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华为带走的不是简历,是整整九年的心血。
一个年薪六百万的技术大神,转身成了窃密主谋;
一家估值十亿的芯片公司,竟是靠偷代码撑起来的空中楼阁;
而真正让人脊背发凉的,是那条通往美国实验室的隐秘数据链——这事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张琨这人,根正苗红。
北大出来的,接着中科院深造,还不满足,跑美国又拿了俩学位。
那会儿谁不羡慕?学霸里的战斗机。
后来进了高通,一干五年,还拿过公司内部的“最佳技术奖”,听着就不是一般人。
2011年回国,一头扎进华为海思,十年没挪窝。
别人拼到三十几岁才混个中层,他早就站上山顶了。
21级高管,在华为都算顶尖序列了,年薪600万,住着上海内环的大平层,孩子上国际学校,老婆不用上班。
外人看他,那是人生赢家模板:聪明、努力、有背景、有资源,站在中国芯片行业的最前沿。
![]()
可就在2020年底,这位“技术英雄”突然开始悄悄布局另一盘棋。
他先拉上了老同事刘某,俩人关起门来聊了几次,越聊越兴奋。
然后开始用钱砸人——开出三倍工资、承诺股份、甚至帮人解决家属落户,一口气挖走了顾某、周某等三名华为核心技术人员。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员工,手里攥着的是华为花了九年、砸了九个亿才搞出来的Wi-Fi 6/7芯片底层架构和通信协议设计。
他们不动声色地组了个“影子公司”团队,表面上还在华为打卡,私下已经开始往外部传输资料。
有人拿手机对着电脑狂拍,一帧一帧存;有的一行行手抄代码,跟背课文似的;
![]()
更邪门的,把数据拆成碎片,塞进智能手表,过闸机时带出去;
还有人直接把核心代码包装成“开源项目”,悄无声息传到国外服务器。
张琨呢?2021年2月办完离职,转头3月就在南京弄出个“尊湃通讯”,速度快得惊人。
两个月,融资一个亿,高榕资本抢着投;一年半,估值冲到五亿,小米也跟进了;
到了2023年初,直接飙到十亿人民币,成了国产芯片圈的新星。
发布会上,张琨穿着定制西装,站在聚光灯下说:“我们的研发速度比华为快30%,专利全是自研。”
台下掌声雷动,投资人笑开了花。
但没人注意到,他说话时眼神总在躲闪,像是怕谁看穿什么。
真正让人生疑的,是他们的第一颗Wi-Fi 6芯片发布后不到一周,原始设计数据就被彻底删除,紧接着第二版火速上线。
公司还统一给员工换了新手机,清空邮箱、重装系统,动作干净利落,像一场预演已久的撤退。
![]()
华为那边早就盯上了。
市场部买了几块尊湃的芯片回来做逆向分析,结果一看傻了眼:40个关键技术点,和自家芯片相似度高达90%以上。
有的模块连内部调试标记都没删干净,赫然写着“HUAWEI-INTERNAL”。
这不是借鉴,这是照搬。
2023年4月,上海和江苏警方联合收网,突击搜查尊湃在上海和南京的办公室,当场控制14名核心人员,查封7台服务器,冻结近一个亿的资金。
![]()
两年多调查下来,铁证如山。
2025年7月28号,上海三中院一锤定音。
张琨,六年牢饭,三百万罚单,够狠。最要命的是,出来后五年内,芯片这行,他连门都不准进。
其他人也没跑掉,十三个,一个挨一个判了。
公司直接摘牌,所有技术资料,当场销毁,片纸不留。
这哪是判刑,简直是斩草除根。
判决书里有两个细节,前所未有:
一是首次明确以“技术密点重合率90%”作为定罪依据,堵死了“灵感巧合”的借口;
二是“禁业令”的适用,等于宣告:你这辈子,别想再碰这行。
很多人觉得判得狠,但业内人士都说:不重不足以立威。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线上的巧合。
![]()
就在警方突袭尊湃前后,美国高通突然宣布解散其位于上海的Wi-Fi 7研发中心,并销毁全部本地技术文档。
紧接着,他们在加州提交了两项与Wi-Fi 7物理层调度相关的核心专利。
巧吗?太巧了。
张琨曾是高通员工,至今仍是美国籍。他在尊湃主导的技术方向,恰好与高通新专利高度重叠。
而尊湃的部分原始代码,经专家比对,出现了只有高通内部才会使用的变量命名习惯。
这些线索串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想:那些被偷走的数据,最终流向了哪里?
