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在阵地防御战时饱受美军凝固汽油弹的困扰,这种燃烧炸弹投下来一烧一大片,往往造成我军很大伤亡,如何阻止其迅速蔓延的火势?39军343团一营的一名排长在守阵地时,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就是在阵地上挖断火沟,就是这个断火沟,有效遏制了燃烧弹火势在阵地上的蔓延。
一营三连的阵地
![]()
1950年11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发起云山战斗,115师任务是阻援,该师343团一营一连在当晚夜袭龙头洞,全歼美军一个连,俘敌28人。这场仗是中美两军步兵的首次面对面交锋,我一个连即能歼敌一个连,证明了我军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但是连队战士们的战斗素养高于敌人,由此得到了志司的通令嘉奖。
343团负责是阻截向云山增援之敌和切断云山敌军的逃跑路线。
根据“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必须重视敌人”的原则,在首战告捷、歼敌一个连队之后,团长王扶之预感到,只要天一亮,敌人就一定会用强大的空中火力和重炮发起报复,更艰苦的恶战即将开始。
于是,王扶之命令部队打扫完战场后立即撤回,一营主力放在了龙头洞北边和龙城洞之间,在公路两侧山头上布防。三连作为营防御阵地前沿,前进到龙头洞以南1500米处的一个无名高地。
三连驻守这个无名高地,正好掐断公路,位置显得格外重要。
![]()
与拥有火力优势的敌人作战,首先就得要有坚固的工事。三连就位以后,就是连夜深挖壕沟,抢筑防御工事。战士们都是打惯了仗的,人人都明白工事的意义,都在克服着疲乏,拼命地抡着十字镐挖战壕,用铲子掘防炮洞、拿着圆锹修筑机枪掩体。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做好打恶仗的准备。
11月2日,早上七八点钟时,敌人果然向三连阵地发起进攻了。
战斗一开始,就是铺天盖地的空地火力的猛烈轰炸和炮击。敌人夜里吃了大亏,估计早就憋着劲要反扑,又是飞机投弹、又是炮轰、又是坦克抵近山下朝着山头上直射。
三连的阵地首当其冲,被炸得硝烟弥漫,天昏地暗。
王扶之团长在团指挥所阵地上举起望远镜一直盯着三连方向,但是满眼全是浓烟,什么也看不清。作战参谋一直在摇着连通三连阵地的电话,但是电话线也被密集的敌炮火打断了。
正在焦急时,一个坏的消息从前沿传到了团指挥所:“三连阵地失守了!”
三连的工事做得很扎实,虽然敌人一直在轰炸炮击,但步兵大规模进攻几乎还未发动,三连阵地怎么会失守?
一种很不好的直觉告诉王扶之团长:连队指挥员和战士们肯定没问题,难道是营指挥员出问题了?
逃兵
![]()
阵地为什么会失守?
王扶之团长一面针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作出部署调整,一面派人紧急去前方调查情况。
原来,三连的阵地之所以丢掉了,并非三连战士们不勇敢,而是个别营级干部在敌人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下产生了畏惧心理。
在三连阵地上靠前指挥的,是一营副营长。开始,他带着三连和敌人打了几个回合,击退了敌人几次小规模进攻,在前沿阵地上坚守着。可是,当敌人大口径重炮反反复复地猛轰过来,天下的敌机扔下了一颗颗凝固汽油弹,阵地上火焰升腾,火势难以阻挡、到处燃烧;而敌人的重型坦克又开始开着炮往前冲,沉重的履带声越来越近的传向阵地时,这个以往打仗还是很勇敢副营长心理崩溃了,竟然擅自离开三连临阵脱逃了。部队的士气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一度混乱,三连的阵地也随之被敌人占领。
这个副营长跑到哪里去了呢?
后来,发现他跑到后面团里的收容所去了,在那里负责收容伤员的团组织股长刘本忠看见了他。
接二连三的危机
![]()
三连阵地失守,导致整个一营的防御阵地出了问题,不好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向团部指挥所。
“报告团长,一营教导员自伤下去了。’
“报告团长,一营营长轻伤下去了。”
战场烈火就是试金石,营指挥员接连出情况,这在以往战斗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敌人占领了三连的阵地后,就一鼓作气沿着山势向一营主阵地发起了进攻。
进攻首先是轰炸!天上,敌人的强击机和轰炸机一轮接一轮俯冲扫射投弹,从几架次增加到几十架次,轮番向我阵地上倾泄弹药。轰炸结束后,马上炮轰,大口径炮弹一群一群呼啸而来,炸得山崩石碎。炮击一过,就是步坦协同进攻。敌人步兵在坦克的引导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向我阵地发起进攻。
![]()
一营的主阵地上,原来一片茂密的树林。但是被敌军轰炸炮击几小时后,就变成了一座光秃秃的石山。许多大树被打得连根拔起,最后飞机扫射投弹又把这些被拔倒的大树树枝全给打光了。
部队的伤亡是十分惊人的,也是空前的:战斗前齐装满员一百五六十人的连队,几轮轰炸下来,只剩下几十人了。
过去打仗,从来没有遇到过敌人有这么多的飞机,这么多的大炮和坦克,能给我军造成这么重大的伤亡。
就在这种的严峻关头,有个别人心理承受不住了!
