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特雷斯时代将结束,美国硬抢秘书长职位,中方突然在联合国表态

0
分享至

就在古特雷斯任期接近尾声之际,美国突然提出要打破“轮流坐庄”的规矩,直接将秘书长的宝座纳入自己的战略棋盘。

中俄立刻出招反击,直言此举违反《联合国宪章》,不止是规则问题,更是对全球秩序的再定义。



秘书长之争,不再是单纯的职位竞争,而是一次关于话语权、制度设计和多边主义生死的深层对撞。

美国抢位,打的是谁的算盘?

说到底,美国这一招并不复杂,就是想把联合国变成“自己人”的俱乐部。在2025年联合国会议上,美国代表首次公开提议:废除秘书长职位按大洲轮换的传统。表面上打着“开放参选”的旗号,实际上是想绕开原本的游戏规则,趁机把秘书长的位置收入囊中。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布局的结果。根据美国2024年外交政策文件,特朗普政府明确提出“以实力求和平”,但在实际操作中,美国发现拳头不好使了,得换个套路。既然硬的不行,那就试试软的——把联合国内部规则改了,让自己“合法”掌控话语权。



问题来了,联合国历来强调地区平衡,秘书长轮换制就是为了防止某一个大国长期垄断领导权。这点早在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里就有体现,核心就是“主权平等”。美国这次公然挑战,不仅是对制度本身的否定,更可能演变成一场地缘政治的“剧本重写”。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直接指出:美国此举“违反联合国宪章精神”,将破坏国际秩序的根基。俄罗斯也毫不客气,称这是“对多边主义的背叛”。两国的态度不言自明——这不是换人那么简单,而是要挖联合国制度的墙脚。

对美国来说,控制秘书长,就等于能控制联合国的议程设置。比如,在2023年加沙冲突中,美国就曾多次阻止联合国对以色列展开调查。如果秘书长由“自己人”担任,那像这种“敏感议题”就更容易被打入冷宫。



更深一层,美国此举也被视为是在应对中国的崛起。通过在制度层面设卡,美国希望削弱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尤其是中国在联合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但这种做法,恰恰可能适得其反:一旦联合国被视为“美国的工具”,它的全球公信力也将迅速流失。

说白了,美国是想通过改规则,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可问题是,这一套在2025年的国际政治里,还能玩得转吗?



中俄联手,不是唱对台戏,而是在补天

面对美国的突然出招,中国和俄罗斯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迅速在联合国会议上亮明立场。中方代表强调:联合国改革必须“谋定后动、把准方向、务求实效”,不能被个别国家的私利裹挟。俄罗斯外交部也表示,欧美阵营正通过制度操控阻碍联合国的正常运行。

这不是两国的临时抱团,而是一种长期的制度性协作。早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中俄就在安理会就冲突调解机制展开密切合作。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如果联合国连多边机制都保障不了,那还怎么指望它去解决全球性问题?

中国在这次秘书长选举风波中提出的三点建议,核心不是争权,而是“机制优化”。比如,扩大安理会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让决策更接地气、更有公信力。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让“多数人”能说话。



这也正是当前全球南方国家最关心的问题。非洲、拉美、东南亚不少国家早就对“西方话语霸权”不满,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平台。这一次,中国提出的改革路线图,得到许多国家响应。非洲联盟在2025年的特别会议上就明确表示,支持秘书长选举制度维持轮换制,反对任何破坏平衡的提案。

而这也表明一个现实:全球南方正在觉醒,越来越多国家希望看到一个真正公平的国际平台,而不是被少数大国操控的“俱乐部”。

中俄的联手,不是简单的“反美”,而是要保住联合国的基本盘。如果秘书长都可以靠“制度操作”来选,那今后谁还信联合国的中立性?这不仅是对《联合国宪章》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国际秩序底线的试探。



规则之争,背后是秩序之争

从表面上看,这场风波只是秘书长的“换届风波”,但更深层的,是一场制度设计和权力分配的较量。美国想要通过“规则重写”来恢复衰退中的全球影响力,而中国和俄罗斯则试图捍卫已有规则,避免联合国被私有化。

这就像一场牌局,美国突然提议换掉发牌员,还说是为了“更公平”。可问题是,原来的规则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一直当庄家。

如果美国真的得逞,秘书长变成“内定人选”,那联合国可能就从“全球协调者”变成“西方政策的传声筒”。到那时,别说中小国家了,就连欧盟内部可能也会出现分裂。



事实上,联合国在过去几十年中,本就承受了不少质疑:从伊拉克战争到利比亚干预,再到乌克兰问题,联合国多次被边缘化。而这次秘书长选举的博弈,正好成了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窗口。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联合国不能被任何国家垄断,也不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它必须回到“以和平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而要做到这一点,不能靠某一个国家的意愿,而是要靠所有会员国的共同努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发言中强调“谋定后动”,不是拖延,而是要让改革真正服务于全体会员国的利益,而不是某些国家的战略投机。



联合国不是谁的“自留地”,更不是权力的“战利品”

古特雷斯即将卸任,联合国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美国想改规则,中俄要守底线,发展中国家在寻找真正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声音。

这场秘书长之争,不只是职位的争夺,更是对未来世界秩序的选择。谁来掌舵,怎么掌舵,靠的不是谁声音大,而是谁更有公信力。

眼下的博弈虽然激烈,但也释放出一个信号:真正的国际秩序不是靠一国之力维持的,而是靠规则、共识与合作。

如果联合国这艘船要继续航行下去,就必须防止它变成某些国家的“私人游艇”。而这场风波,或许正是重塑它航向的契机。

参考资料
联合早报 联合国秘书长即将换届,美国打算趁机推自己人上位,中俄联手狙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求知所 incentive-icons
历史求知所
历史并不枯燥。
6967文章数 661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