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在晋城市人民医院的肿瘤科,同事们眼中马凯主任的办公间有些特别,在不大的空间里,一张单人床静静地靠在墙边。白天,他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诊室与病房之间;夜晚,这里又常亮着一盏灯,陪伴他继续工作与学习。
“在我们这个行业,加班是常态。”马凯坦言,作为科室主任,他需要处理的事务繁多。白天的时间几乎都被患者占据,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些问题,也只有晚上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为了方便加班,他索性在办公室添置了张床。这样一来,就不必经常在医院与家之间奔波,方便他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安静而完整的学习时段。
尽管辛苦,马凯却用“辛苦并快乐着”来形容这样的状态。因为他看见,在一份份精准治疗方案里、一次次坦诚沟通中以及每一个重返生活的笑容里,希望正在悄然生根……
作者 | 人物君
01
砥砺前行
晋城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86年,是晋东南地区实力突出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山西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一直是区域医疗的重要支柱。在这里,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加强重大疾病诊治能力建设的号召,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标准,并于近期获评山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成为承载者晋东南地区大病诊疗的关键依托。
“我们是地市级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对很多需要长期治疗,特别是局部晚期的肿瘤患者来说,是求医路上非常关键的一站。”正因如此,对马凯而言,带领团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推动肿瘤诊疗走向更为规范、精准的道路,成为他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
▲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 马凯
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自2001年成立一路走来,一直在默默成长中,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病区和一个放射治疗室,共计开放床位150张的大型科室,并在专业上细分为头颈、乳腺、泌尿生殖、胸部、消化系统等多个肿瘤亚专业方向。现在科室的90余名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1/3,形成了一支专业度高与温暖服务兼备的队伍。
科室近些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推动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入,为了就是能给晋城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一线水准的诊疗服务。仅在放疗设备与技术投入方面,科室就配备了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其融合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等多种功能,将全球领先的放疗平台带到我们百姓身边。配合热疗等设备的辅助,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关键的体系支撑。
目前,每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放疗的患者达80-100人次,占本地区放疗患者总数的2/3以上。除此之外,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内科治疗手段的开展也是非常成熟,并与介入科合作开展了多项微创技术。由此,打造的综合化肿瘤诊治体系,成为晋城地区肿瘤患者寻求高精尖诊疗的关键依托。
这个过程中,多学科会诊(MDT)对于肿瘤的精准诊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MDT模式早在肿瘤科建科之初既已见雏形,那时候主要是科室内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医生共同针对某病历进行讨论。如今,这一协作模式则更为专业与系统化,会联合多科室的医生来围绕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马凯强调:“MDT的核心,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治疗。医学是充满人文色彩的学科,我们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取向甚至地方文化习惯,做出最合适的诊疗决策。”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并举下,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发展中日益壮大,如今科室的年门诊量已超2万多人次,年住院患者亦是突破了1万人次。并且覆盖病种广泛,逐渐成为晋东南地区规模领先、体系完整的肿瘤诊疗中心。
02
真金火炼
