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提前至本年度完成,却未说明资金来源 ——但这种“急民众之所急”的姿态,恰好填补了前两任政权“脱离民生”的空白。
![]()
外交上的“务实缓冲” 则规避了争议点。作为长期参拜靖国神社、曾否认“侵略”表述的保守派,高市上台后刻意淡化历史议题,在对华政策上表态“构建建设性稳定关系”,甚至放弃了惯例性的靖国神社参拜 。这种“先经济后外交”的策略,成功将民众注意力从争议性议题转移到民生领域,为政权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期。
三、泡沫之下的三颗“定时炸弹”:高支持率恐成“昙花一现”
在74%的高支持率光环下,高市内阁的执政根基实则布满裂痕。日本政坛“新内阁高开低走”的铁律从未失效——菅义伟内阁初上台支持率74%,一年后跌至30%;鸠山由纪夫从75%跌至20%黯然下台 。而高市面临的三重危机,可能让她的“蜜月期”提前终结。
![]()
执政联盟的“先天缺陷” 首当其冲。为打破议会僵局,高市组建了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自维联盟”,但这是自民党首次与该党合作,采取的“阁外合作”模式松散且脆弱 。更致命的是,两党在众参两院的合计议席均未过半,意味着任何重要法案都可能被在野党否决。早稻田大学教授高野孟直言:“执政协议缺乏细节,执行阶段的政策分歧随时可能导致合作破裂。”此前,石破茂政权正是因议会掣肘沦为“跛脚鸭”,高市若无法弥合联盟裂痕,支持率将快速下滑。
政策矛盾的“无解死局” 正在发酵。高市的经济政策看似切中民生,实则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为应对通胀提出减税、发补贴,需要扩大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提前兑现防卫费目标、强化防卫产业,同样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日本财务大臣片山皋月虽强调“维持财政纪律”,但日本政府净债务占GDP比率已居高不下,增税会引发民众不满,发债则加剧财政风险 。法政大学教授小黑一正尖锐指出:“减税与增支的组合只会推高通胀,所谓‘负责任的积极财政’不过是空话。”一旦民众发现政策无法落地,对高市的期待将迅速转化为失望。
人事隐患与外部风险的“双重暴击” 不容忽视。新内阁刚成立,就有7名副大臣和政务官被曝出涉及“黑金”丑闻,与高市“净化政坛”的承诺形成刺眼反差。而特朗普访日带来的“外交考题”更暗藏危机:高市在演讲中强调“日美同盟是核心”,但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墨西哥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而日本四大车企每年经墨西哥向美出口超70万辆汽车,一旦关税扩大至日本本土,将重创占日本出口五分之一的汽车产业 。若高市在会晤中无法维护日本经济利益,原本支持她的产业界与民众将迅速倒戈。
四、结语:74%的警钟,而非赞歌
高市早苗的74%支持率,与其说是日本民众的“信任票”,不如说是“试错票”——在连续两任政权失败后,民众愿意给这位“变革者”一次机会。但特朗普访日的时间节点,恰好将高市推向了“政绩检验”的前台:对内,能否快速兑现民生承诺、弥合联盟分歧;对外,能否在日美同盟中守住日本利益,将直接决定支持率的走向。
![]()
回顾日本政坛20年历史,小泉纯一郎的87%支持率源于邮政改革的硬核政绩,鸠山由纪夫的75%则因“普天间基地问题”迅速崩塌。高市早苗若想打破“高开低走”的循环,必须跳出“口号政治”,用实际行动解决通胀、财政、议会等现实难题。否则,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支持率狂欢”,终将沦为日本政治又一场短暂的闹剧。
![]()
而对周边国家而言,更需警惕的是:高市的“务实路线”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中国外交部已明确提醒,日方需恪守历史承诺、维护中日关系政治基础 。若高市在积累政治资本后,转向其标志性的保守立场,在修宪、历史议题上迈出危险一步,不仅会动摇其执政根基,更将给地区稳定带来冲击。74%的支持率不是赞歌,而是悬在高市头顶的警钟——民意可以瞬间聚集,也能瞬间消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