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斗
如何看待商业中的竞争与博弈?怎么才能在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你被做局的时候,怎么才能破局?我们就从太上老君,来看看他这个集团元老,是如何在博弈中屹立不倒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玉帝定了三宗罪:搅乱蟠桃会、偷吃金丹、假传圣旨。这次玉帝定的调子是“反”,下的命令是“斩”,孙悟空完成棋子的使命,玉帝就要手起刀落终结这场闹剧。
![]()
孙悟空被抓上天庭之后,推去了斩妖台,但是任凭你刀砍斧剁,枪刺剑刳,都不能伤猴子一分一毫,放火烧也烧不着,用雷劈也劈不死。玉帝也没想到这猴子竟然这么抗造。玉帝千算万算,却漏算了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学艺的时候,须菩提祖师教了他“躲三灾”之法,三灾就是火烧、雷劈、风吹。
你看这须菩提祖师到底是何方神圣,预判了天庭的预判。
猴子火烧不着,雷劈不死,在危机中,太上老君主动请缨,向玉帝启奏说:“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
![]()
老君把孙悟空带到兜率宫,但是在他扔进八卦炉之前,竟然解开了他的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琵琶骨就是肩胛骨的位置,在神话故事和武侠小说里,穿琵琶骨是一种酷刑,一旦穿了琵琶骨要么就一动不能动了,要么人就直接废了。
本来动弹不得的孙悟空,很有可能就此被八卦炉炼成灰烬,为什么已经有了完美解决方案,到最后时刻,太上老君又给他留了一线生机呢?
要知道孙悟空的娘胎就是个八卦炉的布局,他非常熟悉里面的构造,所以一进到炉子里面,他立马就躲到了有风无火的“巽宫”位下。七七四十九天之后,老君打开八卦炉,活蹦乱跳的孙悟空一把把他推了个倒栽葱,逃跑了。
![]()
猴子身上一根毛也没有烧着,只是一双眼睛被烟火熏红了,弄了个老害眼病,叫作“火眼金睛”。我们以为“火眼金睛”是一种超能力,能辨认妖邪,其实不是,只是被熏坏了。
照理说太上老君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可他为什么要对孙悟空手下留情呢?
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比孙悟空更火眼金睛的太上老君一定看穿了这场棋局。玉帝想利用孙悟空破坏蟠桃园,达到重新盘点做账,把资源集中在自己手里的目的,以后蟠桃究竟还有多少,怎么分配就任由他说了算。如今计划达成,就要灭口以绝后患。
可太上老君并不想让玉帝得逞,那就只有抓住他的把柄,留孙悟空一命作为人证和制约。
只要等孙悟空冷静下来他一定会想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吃光1200株树上的大桃,就算是猪八戒那样的肚皮和脑子,也不可能监守自盗到把库房都搬空了。何况对于孙悟空这样的性格,你有本事可以杀了他,却不能如此栽赃他,到那时,他必然敢再次掀翻桌子为自己讨回公道。
![]()
况且,孙悟空心里的确有一本帐,到底有哪些小贼偷偷溜进过桃园偷桃子,都在他的小本本上记着。这件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留孙悟空一个活口,就是太上老君抓住了玉帝的一个把柄。这是天庭版“捉放曹”的制衡哲学。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而逃,诸葛亮料定他必然会经过华容道,就安排关羽驻守,关羽也立下了军令状,要把曹操的头颅带回来,但是最终还是让曹操逃走了。
因为关羽曾经跟刘备失散,短暂的归附过曹操,期间曹操对他极尽礼遇,“上马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封侯进爵、又送金银财宝,又送赤兔马,甚至容忍他“降汉不降曹”的态度,即便如此关羽还是离开了曹操继续追寻刘备。作为义帝的关二爷忠义传千秋,曹操这份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
其实,捉放曹是诸葛亮设的一个局。如果他有心杀曹,派猛张飞就可以漂亮的完成任务,但诸葛亮深知,这个时候曹操不能死。诸葛亮早知道讲义气的关羽一定不忍心杀曹,故意派他去守华容道,一方面对未完成任务的关羽有了不杀之恩,在刘关张面前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因为如果曹操被杀,就再也没有能牵制孙权的力量,孙权一定会趁机北上扩张,此时刘备集团根基尚未稳固,很难跟孙权抗衡。
![]()
上演一出“捉放曹”既成全关羽的义名,又避免曹操之死打破战略平衡。用曹操的命换取刘氏集团的生存空间,为后续三国鼎立埋下伏笔。
纵观整部《西游记》,太上老君出场次数并不多,而且每次出场形象一点也不高大,又是伺候玉帝,又是被孙悟空推了个倒栽葱,取经路上装瞎子救金角银角,勒道袍的腰带落在九尾狐狸手里,跟铁扇公主也不知道是什么关系。
这些都与本应高高在上的道祖形象一点也不搭,跟如来每次出场时祥光瑞霭、气势非凡的形象截然相反。
如果只看电视剧,甚至让人感觉他只是玉帝身边的公公。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并不高大上的老君,却从始至终在西游集团屹立不倒。
因为他总是能不动声色的,看清眼花缭乱事件背后的真相,这就是教父所说的: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下围棋有句术语“善弈者通盘无妙手”。有一年高考题目就叫“本手、妙手、俗手”,妙手的意思是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棋方法,然而真正的高手下棋,却并不刻意追求所谓的妙手,而是按照围棋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去向前推进。当对手下出坏棋、露出破绽时,他会毫不犹豫抓住时机,以不易察觉的方式给予对方严厉打击。
当我们看清楚了太上老君的“俗手”,才恍然大悟,原来引孙悟空鬼使神差地上兜率宫偷吃金丹,从观音磁瓶下救他一命,推进八卦炉之前解了绳索、琵琶骨,这些看起来的无心之举,实则处处潜谋于无形。
![]()
《孙子兵法》记载: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意思是:古时候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先把自己调整为不可战胜的状态,当你做好了充足的部署和准备,就静静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出现。因为能否战胜对方不取决于你,而在于对方有没有给你可乘之机。
在看似无懈可击的大闹天宫棋局中,太上老君竟然找到了这么多可乘之机。
天庭从未有过真正的失败者,有的只是在不同棋局中转换角色的弈者。下次当你面临“斩妖台”式的商业围剿时,记住太上老君的破局口诀:留生机、埋证据、藏后招、换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