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
美国媒体前几天疯狂炒作的“突破性成果”——怀俄明州稀土项目生产出8.5公斤稀土氧化物,竟然被包装成“摆脱对华依赖的里程碑”。
![]()
8.5公斤啊朋友们!
中国2024年稀土产量27万吨,换算下来就是2.7亿公斤。美国这8.5公斤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蚍蜉撼树。
我第一次看到这新闻的时候,真的愣了三秒。倒不是被美国的技术突破震撼到了,而是被西方媒体的脸皮厚度震撼到了——这种数据也好意思拿出来吹?
1.来算笔账,看看差距到底有多悬殊
中国27万吨的年产量,平摊到每一天是多少?
740吨。
没错,中国一天的稀土产量,相当于美国这次“突破”的87026倍
如果把时间精确到小时呢?中国每小时产出约30.8吨稀土。也就是说,中国用16分钟生产的稀土,就超过了美国一个月的成果。
这还只是开采环节的数据。
要知道,稀土开采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分离、提纯、加工才是真正的技术壁垒所在。
美国现在连第一步都走得磕磕绊绊,还谈什么“摆脱依赖”?
![]()
2.西方媒体的把戏:用“突破”掩盖真相
说实话,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玩这套把戏了。
早在2012年,芒廷帕斯矿重启的时候,美国媒体就吹过一波“稀土独立”。
结果呢?2015年矿场就因为成本过高、环保压力、技术瓶颈等问题申请破产保护。
到了2017年,这座矿最终被中国企业盛和资源收购。
你没看错,美国本土最大的稀土矿,现在归中国公司所有
更搞笑的是,这次怀俄明州项目的稀土原料,还得从外部采购。美国目前90%以上的稀土进口依然来自中国或中国企业控制的海外矿山。
换句话说,就算他们真能把产量提上来,原料供应链还是得看中国脸色。这算哪门子“独立”?
3.中国的优势,根本不是一个“8.5公斤”能撼动的
要知道,中国不仅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稀土开采,更掌握着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
这意味着什么?就算其他国家挖出了稀土矿,想要把它变成可用的工业材料,还是得送到中国来加工。
![]()
为什么?因为稀土分离技术极其复杂,涉及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精密控制。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人才梯队。
美国想要复制这套体系?别说三五年,就算给他们十年时间,也未必能追上中国现在的水平。
更何况,中国还在持续升级技术,推动稀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你追的时候,人家已经又跑远了。
说白了,美国炒作这8.5公斤稀土,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炫耀技术进步,而是为了安抚国内舆论,掩饰自己在稀土领域的战略失误
过去几十年,美国为了追求环保和成本,主动放弃了稀土产业链的建设。现在发现没了稀土,新能源汽车、军工装备、高端电子产品全都受制于人,才开始慌了。
但这种慌张并不能改变现实——稀土产业不是靠喊口号和砸钱就能建起来的,它需要时间、技术、人才和完整的配套体系。
美国现在所谓的“重建稀土产业链”,充其量只是个政治姿态而已。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抱歉,还得等很久。
![]()
4.别被带节奏,中国的优势比你想象的更稳固
每次看到西方媒体炒作类似新闻,总有人开始担心:“中国的稀土优势会不会被打破?”
我的答案是:短期内根本不可能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是靠某一项技术或某几座矿山支撑的,而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的全方位优势。
从勘探开采到分离提纯,从材料加工到终端应用,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布局,中国已经构建起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稀土产业生态,这是其他国家短期内无法复制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持续推动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化环保管理,提升附加值。这种战略定力和长远布局,才是真正让对手望尘莫及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下次再看到西方媒体吹嘘“稀土突破”的时候,别急着担心。
看看数字、算算账、比比实力——你就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威胁”,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中国稀土的优势,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干出来的。这份底气和自信,才是真正让人安心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