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短视频,讲的 是一个程序员因为早些年技术入股,签了一个合同,最后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合伙人卷钱跑路了。
这人因为合同的连带责任背了巨额负债,连微信支付宝都被冻结了,如果没有特别的机缘的话, 下半辈子基本就交代了。
正巧,这两天王自如的新闻也出来了,欠一个亿,被限高。
这两件事放一块看,其实还是有东西可以说道说道。
今天咱们就借着王自如这事,来好好唠唠,这帮搞资本的,是怎么把一个个技术宅往死里坑的。
![]()
聊这个话题前,就先得搞明白一件事,这帮所谓搞风险投资的,嘴上说得特别好听,说是要帮创业者圆梦,其实干的活,跟放高利贷没啥两样。
王自如这哥们,2010年搞了个ZEALER,就是那个拆手机的。
在那个年代,大家买个数码产品,信息基本全靠蒙。突然来了这么一个长得不赖、说话条理清晰,还敢把几千块的手机拆开给你看的博主,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所以他火得非常快,吃到了最早那波科技内容的流量红利。
他的口号也很简单明了——客观、独立、第三方。
主要是那些年消费者都被品牌方忽悠得学精了,导致后面不管你是哪路明星,只要拿着代言费,再把产品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一个真实的路人反馈。
就这样早期得王自如踩着这个风口迅速起飞。
2014年,王自如迎来了人生高光,跑去跟罗永浩直播辩论。
虽然被老罗(那可是搞传销……不对,搞英语培训出身的)按在地上摩擦,全程说了100多个“OK...OK...”,显得特狼狈。
但是,黑红也是红啊!这场辩论直接把他的个人IP推向了顶峰,全网都知道他了,成了科技圈的绝对顶流。
到2016年,ZEALER公司已经搞到了200多人,一年收入号称有九位数。一个做内容的,一年赚上亿,王自如当时站在财富自由的门口,估计自己都飘了。
人一飘,就容易看不清脚下的坑。
这时候,投资人就带着坑来了。
投资人说:“自如啊,你这IP太牛了,但光做内容多没劲,咱们得把公司做大做强,做到上市!我给你投钱,但你得签个对赌协议。”
这份协议听着挺高级,本质就是一张赌约——三年内你要做到年营收两个亿,不然就要把投资人的钱连本带利还回去。
按照王自如的现状来看,合同条款里还包含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啥意思?
就是公司完蛋了不要紧,投资人照样能找上你本人,你家房子、车子、存款,全得抵债。
说白了,从签字那一刻起,王自如这辈子就跟这笔钱绑死在一起。基本等于是合法高利贷和卖身契。
我猜当时场景大概就是:“小王啊,咱们赌一下,你得保证公司未来三年,每年营收必须达到2个亿。做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做不到,对不起,你得把我投的钱,连本带利还给我,并且把我手里的股份也买回去。”
这就是业内人士说的业绩补偿和股权回购。
王自如当时可能被上市这个大饼砸晕了。
他没想过,一个做科技测评的,行业天花板撑死了也就那么高,2个亿的营收目标,在当时那个环境,基本等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王自如,这个拆解了无数精密电子产品的技术宅,最终,没能看懂这份满是陷阱的合同。他签了。
从他落笔的那一刻起,那个客观独立的王自如就已经死了。他不再是自己的老板,他只是资本的打工仔。
人这个生物一但有钱,就忘了自己是谁。尤其是靠内容IP起家的人,特别容易产生一个幻觉,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签完对赌协议,拿了钱,王自如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盲目扩张。
本来他就是个做测评的,一个内容手艺人。但拿了投资人的钱,背着2个亿的营收KPI,光靠做内容肯定完不成啊。
咋办?只能多元化发展。
于是,ZEALER从一个测评团队,迅速膨胀成一个啥都干的怪物:搞MCN就是网红孵化器,电商带货,硬件方面自己做产品……业务线拉得巨长。
很快团队规模从几十人吹到了200多人。
这就是第二个巨坑:对成本失去了敬畏心。
200多人是什么概念?咱就算平均一个人算上工资社保办公成本一个月2万块,一个月光人力成本就是400万,一年就是小5000万。
他公司年收入号称九位数一个亿,听着很多。但你别忘了,这是收入,不是利润。一个亿的盘子,养200号人,再减去各种市场、运营、供应链成本,最后能剩下多少?
说白了,他根本没搞懂自媒体这个行当的本质。
自媒体,尤其是测评这种靠IP吃饭的,最佳形态就是小作坊。你非要把它搞成一个大集团,除非你是李佳琦、辛巴那种,后面是几百亿的电商供应链在撑着的。
而王自如呢?
他本质还是做内容的。一个做内容的,养200多人,纯属自寻死路。
就在他忙着扩张,成本失控的时候,他的根也烂了。
他的根是啥?就是他起家时标榜的客观独立第三方。
2017年,他跟锤子科技又是老罗搞了场论战。那次过后这回大家发现,王自如不再是那个独立测评人了,他开始恰饭,而且姿势很难看。
这一下,网友直接开喷,他人设的核心——公信力——开始崩塌。
这几年,他就在坚持内容深度和赶紧商业变现之间反复横跳。
结果就是老粉觉得他变了,内容越来越水,跑了。
新粉呢?