一营教导员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精神恍惚了,他一看部队打成这个样子,觉得阵地也守不住了,就掏出手枪朝自己的手开了一枪,然后他说是负伤了,就下了阵地。
而一营营长是确实负伤,但伤不重,只是在肋骨上有点轻伤,就丢掉了我军指挥员应身先士卒、轻伤不下火线的传统,也离开了阵地,下了火线。
就这样,一营没有营级指挥员了。连队战士们失去了上级指挥,茫然无措,不但前沿阵地失守,最后二线阵地也被敌人突破了。
临危受命的团侦察股长
![]()
在团指挥所里,王扶之团长听到这些报告后,气得眼睛里像要喷出火来了。但他是一名极为优秀的团指挥员,十分明白现在不是发火之时,当务之急是立即让一营恢复指挥秩序。他也相信一营的那些光荣的红军连队里的指挥员和战士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只要指挥一恢复,立即就能爆发出战斗力。
该派谁去一营呢?
王扶之第一个就想到了团侦察股长薛强。这是一名老侦察兵,胆大心细,屡立战功。前日时,正是薛强带着侦察排前出,及时发现了敌军动向,使全团抢占先机,占领了有利地形。
团侦察股长是正营,完全可以代理营长。
![]()
王扶之立即派通信员去侦察股,把股长薛强叫到了团指挥所,把情况一讲,对他说道:“现在,我命令你代理一营营长,马上去一营,指挥全营继续战斗。”
“是,团长。”薛强受领任务,从不含糊。
王扶之指着作战地图继续说:“你到一营以后,给我把九二步兵炮连拉到这个路口上去打。”
薛强一看,马上说:“不行啊,团长!敌人炮火打得正猛,炮拉不上去呀!”
“上不去一个连,拉上去一门炮也好。”王扶之觉得,不能光挨炮火不还手,要想尽办法也给敌人吃一顿炮弹。部队要反攻,夺回失去的阵地,一定要有炮兵支援,这也可以提升部队士气。
“团长,我马上执行!”薛强说完,立即出发了。
这名老侦察兵果然不负所望,硬是想了办法,把九二步兵炮连的几门火炮全拉到凹口上去了,建立了射击阵地。
王扶之决心要夺回阵地,协调了全团力量支援一营。原本作为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用的二营派上去了,加强一营向敌人进行反击。
参加反击的还有三营七连,七连阵地已经位于在敌人的侧翼,也就是一营三连原来那个前进阵地西面的一个山头。
团部制定了反击行动计划,步兵炮突然开火,炮火虽然远没有敌人凶猛,但打得精准,把已经占领山头的敌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
二营配合一营,在代营长薛强指挥下发起反攻。三营七连从侧翼突然出击,一个冲击就把把敌人打下去了。一营三连失去的阵地重新夺了回来, 七连这一行动在全团反击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敌人一看四周高山上到处都有我们的部队,其步兵害怕近战的毛病立即就发作了,纷纷撤退了。最后,两度失去的一营阵地经过反击,又重新拿了回来。
陷于不利的战场局势再次扭转。其中,二营在反击中还捉了40多个美国俘虏。
虽然在血与火、生与死的异国战场上,难免也出现了个别的怯战动摇者,但这无损于我军的荣誉,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指战员都是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经得起考验的!
血与火
![]()
阵地夺回来了,然而激烈的战斗并没有停止,也没有间断。因为敌人似察觉出战场态势不对了,急于打开逃生通道,变得更疯狂了。
飞机成群结队飞来投弹,大炮一轮接一轮朝我阵地猛轰。
尤其在一营阵地上,敌人的飞机几乎没有停止轰炸,敌地面重炮更没有停止过射击,步兵在坦克掩护下,一次次发起进攻。
阵地上的轻伤员坚守着战斗岗位。还稍微有些行动能力的重伤员,纷纷帮着机枪射手压子弹,就这样,顽强的坚守在阵地上,击退了敌人一轮轮攻击。
敌多次进攻未果,又一队轰炸机飞来,往山头上投下了越来越多的凝固汽油弹。
团长王扶之和副团长朱互宁都在指挥所高地上举着望远镜,时刻观察着一营阵地方向的战况。
从望远镜视野里,只见敌人打过来的炮弹一排一排地爆炸,光秃秃的树木、石头、土块被炸得到处乱飞。8架美国飞机在空中盘旋,炮击一停,就开始轮番扫射、投弹,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扔下来的凝固汽油弹,在已经燃烧着的山头上掀起了更凶猛的火焰,四处蔓延开来。整个阵地被大火吞没,山头被浓烈的烟尘笼罩了。
![]()
“一营阵地上打得好惨啊!”指挥所里,不仅参谋们捏了一把汗,就连警卫员和通信员们都在小声地叨咕着。部队里打过硬仗恶仗的多的是,但是在过去的战场上,从王扶之团长到普通一兵,确实是谁也没见过像今天这样的凶猛火力。
当敌人炮击和飞机轰炸结束后,地面进攻再次开始了,首先是坦克开头。坦克炮塔上的重机枪边行进边扫射,一队队的敌步兵紧紧地跟在坦克后面前进。
这次进攻和之前又不一样了,敌人以为一营阵地被他们的火力彻底摧毁,阵地上不可能再有人能够生存了。头戴钢盔、手持卡宾枪的美国步兵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散开队形、弓着腰爬几步停下来观察一下,再爬几步又停下来观察着前进了,而是10几人一群,挺着身体脚步不停地快速地往山上冲。
“糟了!”事实上,不仅是敌人以为阵地上不会再有人活着了,在这样的火力打击,尤其是凝固汽油弹的大面积火焰下,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难防的武器。就是王扶之团长也觉得,除非有奇迹发生,否则阵地上的战士们肯定凶多吉少、大多牺牲了。但是阵地绝不能丢,他准备着再次组织兵力,一定要再次夺回阵地。
奇迹
![]()
但是,奇迹发生了!