近些年来,伴随着肿瘤临床诊疗指南的普及与更新,肿瘤治疗的标准化、同质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得益于国家大健康战略的持续推动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延伸,尤其对创新药的鼓励支持,使得大小城市间在药物使用上的差距日益缩小,当地市级医院能与北上广那些大型医疗中心使用上同种药物,那么诊疗的同质化也便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而这样的同质化实现的前提,是努力向大医院求取“真经”,将他们的治疗理念、诊疗方案吃透学会,然后成熟运用于当地诊疗中。为此,马凯一直鼓励科室团队要“走出去”,积极前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国内肿瘤诊疗领域的顶尖机构进修学习,同时与省内的头部医院保持高频的互动交流,在向优秀学习的过程,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硬实力。
通过这样的自我鞭策、学习成长,现在的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常规诊疗方面已基本实现了与上级医院看齐。也正是基于这份底气,科室对于一些患者及家属想要多方咨询后再定方案的想法始终持开放态度,因为大家相信“真金不怕火炼”,既然自身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就不怕患者拿着方案去多方问询比较。
门诊中,有时候一些患者有去外地再看看的想法,却是羞于提出。这时候,医生看出了他们的心思,还会主动将治疗方案写出来,让患者带去其他医院咨询。在马凯看来,他非常理解患者在重大疾病面前的犹豫不决,也认为咨询本身是有益的,而且他相信科室团队的水平是经得住考验的。如果科室的诊疗意见与外地专家看法一致,患者自然会对这里的治疗水平信任倍增;即便有不同意见,对科室而言也是一次免费的专家会诊,是促进与反思的机会。
![]()
事实证明,这样的开放态度并未导致患者流失。相反,因很多时候上级医院专家给出的治疗意见与本地医生高度一致,患者基于信任就更愿意返回当地治疗,毕竟无论是从人力、财力还是便捷度等方面,在家乡治疗都要好上许多。
马凯在患者的诊疗选择上始终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对于大多数常规病情,努力以扎实的实力,让患者愿意留下来。同时,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病情,也要充分认识到地方医院与北上广的顶级医疗机构间的差距,该转诊就转诊。在他看来,良性的医疗生态理应如此,有能力承接大多数患者,也懂得适时将复杂病例上转,将病情稳定患者下接,真正打通分级诊疗的循环。
这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时刻为患者着想。在转诊过程中,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推荐最合适的医疗机构与相关专家给患者,让患者做到有的放矢的高效诊疗。
03
发展变迁
“过去很多医院的肿瘤科被称作‘姑息治疗科’”,马凯谈起这个,言语间透露着一丝无奈。而今,随着技术的大踏步进展,肿瘤的治疗境遇早已今非昔比。
而推动肿瘤诊疗飞速变革的重要因素是近十多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这种改变在肺癌这类之前大家印象中死亡率很高、生存期很短的高发肿瘤身上有着具象化的体现。过去,对于中晚期肺癌所能采取的治疗手段也就是局限在手术、化疗、放疗这几种有限的方式,患者从被查出到死亡通常很难超过一年的时间,拿到诊断报告的那一刻,生命便已进入读秒计算。
而后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技术的出现,肺癌的治疗格局悄然发生着巨变。当针对EGFR突变的第一代肺癌靶向药物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肺癌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这也激励着科学家们在肺癌新靶点的发现与药物的发现上持续奋进,其后诸如ALK、MET、ROS1、KRAS等肺癌驱动基因相继被发现,肺癌治疗由此迈入了精准时代。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陆续出现,并在更新迭代中,疗效不断提升。以ALK靶点为例,如今针对这一靶点的最新ALK抑制剂,使得患者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并且对于视为患者生存“分水岭”的脑转移有着很好的抑制与治疗作用,由此在延长生命时长的同时,更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推动该突变靶点的肺癌患者走向疾病无进展下的长期高质量生存。这一改变对于患者信心重建、回归生活,切实减轻其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
不仅在治疗手段上的不断推进,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更是强调在“防、筛、诊、治、康”全链条加强对肿瘤的防控工作,这亦是响应国家在医疗健康工作中”防治结合“的大方针。为了做好这些方面,科室首先加强对普通民众的肿瘤科普教育,打破大家因“谈癌色变”而避之不谈的传统观念,通过持续的健康宣教,提升民众对于肿瘤的科学认知,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同时,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室积极与本地体检中心协作,共同推动胃癌、肺癌等常见肿瘤的筛查。特别是在肺癌方面,科室已将低剂量螺旋CT列为常规筛查手段。在多年的实践积累基础上,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在今年还成功申报了一项关于肺癌早筛的科研课题,与多家省级医院合作,共同开展覆盖全人群的早期筛查与研究。
通过这样的肿瘤防治工作的系统性推进,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对于肿瘤防治所提出的目标,切实增强民众的健康获得感。
04
人文情愫
