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军的“滚动式”作战下,逐渐攻入或逼近了乌军控制的多个要点城镇。
面对这种四面八方的俄军接连插旗的局面,乌军总部也不能一直放任如此,尤其是将最精锐部队全都砸在红军城战区;至少也要对其他方向的部队有个交代,哪怕是一时的士气鼓舞也好。
在这种背景下,乌军从第225突击团、第425突击团中抽出了部分突击队开往红利曼、扎波罗热等战区,对当面的俄军发起“反插旗”行动。
由于俄乌战线的兵力密度并没有太高,在当前的战场形态下,也不存在严密而固定的防线。所以乌军若是组织小股突击队坚决出击的话,也能冲到俄军控制区内,问题只是后续能否立足罢了。
但现在的情况是乌军调来的突击队并不寻求立足,只要能突进去插旗打卡宣传一波即可。
![]()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第425突击团突然放出了该部“扫荡”红利曼方向的托尔斯克小镇并在此插旗的物料。
第425突击团在所配文案中说道:突击队清理了托尔斯克,并消灭了多达100名俄军。
同时在该团发布的视频中,则有相关的战斗和插旗画面,当然这其中也有在红军城和扎波罗热方向反击中抓到的俄军俘虏出境画面。
所以不能否认的是,资源倾斜下的乌军第425突击团的确有突击能力,这在当下的乌军中是比较少见的。
![]()
但是该部的作战方式是“一把抓”,其对外宣称的往往是自己突击的前半段,而不去讲后半段如何。
实际上第425突击团并不具备突进来后稳固控制的能力,故而要么突进来的分队后续又被消灭,要么是自己损失惨重后退走,反正是很难稳控突击区域。
![]()
以这次的托尔斯克之战来说,这个定居点位于热列别齐河以东,战前人口1600余人,在乌东算“小镇”级别。
这个定居点是狭长村落,南北长度达到了9公里多,甚至比红利曼城还长,就紧贴在热列别齐河边上。
乌军那边刚放出在托尔斯克“扫荡”俄军的消息时,外界其实也没太当回事。
![]()
因为托尔斯克对面的基洛夫斯克(也叫扎里奇内,战前人口将近2700人)现在基本已经在俄国人手里了。
所以乌军要“扫荡”托尔斯克,必须先穿过基洛夫斯克,或者从红利曼东的林带渗透,绕过基洛夫斯克南缘(这也是乌军实际上选择的路线),然后再渡河到托尔斯克。
因为俄乌两军在接触线的兵力密度并不高,乌军组织精锐突击队猛穿的话,还是可以过去的,但问题是过去后既不好巩固,也不好撤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背水一战,中心开花”了。
而一旦俄军知道乌军来了,那么调集力量清剿是非常简单的事儿。
![]()
所以乌军第425突击团刚插旗嘚瑟没多久,俄国人那边就放出了清理乌军,打得其突击队满地尸体,并俘虏其人员的视频。
很显然,这个突击队在插旗后没能全身而退,被基洛夫斯克和托尔斯克的俄军给堵起来打了,最终跑回去的没几个。
![]()
![]()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第425突击团在托尔斯克高调挂的旗子,也被俄军缴获在手,这就很尴尬了。
其实要说这样的情况可以预料到不?我军自己应该也是知道的,但明知最终如此,为什么还要干?
关键点就是:舆论与士气。
对乌克兰这种极度依赖外援的国家来说,如果前线传来的都是被占领、被插旗的消息,那么将严重动摇金主对自己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后续援助。
![]()
所以乌克兰必须证明自己有反击到对方的能力,尽管突击插旗是短暂性的,但起码能在舆论上宣传一波对吧?
而对乌克兰国内的民心士气,同样需要一些胜利来支撑,谁能受得了老打败仗?
如果对信息进行管控引导的话,甚至于很多人看到的只是乌军胜利的消息,而后半段被打得满地尸体的场面则干脆看不到,那么起码在舆论空间内,这就纯赢了一把。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第425突击团这类的部队会以连、排为单位,在整个战线的多个点位上,都会进行这种突击尝试。
因此也不用觉得第425突击团是“东征西讨”不断,实际上它早就已经进行了分兵,折腾出可以宣传的“胜利”就是其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