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从广东茂名发现 423 公斤巨型陨石带来的震撼中平复,近日在广东肇庆发现巨大陨石坑的消息又迅速刷屏!
每当有陨石相关新闻出现,总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而神秘的 “陨石猎人” 这一职业,也随之一次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
01
广东肇庆陨石坑
据新华网10月22日报道,国际学术期刊《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近日刊发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鸣团队的研究成果,正式确认广东肇庆市德庆县发现金林陨石坑,就是1万年来最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造成的。
![]()
此前,全球已发现的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陨石坑规模普遍较小,直径大多小于100米,最大也仅300米。相比之下,金林陨石坑的规模堪称巨大。
其发现过程凝聚了科研人员的诸多心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鸣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和地质样品检测,在坑底花岗岩碎块中发现了石英击变面状页理(PDFs),这是陨石撞击产生5 - 30吉帕高压冲击波的独有痕迹,成为了确认金林陨石坑撞击起源的决定性证据。
![]()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由强烈冲击波作用引起的岩石和矿物冲击变质现象,进一步证实了该坑是由地外小天体超高速撞击形成,而非地球本身地质作用导致。
据估算,形成金林陨石坑的小行星直径至少30米,撞击速度达15 - 25千米/秒。如此高速的撞击所释放的能量极其巨大,相当于60万吨TNT炸药的当量,约等同于40颗核弹同时爆炸。巨大的能量瞬间释放,使得一座花岗岩山体的山坡被砸出一个巨坑,其冲击力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对周边的地质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
这次撞击发生在全新世早期至中期,属于较为年轻的撞击构造。研究人员结合当地花岗岩化学风化速率(0.038毫米/年),以及坑内花岗岩碎块风化较轻的情况,推测出了撞击发生的大致时期。
这一时期,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正处于不断演变的阶段,此次撞击事件无疑在地球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02
猎陨的浪漫背后
“猎陨” 二字听来满是浪漫与冒险,但对步凡、赵志强这类从业者而言,这份工作更多意味着专业知识的支撑、野外工作的艰辛,以及最关键的运气博弈。
猎陨看似浪漫,背后却是 “十猎九空” 的现实 —— 猎人往往要走遍荒野郊外的无人区,却难有收获。从业者们都表示,这份职业和浪漫毫无关系,更多时候是与风沙为伴,整日灰头土脸,每一次出发,都是对体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
1、陨石的类型与搜寻
陨石主要有 “目击型” 和 “发现型” 两类。步凡在茂名发现的陨石就属于目击型,它的坠落时间和空中轨迹都有明确记录,搜寻这类陨石就像和时间赛跑。
今年 5 月 28 日,当地有人看到巨大火球自东向西划过天空,初步判断出坠落区域后,步凡第二天就从银川飞往广州,展开实地追踪。对目击型陨石的搜寻,核心就在于快速响应和精准定位落点。
![]()
与之不同,中国陨石网创始人赵志强早年多次深入的新疆罗布泊,是典型的 “发现型陨石” 猎场。那里气候极度干燥,植被稀少,不仅陨石容易被识别,而且因为风化速度慢,能长期保存下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指出,虽然理论上陨石坠落到地球各处的概率是均等的,但实际操作中,猎人通常会聚焦戈壁、沙漠等无人区。这些地方地表裸露,陨石和周围环境对比明显,更容易被辨认和发现。
2、猎陨的艰辛过程
