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节目掀起IP联动热,衍生内容如何跳出“炒冷饭”困境?
当下综艺IP联动火热,衍生内容却常“炒冷饭”。要破局,得从四方面着手:创作上创新故事与叙事,塑造鲜活人物;精准定位受众,借大数据洞察喜好、细分市场并加强互动;提升制作水平,加大投入、组建专业团队并严格把控质量;营销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热点、跨界合作,实现全方位推广。
![]()
节目IP联动热
现象剖析
(一)跨平台、跨领域联动频繁
2025年,各大视频平台与电视台纷纷发力IP联动,打破平台与领域之间的壁垒。视频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流量与技术优势,与电视台的内容制作经验相结合,推出一系列爆款联动节目。不仅如此,综艺与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联动也层出不穷。如将热门动漫IP改编成实景真人秀综艺,还原动漫中的经典场景与角色,满足了动漫粉丝对于沉浸式体验的需求,同时也为综艺注入了新鲜的二次元活力,拓展了受众圈层。
(二)经典IP重启与衍生内容多元化
那些陪伴观众成长的经典综艺、影视IP纷纷迎来重启,在保留原有核心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时代内涵与创意。芒果TV以热门综艺IP为基础,开发了一系列微短剧,将综艺中的精彩片段与角色故事进行延伸,以轻松诙谐的剧情吸引观众,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极高的播放量与点赞数。
例如在2025年春节档中,一部以悬疑为核、国风为魂的微短剧《狸猫书生》悄然走红,成为合家欢氛围中的一股清流。该剧由芒果tv出品,以自制综艺ip《密室大逃脱第六季》原生故事为蓝本,用“爆综”带动“爆剧”的创新模式,打开了一条新的IP衍生之路。在湖南卫视与芒果TV双平台同步播出期间,其全网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中国视听大数据CVB与CSM全国网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省卫榜首。
![]()
(三)商业价值凸显,品牌合作深入
IP联动的热潮背后,是巨大的商业价值。品牌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纷纷与热门IP展开深度合作。综艺IP通过与品牌的联名、植入等方式,实现内容与商业的有机融合。据统计,2025年综艺IP联动相关的广告投放与品牌合作金额同比增长了35%,成为综艺产业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总而言之,在综艺IP衍生布局上,四大视频平台呈现出差异化路径:
腾讯视频在综艺IP衍生方面推出了《团建不能停》《闪耀的恒星》《推市营业中》等节目,这些衍生内容不仅丰富了腾讯视频的节目库,也进一步延长了原IP的生命力,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回报;
芒果TV更聚焦内容的裂变延伸与形态多元,凭借强劲的内容开发实力,能将单个热门综艺IP拆解为多个子IP,织就互动紧密的内容网络,擅长打磨“院人”“再就业男团”这类群像IP,既为平台聚拢大量粉丝,也助推衍生内容快速落地;
爱奇艺的综艺IP衍生则更侧重商业价值转化,《偶像有新番》《你好,种地少年》等节目均展现出突出的商业化能力;
![]()
而优酷在综艺衍生IP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综N代IP衍生方面,优酷旗下的《这就是街舞》系列堪称典范。节目从第一季成功试水后,不断深入布局IP产业 。除了常规赛季节目,衍生综艺《一起火锅吧》《街舞要ONE MORE》如期播出,这些衍生节目聚焦队长、舞者的幕后花絮,极大地丰富了“街舞宇宙”。
衍生内容为何
陷入“炒冷饭”困境?
(一)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IP联动衍生内容的创作中,大量作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许多衍生综艺或短剧只是简单地复制原IP的故事框架与人物设定,换汤不换药。这种缺乏创新的内容,无法给观众带来新鲜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观众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导致衍生内容的热度难以持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创作者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过度依赖原IP的热度,不愿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挖掘新的创意点;另一方面,市场的急功近利也使得创作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热门题材与模式,忽视了内容的质量与独特性。
(二)消费情怀过度,缺乏对新元素的融入
不少衍生内容打着“情怀牌”,过度消费观众对原IP的情感。它们一味地强调对原IP经典场景、台词的重现,却忽略了与当下时代背景和观众需求的结合。观众对于情怀的消费是有限度的,如果衍生内容只是单纯地贩卖情怀,而不能为观众带来新的情感体验与价值,最终只会消耗观众对原IP的好感度。这背后反映出创作者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观众需求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创作思维中。
(三)制作粗糙,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IP联动衍生内容的开发速度较快,部分制作团队为了赶进度、节省成本,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衍生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从画面质感、音效配乐到剧情逻辑、演员表演,都存在诸多问题。制作粗糙的原因主要是制作方对衍生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人力与时间不足,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与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使得衍生内容在仓促中诞生,难以达到观众的期望。
衍生内容如何
跳出“炒冷饭”困境?