一位不愿具名的半导体工程师私下说:“有些技术泄漏,表面看是国内人背叛企业,背后却是整套跨国转移链条在运作。你以为他只为钱?可能人家早就是‘预备役’了。”
![]()
这不是孤例。
2024年,国家的安全机关通报一起稀土泄密案:某国企高管成某,向境外公司泄露我国稀土收储计划,非法获利五十多万美元,被判十一年半。
今年初又有科研人员因用AI写作工具上传涉密数据导致外泄,被立案处理。
生成式AI普及之后,这种“无意识泄密”越来越多。你以为你在写报告,其实数据已经进了别人的训练池。
而西方对华技术围堵,早已不是秘密。
美国相关机构曾明确提出“中国是唯一既有意图又有能力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科技战首当其冲。
他们有一套成熟打法:当你弱的时候,用专利锁死你;当你强了,就派人进来,或收买、或收购、或直接偷。
张琨案,不过是冰山一角。
我们总说“人才流失”,但这次不一样。
他不是带着经验走的,他是带着图纸走的,是精准地、系统性地把别人十年的心血打包运出去。
幸好这次被拦住了。
![]()
但也得庆幸,现在的中国企业终于学会了反击。
最近北京屹唐半导体也动手了,告了两个前员工。
人一走,技术就跟着跑了,转身进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大门。
更绝的是,拿咱们的核心技术去申请专利,脸都不红一下。
这公司啥来头?过去卡我们脖子最狠的那个,光刻机不卖,技术不给,现在倒好,被中国人告上法庭了,
一口气索赔九千九百九十九万,差一万凑整——这数字,听着就解气。
回头看张琨,他本可以走得更远。
凭他的资历,去任何一家大厂都能当CTO,甚至自己创业也能光明正大地做。
但他选择了最难看的一条路:复制别人的成果,贴上自己的标签。
结果呢?身败名裂,团队覆灭,投资人血本无归,连累一群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蹲监狱。
![]()
有人说他蠢,我说他贪。
贪的不是那点钱,而是想一步登天的捷径心态。
他以为时代还是十年前,查不出来、追不回去、罚不动人。但他忘了,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护城河意识。
技术可以被模仿,但信任一旦崩塌,就再也拼不回来了。
这个案子最痛的地方在于:华为愿意给张琨六百万年薪,给他平台、资源、话语权,可他偏偏觉得还不够快。于是铤而走险,亲手把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
而我们真正该警惕的,不只是张琨这样的人,而是那个让他敢这么做的环境——有没有人早就在暗处递刀子?
有没有资本在背后推波助澜?有没有境外势力在等着接收成果?
有人说,这事过去了,判了就完了。可我总觉得,还有东西没浮上来。
就像当年那些突然消失的研发中心,那些刚好撞上时间节点的专利申报……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出现。
![]()
技术创新没有捷径。所有看似轻松的成功,背后都有看不见的代价。
希望这一记重锤,能敲醒更多还在犹豫的人。
自主研发这条路很难,慢,烧钱,还容易被人嘲笑“落后”。但只有走过了,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底气。
偷来的东西,再光鲜,也是别人的。
而属于中国的未来,只能由我们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
参考资料:东方网——尊湃通讯侵犯华为商业秘密一审判了 主谋获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