抵达猎场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搜寻过程中。2012 年在罗布泊的猎陨经历,赵志强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他和团队在那里发现了 13 块陨石,还通过了国际命名。他回忆说,只有亲身置身罗布泊,才能体会到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残酷。那里昼夜温差极大,沙尘暴频繁发生,原本直线十公里的距离,因为雅丹地貌纵横交错,往往得徒步三十公里才能到达。有两次他独自扎营,清晨醒来时,发现帐篷周围满是狼的脚印,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猎陨的过程,是漫长的低头探寻。猎人们带着探测设备,凭借着强健的身体和坚定的毅力,常常要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天保持弯腰或蹲姿,目光像筛子一样,一寸寸扫过戈壁、荒漠或是山野。在罗布泊,赵志强曾顶着能把人掀翻的沙暴,像农耕时代拾穗的老农一样,在无边无际的砾石滩上缓慢移动。每一块深色的岩石都可能带来希望,可大多时候都是徒劳。赵志强说,陨石圈里常说,猎陨石就是 “十猎九空”。
03
运气是第一位
即便猎到陨石的概率极低,陨石圈里还是流传着 “一夜暴富” 的故事。徐伟彪坦言,他经常收到各种鉴定请求,不少人都希望自己手中的石头能被确认是天外之物。陨石的市场价值,核心在于稀缺性。赵志强指出,火星陨石、月球陨石、灶神星陨石等品种,因为极为罕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徐伟彪举例说,在黑龙江发现的 “橄榄陨铁”,就因为稀缺,曾在国际拍卖中攀升到每克十几万元的高价。
除了品种的稀有度,陨石的价值也越来越受收藏市场多元标准的影响。赵志强表示,过去同品质陨石的价值排序大致是 “火星陨石>月球陨石>灶神星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石陨石”,但随着国内陨石市场逐渐成熟,价值判断不再只依赖类别,而是会综合科研价值、观赏属性和市场流通情况等多种因素。不过,想把 “星星” 变成财富,这个理想在现实中往往充满挑战。
![]()
徐伟彪直言,在这一行里,“运气” 很多时候是排在第一位的。步凡见过太多满怀热情入行的朋友,最终因为 “十猎九空” 而黯然离开。他坦言,很多时候就算真的找到陨石,如果品种的市场价值很低,最终的收益根本抵不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这一趟也相当于白跑。即便在圈内被认为 “运气不错” 的步凡,也曾三次全力追寻各地目击到的火流星,结果都空手而归,还曾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04
仅有64块是陨石
赵志强透露,中国陨石网八年来接待了超过 2.5 万次鉴定请求,涉及的石头数以万计,可最终被确认是陨石的只有 64 块。他强调,陨石非常稀有,普通人想找到难度极大。
1、陨石圈的骗局
步凡提到,陨石圈里最常见的骗局就是 “造假”。行骗者擅长用专业术语包装普通的地球岩石,他们把风化痕迹说成是陨石特有的 “气印”,把冶炼炉渣上的气孔描述成典型的陨石特征,用这种方式迷惑不懂行的老百姓。他认为,那些不愿花时间学习陨石知识,却指望靠陨石一夜暴富的人,最容易落入陷阱。很多人一旦投入了资金,就不愿相信自己手里的只是块普通石头,为了挽回损失,往往会选择把石头转卖给下一个 “接盘者”,形成 “击鼓传花” 式的传递链条,直到没人接手为止。
除了假陨石本身,与之配套的虚假鉴定和拍卖骗局更是环环相扣。多年前,徐伟彪曾遇到一位山东百姓,对方坚信自己手里的石头是价值不菲的陨石,为了鉴定花了几十万元。有些鉴定公司会上演 “皮箱现金” 的戏码:当场安排人扮演外国买家,提着装满现金的皮箱,告诉来鉴定的人,只要交三千元鉴定费,要是鉴定结果为真,马上就有人用三千万元高价收购。在这种强烈的暗示下,很少有人能保持理性。可到了第二天,骗子便会以 “并非陨石” 为由拒绝交易,骗局就此完成。
虚假拍卖的套路也大同小异。骗子先把普通石头估出天价,让受害者觉得后续的服务费、宣传费、保管费等都 “物超所值”。可实际上,拍卖最终总会以流拍收场,责任却被推给市场或是运气。有些受害者为了挽回损失,或是被 “海外拍卖” 等承诺诱惑,会继续投入资金,最终有人的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2、正规鉴定的困境
在这场真伪博弈中,资质认证成了关键一环。赵志强特别强调,正规的检测机构需要具备计量认证(CMA)或审查认可(CAL)资质,鉴定报告上会明确标注相应标志,而且具备法律效力。但在现实中,正规的陨石鉴定渠道面临着双重困境。徐伟彪指出,一方面,科研机构的专业设备主要服务于科研项目,很难向公众开放;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多家具备专业仪器和人员的民营地质检测公司,能够开展合规鉴定,但很多民众要么不愿支付合理的检测费用,要么无法接受 “不是陨石” 的科学结论,反而更容易被那些承诺 “保真高价回收” 的虚假机构吸引。
来源:综合自肇庆发布、广州日报
赶紧点击下方二维码加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