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号隐身舰载机的现实尴尬,就算是外行都能看出一二:早在2011年重型双发隐身机正式首飞的时刻,35号机的前身还在图纸上!当2016年重型隐身机小批量服役的时刻,他还是一个典型的没户口没编制的标准黑户。而当2018年首次获得水师的重视,终于正式立项的时刻,不止一种六代机的研发也已经走上了正轨!现在好了,到2025年的下半年,35号机才正式公开,以多机编队正式飞过了著名的检阅航线,此后不久又被正式上舰电磁弹射并且安全电磁拦阻降落。可问题是早在11个月之前,2种主力6代机就对全球公开了飞行在空中的画面。而且同出一门的那位,明显从一开始就奔着40吨级的上舰重型隐身机的目标去发展定位的。因此这位公开比自己还要早接近1年的晚辈,应该叫35师叔,可问题,
![]()
一旦这位功力大成,那么作为师叔,未来饭碗大概率立即不保!就算勉强给这位29.9吨的师叔留下最后一线希望,那也是仅仅一线而已,最终都会被挤得彻底靠边站!这是因为35号自己的师叔还在不断加码生产新机,还与自己一起完成了三连弹。未来凭借34吨级的巨大体量,超过1500公里的弹射作战半径,以及5吨以上尤其是可以自带2吨级的超重反舰重弹的全面优势,最少还要服役到2035年甚至是2040年。但是后面的6代重型机,最快2027年,就可能首次上舰实际电磁弹射与电磁拦阻进行综合性测试。到2030年大规模上舰几乎是必然!而根据现有综合条件的预估,到2030年,35号机的上舰总规模能首次达到100架就算是重大胜利,到120架就算是超级成果。而此时上舰6代机恐怕也已经达到了50架以上,
![]()
此后就是对4代半上舰重型机与35号机的全面替换。毕竟35号机基本不具备内置反舰重弹的可能性;一旦外挂,连隐身这个看家本领也没有了。而上舰6代机的基本作战半径上来就2500公里起步,对比35号机接近翻一番。况且以后都是14万吨及以上的巨型平台为主,单机占地少的优势也同步弱化了。抱怨生不逢时是没有用的,要怪只怪自家的实力增长得太快,很多原本全面占优的系统也很快变成二流装备。在家是老幺,一旦出了国门,仍然是人见人怕的丧彪!只是过于能打,随便卖到哪里,都能瞬间改变世界军力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