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成
![]()
黛玉在重阳菊宴上写下 “孤标傲世偕谁隐” 时,笔尖落的该是满纸寒凉。
她咏菊的 “孤”,是竹影扫阶尘不动的疏离;叹菊的 “迟”,是错过桃李争春的不合时宜。
那些绕篱欹石的沉吟,对月噙香的吟咏,自不是单纯咏物,却把一颗不被理解的灵魂,妥帖藏进了菊花的褶皱里。
而旁人看她,大抵依然觉得是闺阁小姐的矫情。
贾府上下热闹非凡,她偏要对着菊花问 “一样开花为底迟”,仿佛衣食无忧便该事事顺遂,哪来那么多悲秋伤怀。
可孤寂从不是锦衣玉食能消解的 —— 就像寒夜里独对一盏灯,满屋陈设再精致,也暖不透心底的空。
黛玉的孤寂,是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是灵魂无人共鸣的空旷,是明知 “金玉良缘” 在前,却仍守着 “木石前盟” 的固执。
这份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眼里的 “无病呻吟”,却是她日复一日的真切煎熬。
世人总是把精神层面的痛苦轻描淡写。仿佛只有看得见的伤口才叫疼痛,心里的压抑、灵魂的孤寂,都成了 “想太多”“太矫情”。
可这真的是绝对的偏见 ——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 20 秒就有一人因心理问题自杀,而长期处于孤独、压抑状态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常人高 3 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上升 29%。
那些被斥为 “矫情” 的情绪,从来不是虚无的臆想,而是神经递质失衡时的生理警报,是灵魂发出的求救信号。
就像黛玉咳在绢帕上的血,看得见的是病,看不见的孤寂,才是更深的病灶。
![]()
今日九月初九,又逢重阳。
按易数,九九至阳,所以叫重阳,设为敬老节,我猜大概是“老阳生少阴”的讲究。
和红楼梦一样,窗外或许也有菊花绽放,只是少了书里的诗酒风雅,多了些空巢老人的沉默。
他们的孤寂,和黛玉的很像,又很不一样。
黛玉的孤寂带着文人的浪漫,有几分秋意的寒凉。
老人们的孤寂则藏在更琐碎的日常里 —— 是清晨买完菜回家,推开门时没有一句 “回来了”;是傍晚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直到画面变成雪花,也没人换个台;是重阳节想给子女打个电话,又怕打扰他们工作,手指在拨号键上悬了又悬。
这个,就是苍凉了。
我们总说 “来日方长”,却忘了老人的时光是按天算的。他们不是需要被 “社会关爱” 的符号,而是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祖父母,是此刻正守着空房子,盼一句问候的普通人。或许不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是打个电话听他们絮叨几句家长里短,放假时回家陪他们吃顿热饭,甚至只是微信上发一张自己的照片,告诉他们 “我很好”。
黛玉青春少女,她固然感觉孤寂,但她的菊花诗其实是有很多人想看懂的,而老人们的沉默,怕是只能继续沉默。
这个重阳,别让他们的孤寂了吧,也别让他们像当年黛玉的诗一样,只落得个 “矫情” 的评价。毕竟我们终将老去,今日对他们的温柔,也是对未来自己的善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