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长沙望城发布“创新创业在望城”三年行动计划,向广大创业者发出“背着双肩包来创业”的诚挚邀约。七个月后,这片创业热土再次迎来政策利好。
10月28日,“创新创业在望城”活动第二批政策发布暨奖补兑现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现场,三项精准施策的新政落地、5268万元真金白银的奖补兑现、10家企业的保单授牌、10个项目的签约入驻……
一连串务实举措不仅让望城的创新创业者收获了“政策大礼包”与“资金定心丸”,更勾勒出区域以创新创业为抓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01 把脉问诊,筑牢创新创业“基石”
“创新创业在望城”系列活动的发起,并非偶然,而是望城顺应省市战略、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从宏观导向看,长沙正全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望城作为长沙面积最大、发展空间最广的城区,亟需以创新创业为突破口,承接省市战略红利,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产业现状看,望城虽拥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但传统产业升级压力渐增,软件信息等新兴产业布局仍显薄弱;同时,高层次人才引育难、企业研发风险高、创新创业资源分散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区域产业迭代的“拦路虎”。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2025年以来,望城启动“创新创业在望城”系列工作,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生态构建,系统性系统性回应发展面临的深层命题。
此次第二批政策发布与奖补兑现,正是前期工作的延续与升级,标志着望城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进入“精准化、全链条”的新阶段。
在第二批政策落地前,望城已通过首批创新创业政策完成了“基础布局”。此前推出的人才补贴、初创企业扶持、孵化空间建设等政策,不仅为区域吸引了首批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截至目前,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基地已引进项目52个,入选湖南股交所大学生创业专板12个。其中由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硕博团队主导的青鹏分子级疏水材料项目、应则凯智能项目,今年均有望突破2000万营收。
今年7月24日,望城区举行“湘江未来城 智汇大泽湖”招商签约大会,40个成果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总投资额约100亿元。
这些项目涵盖智能终端、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医药医疗器械、总部经济、量子科技等领域。一批高“研”值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落地望城,如科微量子南方区域总部项目、星辰通用机器人总部项目等。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望城经开区与长沙工业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飞地,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将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与经开区的产业资源相结合,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不少受益企业表示,首批政策的“及时雨”,让他们在初创期少走了弯路、减轻了资金压力,也让更多创业者看到了望城支持创新创业的诚意。
正是首批政策的“试金石”效应,为此次第二批政策的精准出台奠定了基础,通过梳理企业反馈、总结实践经验,望城得以针对软件信息产业培育、研发风险保障、导师资源管理等“空白点”,推出更具靶向性的支持举措。
02 新政奖补双轮驱动,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发布“创新创业在望城”第二批支持政策,包括《长沙市望城区支持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长沙市望城区创新创业(研发及人才)保险(试点)实施方案》《长沙市望城区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三项具体措施,精准破解“产业、风险、服务”三大难题。
针对“新兴产业培育难”,软件信息产业政策明确了资金补贴、载体支持、人才引进等具体措施,将重点扶持一批软件信息领域的优质企业,填补望城在该赛道的布局短板;
针对“研发创新风险高”,创新创业保险方案创新性地为企业研发投入、人才流失等风险提供保障,相当于为企业穿上“防护衣”,降低创新创业的“试错成本”;
针对“创业指导资源散”,导师管理办法通过规范导师遴选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将整合高校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优质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完善“引才-育才 -用才”服务链条。
而在政策之外,望城自2025年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兑现的5268万元区级奖补,在活动现场分五轮发放,每一轮都紧扣区域发展重点,这5268万元的定向“输血”,直击人才和产业这两个核心命题。
第一轮“双团博士”引进奖补152万元、第二轮高层次人才引进奖补154.2万元,合计306.2万元的资金向高端人才倾斜,体现了望城“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思路,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带技术、带项目落户,为产业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第三轮“望见未来”大学生创业奖补110万元、第四轮楼宇经济和科创平台奖补182万元、第五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奖补499万元,合计791万元的资金则聚焦“创业产业实体”,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真正实现背着双肩包就能来望城创业;又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推动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避免“创新悬空”。
活动中,10家创新创业企业代表获颁保单授牌,10个创新创业项目签约入驻孵化空间,这两个环节让望城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更趋完善。
保单交付意味着“风险保障”落地,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项目签约则意味着“资源落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二者与政策、奖补形成互补,构建起“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风险保障+项目落地”的完整生态闭环。
03 从“短期激励”到“长期赋能”,重塑望城产业格局
“创新创业在望城”系列活动的持续与深化,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政策宣示或阶段性活动,它正逐步构筑起一个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引擎。
这一系列举措对望城产业发展的深远意义,体现在其对产业生态、资本脉络与人才沃土的系统性重塑与战略性培育上,其价值正在多个维度显现并持续释放。
从产业集聚的维度看,望城通过精准、连贯的创新创业政策引导,正在高效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能级的跃升。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而是呈现出清晰的“双轮驱动”战略路径。
一方面,政策资源重点倾斜,紧扣“一特两主”(智能终端、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医药产业)产业定位,通过引入关键项目、兑现专项奖补,旨在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优势,夯实区域经济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展现出前瞻性的产业布局眼光,通过本次发布的《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政策,积极抢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赛道,加快培育和集聚软件信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力量。
这种“巩固优势”与“抢抓前沿”并举的策略,使得望城的产业集聚不再是企业的简单物理堆积,而是围绕明确产业链条进行的生态化布局,为区域经济的长远竞争力注入了强劲的“确定性”。
从资本集聚的维度看,望城正致力于构建一个与创新创业高风险、长周期特性相匹配的多元化资本支持生态。其构建的“2+N”创新创业基金体系,以及总规模达116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池,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创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资金鸿沟”问题。
尤为关键的是,望城探索实践的“基金+基地”模式,将资本的力量与物理空间、产业服务深度融合。种子基金、创投基金在“孵化空间”内早期发现和培育项目,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基金则接力支持,形成了从项目初萌到产业参天的“全周期资本支持链条”。
本次5268万元真金白银的奖补兑现,不仅是政府信用的体现,更向市场传递了强烈信号,有效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和流入望城的重点产业领域,共同营造了一片滋养创新的“资本雨林”。
从人才集聚的维度看,望城正在打造一套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完整体系,其人才政策展现出显著的“梯度化”与“精准性”特征。
从针对顶尖人才的“双团博士”引进奖补,到覆盖青年人才的租房生活补贴,再到对技能型人才的重视,望城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磁场”。
更为重要的是,望城正从“给政策”向“优环境”深化,通过设立创客服务专窗、聘请创新创业导师、交付研发及人才保险等方式,解决人才在创业、科研、生活中的实际关切与潜在风险。
这种“硬投入”与“软服务”的结合,旨在让各类人才不仅能“背着双肩包来”,更能“心无旁骛地干”,最终“安居乐业地留”,从而为望城的产业发展提供最根本、最持续的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撑。
04 结语
综合来看,“创新创业在望城”的持续耕耘,其核心价值在于它系统性地构建了一个“产业—资本—人才”正向循环、相互滋养的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的明确规划为资本指明了投资方向,为人才提供了施展舞台;资本的充沛活水加速了产业的成长,增强了对人才的吸附力;而人才的持续集聚则构成了产业创新的源泉,提升了资本的回报预期。
这一良性循环的启动与强化,标志着望城的发展动能正从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变。
它不仅是望城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也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同类城区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培育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新优势,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望城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