与此同时,马凯强调作为地方医院的科室要做好自己擅长的东西,打好差异化服务的牌。他看到,尽管上级医院在人才、技术等方面有着其固有优势,但每天面对着各地蜂拥而至的患者,要想做到对每位患者在诊疗与服务上都关心备至,无论在时间还是精力上都很难顾及。而这恰恰是本地医院的优势,尤其是肿瘤这样的重大疾病,其治疗与康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不仅是要在生理的治疗上要做到精准规范、药到病除,更是要努力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阴霾,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明天。
有人说癌症病人有一半是吓死的,这话虽不准确,但也反映了情绪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关键作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患者免疫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抗击病魔,至关重要。所以,由“心”入手,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重建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是地方医院有更多时间可以做好,也应该做好的。因此,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团队格外重视医患沟通与全程关怀,他们会通过健康讲座、医患交流会、微信群等方式,与患者建立起如家人般的关系,重塑生活的信心。这也让科室近五年来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成为全院满意度最高的科室之一,医疗纠纷非常少见。
![]()
在马凯看来,无论医院规模大小,医学的最终归宿永远是患者。只有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才能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信任,成为其生命旅程中的坚实依靠。而这份与患者的同心共情、相濡以沫,更是一种传承。在马凯的漫漫从医路上,照亮他的,不止是日益精进的专业技艺,更是那份从父辈手中接过的,朴素而坚定的初心。
马凯对医学最初的感知,源自童年时关于父亲的记忆。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父亲作为一名乡村的“赤脚医生”,凭借有限的条件默默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当他亲眼目睹父亲如何被乡亲们真诚地尊敬和需要,那份朦胧的使命感,便早已在他心中悄然生根。怀揣着这份治病救人的朴素理想,马凯于1996年顺利考入了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马凯加入了晋城市人民医院,开始时他被分在了病理科。然而,这种幕后工作做久了,便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局限感。尽管病理诊断至关重要,但马凯渴望更直接地站在患者身边,面对面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05
锐意开拓
怀着走向临床的渴望,马凯选择了当时还不怎么热门的肿瘤学。在那个普遍将肿瘤视为不治之症的年代,这条路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但马凯却觉得,越是这样的领域,越需要有人坚定地走下去。于是他一路从硕士读到博士,从幕后走至台前。
![]()
2012年,马凯进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面投入到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完成了从“看片子”到“看病人”的关键转变。2015年,马凯作为人才引进回到晋城市人民医院,加入了血液科,专注于淋巴瘤、白血病等的诊疗。三年后,他升任科室主任,推动了晋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成功申报成为市级重点学科。
短短数年的卓越表现,让马凯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认可。于是,2020年,他又被调任至肿瘤科担任科室主任。彼时的晋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虽已初具规模,但从“起步”到“起飞”却仍有不小的差距。当时,科室年出院患者数徘徊在2000人次左右,想要进一步突破,必须再动点“刀”。马凯将这把“手术刀”的下手点首先放在了诊疗流程的规范与完善上,在肿瘤学科飞速发展的当下,肿瘤临床诊疗指南的快速更新,伴随着前沿的诊疗理念与技术在全国的快速普及。在这个过程中,地市级医院作为承上启下的医疗中枢,必须将这些知识充分吸收,并熟练运用于临床中。
这一举措取得的效果亦是立竿见影,技术水平与诊疗规范度的提升,很快让晋城市人民医院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随着优质口碑的口口相传,科室很快迎来了自己的腾飞。科室的年出院患者数从马凯刚接手时的2000多人次飙升至如今的10000人次以上,五年时间增长5倍,也让肿瘤科成为全院发展最快的科室之一。
![]()
这样的增长既是反映了本地患者对高质量肿瘤诊疗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技术进步对于医学发展巨大推动力的印证。很多患者在有效地治疗下,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生存期大幅延长。我们对于肿瘤成为一种可控可管理的慢性疾病的愿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照进现实。当初那个立志循着父亲救死扶伤之路砥砺前行的少年,如今每一天都在为生命托举起新的希望。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责编 | 张 坪
校对 | 杨 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