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李文雄 冯梦瑄 文/图)10月25日至26日,由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秦岭骨伤研讨会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师培训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贾明,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杨晓航,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京涛,医院副院长董盛及国内骨科专家出席会议,大会由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杨锋主持。
![]()
开幕式上,贾明表示,当前国内骨伤科领域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运动损伤群体年轻化及部分地区诊疗技术不规范等现实挑战。他强调,专业委员会需聚焦三大融合——推动骨科疾病传统与现代融合、中西医融合及防治融合,秉持聚力协同理念打造骨伤科命运共同体,并积极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矫正、老年骨关节炎早期干预等健康公益行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
李京涛在致辞中介绍了医院骨伤科近年来的发展成效。他表示,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后续将重点围绕三方面推进工作:一是深化骨伤科跨区域合作,拓展学科发展空间;二是加速中医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彰显学科核心优势;三是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同时,医院将持续加大对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开幕式后,举行了王拥军教授岐黄学者工作室揭牌仪式。王拥军、杨晓航、李京涛、董盛共同为工作室揭牌。该工作室将以中医药人才培养、学术传承与技术创新为三大核心任务,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整合省内外优质资源,为区域中医药骨伤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动能引擎",助力陕西打造中医骨伤人才高地与科研创新标杆。同期还举行了《陕西骨伤名家临证经验集萃》新书发布仪式,该书系统整理了陕西多位骨伤名家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成果,是陕西省中医骨伤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学术结晶。
学术交流环节,特别邀请了岐黄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拥军,青年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院长魏戌,青年岐黄学者、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闵文,青年岐黄学者、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处长李西海,河北省中医院王鹏主任医师等20位省内、外骨伤领域权威专家作专题报告,专家们围绕“理论研究突破、临床技术革新、学科未来发展”三大维度展开,报告内容兼具深度与实用性,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
![]()
![]()
![]()
![]()
![]()
王拥军以“肾精理论指导骨衰老及骨脑衰老综合防治研究”为题,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科研成果,为骨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思路;魏戌深入解析“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任务与临床评价”,分享试点经验与疗效数据,为青少年脊柱健康守护提供实践方案;李西海围绕“从骨-髓-脑理论探讨骨与关节疾病的研究思路”,挖掘中医整体观念在骨伤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价值;闵文阐述“虫类通络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为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科学依据;王鹏精准解读《2024脊柱内镜手术专家共识》中胸椎内镜的手术设计,为临床手术规范化操作提供指导;杨锋阐释了“骨络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为慢性筋骨病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赵朝锋展示“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法复位及微创治疗”,直观展示中医传统手法与现代微创技术的融合应用;陕西中医药大学袁普卫针对“中国膝骨关节炎基层诊疗与康复指南”进行解读,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膝骨关节炎诊疗与康复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引。
本次学术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骨伤领域精英从业者。会议不仅系统呈现了陕西省中医骨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精粹,更依托"跨地域专家对话、多视角经验共享"的创新模式,有效打破地域隔阂与学科壁垒,为参会者构建起集学习研讨、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于一体的高品质平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此次盛会为重要契机,将进一步推动陕西省中医骨伤事业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为陕西乃至全国中医骨伤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协同合作搭建了崭新桥梁,助力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