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法国人和比利时人互相开玩笑,几乎是他们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就像我们身边也总有两个喜欢互相打趣的朋友一样。
法国人常常把比利时人设定为笑话里的“傻逼”,故事往往带着点天真又让人哭笑不得的桥段。
比如有这么一个经典笑话:
“为什么比利时人家里的门牌号总是写在门底下?——因为他们需要躺在地上,才能告诉邻居自己家的门牌号!”
还有一个关于交通的:
“问:比利时警察为什么要两个人一起巡逻?答:一个会读,一个会写,合起来才能开罚单。”
还有明目张胆嘲笑比利时人的:
“一个比利时人刚到巴黎学习艺术,要买一个手风琴,一个老乡来了很多年,自以为巴黎腔的法语说的很标准,就自告奋勇带新人去店里。
(比利时南部也说法语,但是有点口音,跟巴黎口音不一样)
比利时老乡说:老板好,把那个手风琴拿给我看看”。说了几遍,老板头都没有抬起来。
老乡没有面子,大发雷霆:我都来了巴黎很多年了,我说的都是正宗的巴黎腔,可不是你们认为乡巴佬的比利时法语,你为什么不理我?!
法国老板这才抬起头,说:你好,你法语很标准,但是那个是暖气片,不是手风琴...
![]()
这些笑话当然都是善意的调侃,但当现实中真的发生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时,法国媒体是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这不,就在2025年10月中旬,在比利时弗洛朗讷空军基地,就发生了一件让法国同行们忍不住嘴角上扬的事。
比利时空军等了七年,终于迎来了四架崭新的F-35战斗机。这种飞机非常先进,每架都贵得吓人,算下来买一架的钱差不多能换成三十多亿人民币。
可飞机刚到没多久,一个尴尬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利时的天空,有点“小”了。
比利时的国防部长西奥·弗兰登在议会里也挺实在,他承认说,自家的领空对于F-35这种高性能战机的训练来说,“可能确实不太够用”。
结果呢,比利时只好又像以前一样,去敲邻居家的门,找荷兰、意大利和挪威商量,问能不能借他们的天空用一用,好让自己的飞行员能正常训练。
其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利时今年年初就已经把八架F-35直接派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卢克空军基地,让飞行员在那里进行基础培训。
这也不是什么新难题了,早在他们使用F-16战机的时候,就面临过同样的困扰。比利时的国土面积不大,天上的民航航线却非常密集,加上还要执行北约的任务,周围又都是其他国家的领空,留给战斗机进行高速、远距离复杂战术训练的空间,确实非常有限。
![]()
不过,这次法国媒体的调侃,背后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比利时没有买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而是选择了美国的F-35。
这个决定,让法国的军工界心里一直有点不是滋味。
就在今年七月,比利时还宣布要再多买11架F-35,让总订单数达到了34架,整个采购计划要花掉大约375亿人民币(45亿欧元)。这可是一笔大买卖。
当时法国一家军事网站就有点酸溜溜地评论,说比利时这简直是“给华盛顿签了张空白支票”。文章里透着一股“咱们不都是欧洲自己人吗,怎么去买美国货了”的情绪。
当然,比利时选择F-35也有自己的道理。这种飞机的隐身性能很好,和北约的作战系统能完美匹配,而且未来还能不断升级。对于比利时这样一个国家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保障。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有点有趣了:先进的F-35战机可以一架接一架地交付,优秀的飞行员可以在国外刻苦训练,庞大的军购预算也批下来了,外交上的争论也可以继续。
只是,比利时的领空大小,却依然是原来那样,一点都没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