我记得当时B站的科技区2018年左右正在崛起,一大帮更年轻、更敢说、更接地气的UP主出来了,谁还看你这个端着的王自如?
就这样既丢了里子,也没赚到面子。
眼看ZEALER这个摊子要砸了,对赌的债务也快爆了,王自如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2021年,他退出ZEALER,跑去加入格力,给董明珠打工。
很多人当时没看懂,一个顶流科技博主,为啥要去一个传统制造业当高管?
现在回头看,他这一步棋,真是暴露了他网红和企业家的本质差距。
他可能是这么想的:我欠了这么多钱,估计当时已经滚到几千万了,我一个网红是还不起的。但我如果能进格力这种世界500强当个副总裁,用传统企业的身份给我背书,我是不是就有机会把这个债运作掉了?
结果呢?
他在格力确实不是花瓶,他去负责渠道改革,这可是格力最核心、最难啃的骨头。他还帮董明珠搞直播带货,搞出了7个亿的销售额。
但问题是,格力的渠道改革,是要革那些省级经销商的命。这帮人都是跟了董小姐几十年的老臣,你动了他们的奶酪,人家能让你好过?
王自如一个外行,空降到高管位置,想当改革家,太天真了。
要说他在格力最大的贡献,就是向网友贡献了那个名场面:“我来格力,从来没看过工资条。”
他所有讨好董小姐的言行举止,都通过互联网被无限放大了。
这下,他连最后一点科技KOL的体面和人设都丢光了。就像老罗那句名言:“被包养就不要谈人格独立。”
格力的财报也显示,他主导的改革成效很有限。改革没搞成,公众形象也彻底没了。所以,他最后从格力必然离职,一点也不奇怪。他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
王自如在格力一顿骚操作,最后里子面子全丢了,黯然离场。但他人走了,债还在啊。
当年那份对赌协议,约定的是ZEALER业绩不达标,王自如个人必须回购投资方的股权。这笔钱,最初是3383万。
很多人就想了,3000多万,他一个顶流博主,这几年怎么也赚够了吧?
兄弟们,这就是资本最黑的地方,它玩的是利滚利。
首先,这3000多万只是本金。你以为你只还本金就行了?那你太天真了。投资人马上会告诉你,你还得支付这笔股权的转让税款、你解散团队(或者缩小规模)的“员工遣散费”、公司的“固定成本”……
一堆烂七八糟的费用全算你头上,那笔债很快就从3383万涨到了3629万。
这还没完,最狠的是利息。
投资协议里写的年化利率,高达12%!
12%是什么概念?比你房贷高一倍还多,基本就是高利贷的合法上限了。
你一年还不上,这3600多万就要多出400多万的利息。这钱滚起来,比雪球快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几年过去,这笔债从3600多万,一路滚到了今天的一个亿。
到2024年,王自如彻底还不上了,被法院限制高消费。而且案子已经进入了终本程序。
终本程序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法院能用的招都用了,查了你所有账户,你确实没钱。但这事不算完,这笔债没销,法院会一直惦记着你。你只要账户里敢进钱,马上划走。
这下,王自如现在是铁定老赖了。
欠了一个亿,总得想办法吧?
今年王自如又宣布二次创业了。他加入了TCL旗下的一个AR眼镜品牌,同时自己又搞起了AI测评UP主的身份,说要在运动里找机会。
聊到这,基本就把王自如怎么欠了这么多钱理明白了,不过很多人特喜欢拿他跟罗永浩比。可能会疑惑:老罗当年欠了6个亿,不也还清了嘛?
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王自如这一个亿的债,比罗永浩那六个亿,难还一万倍。
为什么?
第一,债务性质完全不同。
罗永浩那6个亿,绝大部分是公司债务。说白了,是锤子科技欠的钱。老罗虽然是法人和创始人,但他是受《公司法》保护的。理论上,锤子科技破产清算,他还不上,也就还不上了。这是有限责任。
王自如呢?他签的是个人无限连带责任。这玩意儿是卖身契。意思是,公司(ZEALER)还不还得上,都无所谓,反正这笔钱,必须你王自如个人来还。公司破产了,你也得还。你跑到天涯海角,这债也跟着你一辈子。
第二,变现路径和商业头脑完全不同。
老罗欠了6个亿,他脑子非常清楚:这时候谈什么理想、谈什么体面,都是扯淡。唯一的活路就是搞钱,而且是搞快钱。
什么来钱最快?直播带货。
虽然老罗自己也看不起这行,觉得low,但为了还债,他能豁出去。他能放下身段,在直播间里喊“3C数码的爹来了”,他能忍受网友的嘲讽。结果就是“交个朋友”一场直播最高干5个亿,现金流哗哗地进。
王自如呢?他欠着一个亿的高利贷,他二次创业选了什么?AR营销、AI内容创作。
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年收入2500万。
我真是看笑了。你年收入2500万,先不说能不能做到,就算做到了。你一个亿的本金,一年利息就是1200万。你这2500万进来,交完税、付完成本,剩下的钱刚够还个利息。
他这最多只能维持债务不再恶化。
老罗是实用思维,他知道什么时候该低头,什么时候该不体面,他只看现金流。
王自如是网红思维,他还在乎人设,在乎赛道,在乎商业模式的先进性。
所以结局很明显了。王自如选择的这条体面的路,太慢了。
而他背上的那个高利贷雪球,却在越滚越大。时间,根本不在他这边。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