(一)创新内容创作,挖掘IP深层价值
1. 拓展故事边界,丰富剧情层次
创作者要深入挖掘IP的世界观与人物关系,打破原有的故事框架,拓展故事边界。可以从原IP的配角视角、前传、后传等角度出发,讲述全新的故事。如在一部职场题材的衍生综艺中,结合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对职场的影响,设计剧情与任务,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对职场发展有新的思考。
2. 创新叙事方式,增强互动性
摒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多线叙事、非线性叙事、互动叙事等创新手法,增加剧情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例如,某悬疑IP衍生的综艺采用互动叙事模式,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投票的方式,决定剧情的走向与角色的命运,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代入感。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开展跨媒体叙事,将衍生内容分散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体系。比如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衍生微短剧,在社交媒体上开展剧情讨论与互动,在音频平台上推出相关的有声小说,让观众从不同维度参与到IP的故事中,全方位感受IP的魅力。
![]()
3. 塑造立体人物形象,引发情感共鸣
人物是IP的核心,在衍生内容创作中,要注重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不仅要展现人物的优点,也要挖掘人物的缺点与内心矛盾,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
(二)精准定位受众,满足多元需求
1. 借助大数据分析,洞察受众喜好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原IP的受众群体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以及他们对原IP的关注点与期待点。同时,分析市场上同类衍生内容的受众反馈,找出市场空白与受众需求的痛点。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某科幻IP的受众主要是年轻男性,他们对科幻题材的深度解读、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精彩的打斗场面非常感兴趣,而目前市场上该IP的衍生内容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创作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创作衍生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
2. 细分受众市场,开展定制化创作
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与喜好,将受众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定制化创作。比如对于喜欢深度剧情的受众,可以创作剧情复杂、内涵深刻的衍生剧或综艺;对于喜欢轻松娱乐的受众,可以推出搞笑、治愈的衍生微短剧或短视频;对于喜欢互动体验的受众,可以设计互动性强的衍生游戏或直播节目。
3. 加强与受众互动,及时调整内容
在衍生内容的创作与播出过程中,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及时收集受众的反馈意见。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弹幕、评论区等渠道,与受众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节目内容的看法、喜欢的情节与角色以及对后续内容的期望。根据受众的反馈,及时调整衍生内容的剧情走向、人物设定、制作风格等,使内容更加贴近受众需求。例如某偶像养成类综艺在播出过程中,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收集观众对选手的支持情况与节目环节的意见,根据观众反馈调整了选手的镜头分配与比赛规则,提高了观众的满意度与参与度,节目热度也持续上升。
![]()
(三)提升制作水平,打造精品内容
1. 加大制作投入,优化硬件设施
制作方要重视衍生内容的制作质量,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拍摄设备、场地、后期制作等硬件设施。采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如4K、8K高清拍摄,无人机拍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等,提升画面的质感与视觉效果。在后期制作中,要注重音效、配乐的搭配,以及特效的制作,使衍生内容在视听上给观众带来震撼的体验。
2. 组建专业团队,提高创作能力
要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训与学习,让他们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与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 建立质量把控体系,严格审核内容
建立完善的质量把控体系,从节目创作、拍摄制作到后期审核,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在后期审核阶段,要对节目内容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以及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要建立反馈机制,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制作团队,要求他们进行修改完善。
(四)拓展营销渠道,提升传播效果
1.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全方位营销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营销渠道,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活动。线上方面,要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平台、新闻资讯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
2. 打造话题热点,引发社交传播
通过制造话题热点,引发社交平台上的传播与讨论,提高衍生内容的热度与关注度。可以从节目内容、嘉宾阵容、制作幕后等方面挖掘话题点,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流行文化等元素,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话题。
3. 跨界合作营销,拓展受众圈层
与其他品牌、行业进行跨界合作营销,拓展受众圈层,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可以与时尚品牌、餐饮品牌、旅游景区等进行合作,开展联名活动、主题套餐、旅游线路等营销活动。
在2025年节目IP联动热的背景下,衍生内容虽然面临着“炒冷饭”的困境,但只要创作者与制作方能够从创新内容创作、精准定位受众、提升制作水平、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够跳出困境,打造出更多高质量、有创意的衍生内容,为综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满足观众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