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勇挑大梁作贡献 绿色低碳当先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今日正式启动。首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主题新闻发布会于今天上午9时在市行政中心召开。
![]()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在发布会上作主发布,全面介绍相关举措与进展。市工信局、市人社局、高新区相关负责同志出席,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本场发布会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端,聚焦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清晰传递了我市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坚定信号。
科技局
“十四五”辉煌成就“十四五”期间我市高企数量三年翻番,总数达453家;2025年申报国家高企333家,总数超570家。培育出富乐华(连续两年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等科技龙头,2025年新认定省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23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3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8%。全市新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9家、总数达101家,新建成省研究生工作站13家、总数达31家。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认定率超55%。成功入选省创新型示范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东台高新区创成省级高新区。
“十五五”展望核心路径: 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主攻方向: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
重点工程:统筹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强链、企业创新主体倍增、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增效、产业人才集聚汇智、创新生态优化示范“六大重点”工程。努力打造长三角高知名度、强辨识度的产业科创高地。
近期目标: 力争高企培育达到120家;推进富乐华争创省新材料领域重点实验室;全力推动在全重实验室联创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研发中试平台和域外孵化基地布局上加快突破。
工信局
“十四五”辉煌成就构建了“三新两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16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主导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415亿元,增长17.3%,占全市工业比重达86%。
“十五五”展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力争“十五五”期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幅10%以上。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攻坚重特大项目,力争每年竣工工业项目50个。抢抓人工智能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契机,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专用小模型、行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等与主导产业集成融合创新,加快产业智能化升级步伐。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应改尽改”。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力争到十五五末,全市未来产业企业数占比提高至10%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未来产业先行先试政策,重点聚焦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产业领域工程研究中心、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人社局
就业服务挖潜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并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开发一批基层社会工作、社区服务等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积极组织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持续开发就业见习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提升就业能力。
常态开展招聘服务:推行“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新春“1+16”、五一、国庆等系列招聘活动,高频次举办“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依托“苏心聘”求职平台,根据毕业生需求精准推送岗位信息,通过公众号和短信平台,定期推送招聘信息和政策解读。
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持续举办“盐工学子东台行”“东台学子家乡行”“莘莘学子东台行”“人才服务进校园”“高校处长东台行”等特色活动,开展“青年求职训练营”活动,邀请高校教授、业内专家和重点企业HR授课,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整心态、提升求职技能。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全面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精准掌握其就业状态和服务需求,全力落实“1151”就业服务,为每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5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一人一策”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就业。
“黄海明珠人才计划”东台政策生活补贴:3年内给予博士研究生3500元/月、硕士研究生2500元/月、本科生1500元/月的生活补贴。
探亲补助: 到企业就业的非东台籍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3年内每年享受2000元探亲交通补贴。
购房资助: 在东台购买商品住房用于自住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购房资助,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放宽至4倍、2倍、1.5倍。
租房支持: 3年内给予博士研究生1000元/月、硕士研究生800元/月、本科生600元/月的租房补贴。
安家福利: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男女双方在我市登记结婚落户的,每对给予20000元安家补贴。
留东资助: 驻盐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在盐技工院校技师班应届毕业生来东就业创业,3年内给予500元/月的留东专项补贴。高新区
“十四五”辉煌成就2024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亿元,工业实时开票264.6亿元,外资到账4015万美元,外贸进出口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90%,研发投入达5.4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6亿元,引入省级以上人才23名。
“十五五”展望提升科创平台承载度: 成立省级企业创新能力诊断体检中心;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为契机,共建高能级产业科创平台;招引大院大所、科研机构和高端创新团队,引导园区企业积极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研发机构和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省级创新联合体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提升科创主体贡献度: 招引前瞻性、引领性高科技项目。依托富乐华功率半导体研究院,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培育省瞪羚、独角兽,国家高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雏鹰企业。
提升科创资源集聚度: 引入省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主导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平均每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