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航母半个小时内损失惨重,两架舰载机先后坠入南海,在中国家门口“颜面扫地”。
10月26日星期天下午,中国南海上空,一场尴尬的“告别演出”正在上演。
服役满50年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CVN-68)刚驶入万安滩以南海域,短短半小时内,搭载的第17航母航空联队(CVW-17)的两架战机相继坠海。
![]()
跑不动的钢铁巨兽
“尼米兹”号的龙骨深处,已经刻满了岁月的疲惫。
这艘自1975年就开始服役的巨舰,已经步入了它的第50个年头。
它曾屡次穿越各大洋,参与过无数历史性战役,从海湾战争到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它的身影几乎贯穿了美国海军的荣光。
而今天的它,正面临着最后一场战斗。
![]()
它的动力系统渐显迟缓,船体锈迹斑斑,机载设备频频出现故障,而最难以忍受的,是舰员们那早已极度透支的体力与精神。
随着最后一次远征的到来,“尼米兹”号像一匹被逼得快要崩溃的老马,拖着疲惫的身体在中东与南海之间不断穿梭。
这次的部署已经持续了近七个月,而它的老化、设备的陈旧,以及疲惫不堪的人员即将崩盘。
这个网越收越紧,直到某个沉寂的下午,终于爆发。
![]()
大约2点45分,一架隶属于第17航母航空联队的MH-60R型“海鹰”直升机突如其来地失控,狠狠地撞向了海面,瞬间腾起一阵巨大的水花。
30分钟后,天空中又传来了沉闷的爆炸声,F/A-18F型“超级大黄蜂”战机在几乎无预兆的情况下,也毫无防备地坠落,跌入海洋。
两起事故的发生,如同命运的双重击打,将这艘老舰的命运推向了更加不可逆转的深渊。
![]()
![]()
虽然涉事的5名机组人员幸运获救,但这并不能掩盖问题的普遍性。
放眼整个美国海军航母舰队,“尼米兹”的窘境只是冰山一角。
它的姊妹舰“罗斯福”号维修超期,“里根”号还在苦苦等待船坞,“林肯”号的战备状态更是备受质疑。
整个尼米兹级舰队,都普遍进入了一个“高龄多病”的危险阶段。
![]()
将视线拉回到美国本土,病根便清晰可见。
那座唯一能建造和维修核动力航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其产能早已严重饱和。
更令人错愕的是,部分关键的舰用钢材甚至需要从日本进口,这无疑揭示了其工业“内循环”系统出现的严重阻塞。
这种物理层面的损耗,使得航母这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在和平时期就已“未战先衰”,而南海的坠机事故,正是这种内部耗损无法抑制的必然外溢。
![]()
老将跑不动了,新人却迟迟无法顶上,这才是美国海军面临的更深层次危机。
“尼米兹”号原本定于今年退役,但因种种原因,它的服役期被迫延长至年底。
这一无奈的决定,不仅使得它继续承担着原本应该由新一代航母承担的重任,也直接暴露了“福特级”航母计划的窘境,甚至可以说是捅破了继任者项目的“窗户纸”。
![]()
曾被寄予厚望的“福特级”航母,如今却成了一个集体性的难题。
首舰“福特”号(CVN-78)自2017年服役以来,就像一个被打上病号标签的冠军。
尽管外表光鲜,但其核心技术问题不断,尤其是关键的电磁弹射系统屡次发生故障,始终未能真正具备理想中的战斗力。
它的表现远未达到海军预期,无法肩负起替代“尼米兹”号的重任,甚至被形容为“患有心脏病的冠军”,不堪重负。
![]()
而“福特级”航母的后续者们,情况更是堪忧。
二号舰“肯尼迪”号(CVN-79)虽然早在2019年就已下水,但却像一艘停滞不前的“码头上的模特”,始终未能脱离港口的束缚,持续进行着无休止的调试。
海试和交付日期一再推迟,某些专家甚至预测,它的正式服役可能要等到2027年甚至2030年。
这一切让原本期望能快速取代“尼米兹”号的“福特级”航母,显得更加遥不可及。
![]()
至于三号舰“企业”号(CVN-80),则更像一头“图纸上的巨兽”。
自2017年开工,八年过去了,舰体完成度竟还不足一半。
关键材料供应不足和熟练造船工人的短缺,像两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了它的建造进度。
悲观的预测认为,它或许要到2037年才能下水,形成战斗力更是遥遥无期。
![]()
就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为新航母的“难产”而头疼时,中国的速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同样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福建舰”(003),其发展堪称惊人。
从2022年下水,到2024年开始海试,预计在今年底前就能完成关键舰载机如歼-35、空警-600的弹射测试并交付入列。
与此同时,“山东舰”已在南海等区域执行常态化部署任务,而关于004号航母已在建造中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
这种体系化的高效推进模式,反衬出美国的停滞与挣扎。
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正在美国海军的战略版图上制造一个危险的权力“空窗期”,航母总数从11艘向10艘,甚至未来可能降至8艘或7艘的预测,正一步步变得现实。
![]()
美国航母编队开进南海,其首要目的从来都是赤裸裸的“战略威慑”。
而那30分钟内的接连两起坠机,却在全球目光的注视下,上演了一场堪称“花式翻车”的力量展示失败秀,让所谓的威慑变成了尴尬的告别演出。
这场意外甚至被网络舆论赋予了荒诞的解读:美军成功救援5名机组人员的行动,被戏谑地描述为“在中国家门口,为对手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战化救援演练目标”。
![]()
这种“威慑”变“出丑”的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回响。
曾几何时,庞大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也因舰队老化、财政崩溃而一步步走向衰落。
如今美国的处境,似乎正在重蹈覆辙。
其航母的“全球存在”,正在被一次次的“全球出丑”所取代,美军因此“颜面扫地”。
航母,这个曾经令人生畏的符号,如今的每一次故障,每一次意外,都在反向削弱美国的霸权叙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