王扶之、朱互宁等团首长通过望远镜清清楚楚地看见,当敌人的步兵进攻到离山头只有约20米的时候,高地上的枪炮却再次打响了。
一营的干部和战士不知从哪儿跳出来的,他们突然出现在了还在燃着火焰的一处处战壕与掩体中,用步枪、冲锋枪、机枪一齐向敌人猛烈射击,成批的手榴弹雨点般的从山头上飞出,落在了成群的敌兵中炸开了。这个打击真是让本以为山头上已经没有活人的美国兵们猝不及防,瞬间就死伤一大片,伤亡惨重。被打死和打伤的敌兵,像一段段的木头滚到山下去了,没有被打着的敌人拼命往山下逃命。
![]()
随着浓烟被风吹散,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的团长,看见了有战士跃出战壕向敌人投掷着手榴弹,抱着轻机枪用火力追击着逃敌。
“打得好!”
“我们的战士真是好样的!”
王扶之和副团长朱互宁一阵兴奋之后,两人立即又纳闷了起来:一营阵地上遭受到敌人如此严重的反复火力摧毁,为什么还有人能够坚持战斗?尤其是,部队采取了什么办法在凝固汽油弹烧起的大火中战斗?
入朝以来,全军都在为阵地防御战中如何防凝固汽油弹,如何阻止快速蔓延的火焰伤脑筋,一营是怎么做到的?
敌人进攻再次被击退后,一下也打不动了,战场暂时又静了下来。乘着在这个间隙,王扶之团长决定亲自上一营阵地去看一看,他叫朱互宁副团长留在指挥所里,自己带着警卫员到了一营阵地去看个究竟。
一路之上,他看见到处都是炮弹坑和翻起的新士,满地被炮弹打断的树干树枝还在燃烧着火苗。
上了一营阵地,他一眼就看到了已是满脸烟熏火燎的代理营长薛强,薛强一见王扶之来到大火弥漫的阵地上,惊奇地迎上去说:“团长,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们究竟是怎样在大火中坚持战斗的?”王扶之很满意薛强的指挥,他一边和这名年轻的老侦察股长说着话,一边在阵地上仔细观看着走了一遍。
![]()
这一走下来,王扶之惊讶的发现:整个山头挖出了一条又一条的沟,这就是断火沟;巧妙的是断火沟把燃烧着的地方和工事掩体隔开了,火再大也蔓延不到工事里。
战士们一个个蹲在工事里,组成交叉火力的轻重机枪,安好了梭子;一支支缴获敌军的M1自动步枪和卡宾枪,上了顶门火儿;一排排的手榴弹揭开了盖,依次摆在战壕边。
王扶之还看见一个干部正领着一些战士,还在抡着镐子铁锹继续挖着断火沟。便问薛强:“挖这个断火沟是谁的主意?”
“就是那个排长。”薛强指着那名正在指挥挖沟的干部说着。
叫来了这个排长,是一名很年轻的小伙子。王扶之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地紧紧地握着这名排长的手说:“你这是一大创造,也是一大贡献,解决了我们没有想到的大问题。太好了,应该立大功!”
![]()
回到团指挥所后,团部立即把用断火沟阻止凝固汽油弹的方法通报全团,并向上级做了报告。就是这个连队基层指挥员和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应急想出来的土办法,在以后的一场场战斗中有效遏阻了敌人的凝固汽油弹火势。
多年以后,王扶之回想起当时这位排长和战士们那一张张被硝烟和火焰熏黑的面孔,虽然他已经想不起或者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那位排长和战士们坚毅镇静而又充满自信心的表情,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里。我们有这样能吃苦耐劳,智勇双全的战士,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他们用一刀一枪与敌人面对面厮杀打出来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